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掣

chàn chè [ chan che]
繁体 顫掣
注音 ㄔㄢˋ ㄔㄜˋ

词语释义

中国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

词语解释

  1. 中国 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

    元 汤垕 《画鉴·唐画》:“ 周文矩 画人物,宗 周昉 ,但多颤掣笔。是其学其主 李重光 画法如此。” 明 茅一相 《绘妙·唐希雅》:“学 江 南 李后主 金错刀,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餘,变而为画,故颤掣三过处,书法存焉。”参见“ 颤笔 ”。

引证解释

⒈ 中国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参见“颤笔”。

元汤垕《画鉴·唐画》:“周文矩画人物,宗周昉,但多颤掣笔。是其学其主李重光画法如此。”
明茅一相《绘妙·唐希雅》:“学江南李后主金错刀,书有一笔三过之法,虽若甚瘦,而风神有餘,变而为画,故颤掣三过处,书法存焉。”

颤掣的网络释义

颤掣

  • 颤掣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hàn chè,是指中国书画技法之一。笔势颤动飘移的技法。
  • 汉字详情

    chàn,zhàn [chan,zhan]
    部首: 616
    笔画: 19
    五笔: YLKM
    五行:
    仓颉: YMMBO
    四角: 01182

    详细解释

    chàn

    动词

    (1) 颤抖,发抖

    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范进中举》

    (2) 又如:发颤;颤悠(形容颤抖摇晃);颤悠悠(颤抖摇晃的样子)

    (3) 物体振动 。如:颤脱(抖落)

    (4) 通“惮”。惧怕,惊恐

    越国之士,可谓颤矣。——《墨子·兼爱下》

    (5) 又如:颤恐(惊恐);颤钦钦(因惊恐而颤抖)

    (6) 另见 zhàn

    zhàn

    动词

    (1) (形声。从页( xié),亶( dǎn)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头摇动不定) 发抖;颤动

    暴戾顽贪,无下颤恐而患之。——《吕氏春秋》

    (2) 又如:打颤(发抖);寒颤(寒战);冷颤(冷战);颤栗(发抖;哆嗦);颤欣欣(战兢兢)

    (3) 另见 chàn

    英文翻译

    shiver, tremble; tremb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宋本广韵

    chè [che]
    部首: 432
    笔画: 12
    五笔: RMHR
    五行:
    吉凶:
    仓颉: HNQ
    四角: 225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2) 同本义

    掣,拽也。——《经典释文》

    见舆曳,其牛掣。——《易·睽》

    流火掣空飞。——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掣后腿;掣手;掣脱(决裂;弄僵);掣撰(掣曳,牵引之意)

    (4) 牵制;控制 。如:掣制(牵制);掣搦(拘牵,牵制)

    (5) 抽;拔

    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王献之传》

    (6) 又如:掣签(清代制度,候补的地方官吏抽签确定任职省分。具备一定条件的,可以自选省分,称“指分”);掣兵(抽调兵马);掣开(抽出);掣身(抽身)

    英文翻译

    drag, pull; hinder by pulling back

    方言集汇

    ◎ 粤语:cit3 za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et8 zhi5 [台湾四县腔] cat7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cad6 ced5 zi4 [海陆丰腔] chat7 zhi5 [梅县腔] chat7 [宝安腔] za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尺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tɕʰĭɛichjed/tc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