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风度品格。《新唐书·崔远传》:“子 远 ,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目曰‘飣座梨’,言座所珍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费道枢》:“窃慕上客风致,愿奉顷刻之欢,可乎?” 清 龚自珍 《题<红蕙花诗册>尾》诗序:“今嗣君抱来乌丝阑素册高尺许,皆将来蕙故也。君之风致可想见矣。”
風致的国语词典
风采神韵。《新唐书.卷一八二.崔珙传》:「子远,有文而风致整峻,世慕其为。」也作「韵致」。
風致的网络释义
风致
風致的翻译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詞
(1) (形聲。從蟲,凡聲。“風動蟲生”故字從“蟲”。本義:空氣流動的自然現象;尤指空氣與地球錶麵平行的自然運動)
(2) 同本義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闾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説文》
立春條風。——《易·通卦驗》
東北條風。——《廣雅·釋天》
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條風至。——《淮南子·天文》
條風居東北維,主出萬物條之。言條治萬物而出之。——《史記·律書》
今日不鳳(風)?——《殷虚文字甲編》
見事風生,無所回避。——《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大風起兮雲飛揚。——劉邦《大風歌》
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鹹陽城東樓》
(3) 又如:狂風(猛烈的風);風信(風的大小及風嚮);風團、糰(旋風。比喻飛快);風吹日炙(風吹日曬);風雹(颳風下雹);風潦(風灾和水灾);風霰(風雪)
(4) 風俗;風氣
今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資治通鑒》
奸黨散落,風俗大改。——《漢書·趙尹韓張兩王傳》
故爲之説,以俟觀人風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説》
移風易俗。——《荀子·樂論》
(5) 又如:風美(風俗淳美);風純(風俗純樸);風淪(風俗淪落敗壞);風習(風俗習慣);風浮(風俗浮薄)
(6) 風範,氣度,韵緻
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漢· 司馬遷《報任安書》
(7) 又如:風局(風範,器宇);風錶(風範儀錶);風則(風範);風裁(風采,氣度);風期(氣度,襟懷);風節(氣度情操)
(8) 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特點 。如:風神(指文學藝術作品的風格,氣韵);風徽(文章的風格、氣韵)
(9) 風聲,消息
但有知風來報的賞錢百兩。——《二刻拍案驚奇》
(10) 又如:風警(風聲很緊);風汛(風聲;消息);風音(風聲);風路(風聲,綫索);聞風而動
(11) “詩經”六義之一。指《詩經》中三種詩歌類型的一種,即《國風》中收集的民俗歌謠
風有采蘩采蘋。——《左傳·隱公三年》
樂操土風,不忘舊也。——《左傳·成公九年》
(12) 又如:風賦(指“詩”六義中的風和賦);風人屺岵(詩人的悲涼傷感)
(13) 男女間的情愛
他如今大了,漸知風月,便看上了秦鍾、鐘 人物風流。——《紅樓夢》
(14) 又如:風月(指男女間的情愛);風月常新(指情愛永久不斷);風月子弟(沉湎于風月場的子弟)
(15) 風紀,教化 。如:風惠(教化恩澤);風馳(形容德化廣布);風愛(風澤德化);風調(指教化清和);風略(風紀和方略);風政(教化政治)
(16) 威勢,氣勢 。如:風掃(形容勢力猛烈有如狂風席卷一般);風檣陣馬(乘風之船,破陣之馬。比喻氣勢雄厚)
(17) 六淫之一。顛狂病,也指顛狂。後作“病”。如:風眩(癲癇);風痴(瘋癲痴呆)
(18) 姓
動詞
(1) 颳風;起風
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宋· 蘇、囌軾《教戰守》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噹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2) 借風力吹 。如:風乾、幹(由風吹乾、幹);風鷄(借風力吹乾、幹的鷄)
(3) 走逸
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左傳·僖公四年》
庫莫奚國有馬百匹因風入境。——《北魏書》
(4) 嬉戲
衆人憂得你苦,你却在這裏風!快上山去!——《水滸全傳》
(1) 傳説的,没有確實根據的 。如:風謠(民歌,民謠);風言(流言,無根據的話)
(2) 放蕩 。如:風魔(放浪,輕狂;瘋子);風流博浪(風流放蕩)
(3) 通“瘋”。癲狂
奈何以國家科第放此風漢及第耶?——《玉泉子·真録》
你原來是個風和尚。——《西游記》
(4) 又如:風發、髮(發、髮瘋);風病(精神病);風涎(患風疾的病根);風欠(瘋狂);風風勢勢(舉動不正常,易衝動)
(5) 〈副〉 通“凡”(
)。大凡,大概願先生之言其風也。——《莊子·天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ng1 fung3 [客英字典] fung1 [沙头角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1 fung3 [梅县腔] fung1 [陆丰腔] fung1 [东莞腔] fung1 [宝安腔] fung1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風 | 方戎 | 幫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piung | pĭu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副词
(1) 通“至”。极,尽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名词
(1) 情趣;兴致
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形容词
(1) 结构上细密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i5 [宝安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致 | 陟利 | 知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triih/tyh | ţ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