風風雅雅

fēng fēng yǎ yǎ [feng feng ya ya]
繁体 风风雅雅

词语释义

1.犹雅致。

汉字详情

fēng,fěng [feng]
部首: 909
笔画: 9
五笔: MTJI
仓颉: HNHLI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詞

(1) (形聲。從蟲,凡聲。“風動蟲生”故字從“蟲”。本義: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尤指空氣與地球錶麵平行的自然運動)

(2) 同本義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闾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説文》

立春條風。——《易·通卦驗》

東北條風。——《廣雅·釋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淮南子·天文》

條風居東北維,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史記·律書》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編》

見事風生,無所回避。——《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3) 又如:狂風(猛烈的風);風信(風的大小及風嚮);風團、糰(旋風。比喻飛快);風吹日炙(風吹日曬);風雹(颳風下雹);風潦(風灾和水灾);風霰(風雪)

(4) 風俗;風氣

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資治通鑒》

奸黨散落,風俗大改。——《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故爲之説,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

移風易俗。——《荀子·樂論》

(5) 又如:風美(風俗淳美);風純(風俗純樸);風淪(風俗淪落敗壞);風習(風俗習慣);風浮(風俗浮薄)

(6) 風範,氣度,韵緻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7) 又如:風局(風範,器宇);風錶(風範儀錶);風則(風範);風裁(風采,氣度);風期(氣度,襟懷);風節(氣度情操)

(8) 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特點 。如:風神(指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氣韵);風徽(文章的風格、氣韵)

(9) 風聲,消息

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錢百兩。——《二刻拍案驚奇》

(10) 又如:風警(風聲很緊);風汛(風聲;消息);風音(風聲);風路(風聲,綫索);聞風而動

(11) “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風有采蘩采蘋。——《左傳·隱公三年》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左傳·成公九年》

(12) 又如:風賦(指“詩”六義中的風和賦);風人屺岵(詩人的悲涼傷感)

(13) 男女間的情愛

他如今大了,漸知風月,便看上了秦鍾、鐘 人物風流。——《紅樓夢》

(14) 又如:風月(指男女間的情愛);風月常新(指情愛永久不斷);風月子弟(沉湎于風月場的子弟)

(15) 風紀,教化 。如:風惠(教化恩澤);風馳(形容德化廣布);風愛(風澤德化);風調(指教化清和);風略(風紀和方略);風政(教化政治)

(16) 威勢,氣勢 。如:風掃(形容勢力猛烈有如狂風席卷一般);風檣陣馬(乘風之船,破陣之馬。比喻氣勢雄厚)

(17) 六淫之一。顛狂病,也指顛狂。後作“病”。如:風眩(癲癇);風痴(瘋癲痴呆)

(18) 姓

動詞

(1) 颳風;起風

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宋· 蘇、囌軾《教戰守》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噹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風力吹 。如:風乾、幹(由風吹乾、幹);風鷄(借風力吹乾、幹的鷄)

(3) 走逸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左傳·僖公四年》

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北魏書》

(4) 嬉戲

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水滸全傳》

(1) 傳説的,没有確實根據的 。如:風謠(民歌,民謠);風言(流言,無根據的話)

(2) 放蕩 。如:風魔(放浪,輕狂;瘋子);風流博浪(風流放蕩)

(3) 通“瘋”。癲狂

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漢及第耶?——《玉泉子·真録》

你原來是個風和尚。——《西游記》

(4) 又如:風發、髮(發、髮瘋);風病(精神病);風涎(患風疾的病根);風欠(瘋狂);風風勢勢(舉動不正常,易衝動)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願先生之言其風也。——《莊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fu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g1 fung3 [客英字典]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fung3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piungpĭuŋ
fēng,fěng [feng]
部首: 909
笔画: 9
五笔: MTJI
仓颉: HNHLI
四角: 77210

详细解释

名詞

(1) (形聲。從蟲,凡聲。“風動蟲生”故字從“蟲”。本義: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尤指空氣與地球錶麵平行的自然運動)

(2) 同本義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闾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説文》

立春條風。——《易·通卦驗》

東北條風。——《廣雅·釋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淮南子·天文》

條風居東北維,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史記·律書》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編》

見事風生,無所回避。——《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3) 又如:狂風(猛烈的風);風信(風的大小及風嚮);風團、糰(旋風。比喻飛快);風吹日炙(風吹日曬);風雹(颳風下雹);風潦(風灾和水灾);風霰(風雪)

(4) 風俗;風氣

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資治通鑒》

奸黨散落,風俗大改。——《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故爲之説,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

移風易俗。——《荀子·樂論》

(5) 又如:風美(風俗淳美);風純(風俗純樸);風淪(風俗淪落敗壞);風習(風俗習慣);風浮(風俗浮薄)

(6) 風範,氣度,韵緻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7) 又如:風局(風範,器宇);風錶(風範儀錶);風則(風範);風裁(風采,氣度);風期(氣度,襟懷);風節(氣度情操)

(8) 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特點 。如:風神(指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氣韵);風徽(文章的風格、氣韵)

(9) 風聲,消息

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錢百兩。——《二刻拍案驚奇》

(10) 又如:風警(風聲很緊);風汛(風聲;消息);風音(風聲);風路(風聲,綫索);聞風而動

(11) “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風有采蘩采蘋。——《左傳·隱公三年》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左傳·成公九年》

(12) 又如:風賦(指“詩”六義中的風和賦);風人屺岵(詩人的悲涼傷感)

(13) 男女間的情愛

他如今大了,漸知風月,便看上了秦鍾、鐘 人物風流。——《紅樓夢》

(14) 又如:風月(指男女間的情愛);風月常新(指情愛永久不斷);風月子弟(沉湎于風月場的子弟)

(15) 風紀,教化 。如:風惠(教化恩澤);風馳(形容德化廣布);風愛(風澤德化);風調(指教化清和);風略(風紀和方略);風政(教化政治)

(16) 威勢,氣勢 。如:風掃(形容勢力猛烈有如狂風席卷一般);風檣陣馬(乘風之船,破陣之馬。比喻氣勢雄厚)

(17) 六淫之一。顛狂病,也指顛狂。後作“病”。如:風眩(癲癇);風痴(瘋癲痴呆)

(18) 姓

動詞

(1) 颳風;起風

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宋· 蘇、囌軾《教戰守》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噹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風力吹 。如:風乾、幹(由風吹乾、幹);風鷄(借風力吹乾、幹的鷄)

(3) 走逸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左傳·僖公四年》

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北魏書》

(4) 嬉戲

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水滸全傳》

(1) 傳説的,没有確實根據的 。如:風謠(民歌,民謠);風言(流言,無根據的話)

(2) 放蕩 。如:風魔(放浪,輕狂;瘋子);風流博浪(風流放蕩)

(3) 通“瘋”。癲狂

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漢及第耶?——《玉泉子·真録》

你原來是個風和尚。——《西游記》

(4) 又如:風發、髮(發、髮瘋);風病(精神病);風涎(患風疾的病根);風欠(瘋狂);風風勢勢(舉動不正常,易衝動)

(5) 〈副〉 通“凡”( fán)。大凡,大概

願先生之言其風也。——《莊子·天地》

英文翻译

wind; air; manners, atmosphere

方言集汇

◎ 粤语:fung1 fung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g1 fung3 [客英字典]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fung3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方戎東三平聲開口三等piungpĭuŋ
[ya]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A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HOG
四角: 70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与鸟有关。(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4) 高尚;美好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5) 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辞 。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副词

(1) 素常;向来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为敬重)

名词

(1) 平素的交情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3) 《诗经》中六义之一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 郑樵《通志》总序

(4) 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

(5) 又如:《尔雅》;《广雅》;《通雅》

(6) 姓

英文翻译

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ngaa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1 nga3 [陆丰腔] nga1 [沙头角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客英字典] nga3 [台湾四县腔] nga1 nga3 [梅县腔] nga1 [宝安腔] nga3 [东莞腔] n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ŋangrax/ngeaa
[ya]
部首: 811
笔画: 12
五笔: AHT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HOG
四角: 70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牙声。从隹( zhuī),与鸟有关。( )本义:鸟名,乌鸦的一种。《说文》:“楚乌也。”)

(2) 正确;合乎规范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

文章尔雅。——《史记·三王世家》。索隐:皆训正也。

雅之为言正也。——《风俗通·声音》

雅者,古正也。——《白虎通·礼乐》。按:说文疋下古文,以为诗大雅字。疋字隶体似正,故傅会训正,其实古文借疋为諝,后又借雅为諝也。风,讽也。雅,諝也,颂,诵也。此四始之本字。

辞令就得谓之雅。

君子安雅。——《荀子·荣辱》。注:“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雅道(正道,大道);雅音(正音);雅算(正确的决策);雅学(正道之学。指儒家经典之学)

(4) 高尚;美好

张耳雅游。——《史记·张耳陈馀传》

忽忘雅素。——《汉书·张禹传》

雅步擢纤腰。——《陆云诗》。注:“闲雅谓妖丽也。”

都督阎公之雅望。—— 王勃《滕王阁序》

(5) 又如:雅操(称弹奏乐曲高雅精妙);雅望(美好的愿望);雅篇(优美的篇章);雅像(雅相);雅量高致(气度不凡,情趣高尚);雅驯(温文不俗);雅坐(文静地坐着);雅人深致(风雅的人有深远的意趣);雅俗(雅士与俗人);雅客(高雅的客人)

(6) 尊敬他人的敬辞 。如:雅饬(对别人告诫的敬称);雅诲(尊称别人的教诲);雅命(尊称对方嘱咐或建议之事)

副词

(1) 素常;向来

予雅道冠,拄杖二癖,每自笑叹。——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雅好(平素所喜好);雅志(平素的志向);雅尚(平素的喜好);子所雅;善雅鼓琴

(3) 表示程度很甚,相当于“很”、“极”

帝雅重瑞名。——《明史》

(4) 又如:雅重(甚为敬重)

名词

(1) 平素的交情

况与左右无一日之雅,而敢求交乎?——宋· 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

(2) 又如:同朝之雅;同寅之雅;雅素(故旧的情谊);雅故(故交,旧友)

(3) 《诗经》中六义之一

古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诗序》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宋· 郑樵《通志》总序

(4) 训诂中多有名雅的书

《尔雅》:尔,昵也;昵,近也;雅,义也;义,正也。五方之言不同,皆以近正为主也。——《释名》

(5) 又如:《尔雅》;《广雅》;《通雅》

(6) 姓

英文翻译

elegant, graceful, refined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ngaa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1 nga3 [陆丰腔] nga1 [沙头角腔] nga3 [客语拼音字汇] nga3 [客英字典] nga3 [台湾四县腔] nga1 nga3 [梅县腔] nga1 [宝安腔] nga3 [东莞腔] ng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下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ŋangrax/nge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