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踬

diān zhì [ dian zhi]
繁体 顛躓
注音 ㄉ一ㄢ ㄓˋ

词语释义

倒仆;下跌。

败亡;倾覆。

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

困顿;挫折。

词语解释

  1. 倒仆;下跌。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於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躓,不以駑薾服鸞衡。”《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既战,伪北; 林邑 逐之,象多陷地颠躓。” 清 冯桂芬 《启李宫保论减赋》:“駑马日行百里,强以二百里,必不及百里而颠躓矣。”

  2. 败亡;倾覆。

    《旧唐书·狄仁杰传》:“自然贼深入必有颠躓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 宋 朱熹 《答张敬夫书》:“鋭於趋事,而昧於自知,吾恐其颠躓之速也。”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闻鸡起舞》:“荒鸡午夜传,忽惊回客梦残。为只为乾坤颠躓,蹇蹇孤臣睡怎安。”

  3. 困顿;挫折。

    唐 独孤及 《唐故范阳郡仓曹参军京兆韦公墓志铭序》:“ 安禄山 以 范阳 叛,劫胁元元,以杀整众,士之因官因居而困窘颠躓堕围中者数千计。”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二十:“ 东坡 归 阳羡 时,流离颠躓之餘,絶禄已数年。”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金玉蟾》:“所虑者君家夙称素封,今颠躓归来,其能免邻里訕笑乎?” 柯灵 《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 曹雪芹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繁华,颠踬而堕入贫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4. 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

    唐 陆龟蒙 《野庙碑》:“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躓窜踣。” 张贤亮 《灵与肉》一:“车辙交错的土路坎坷不平,牲口在上面颠踬地踏着碎步。”

引证解释

⒈ 倒仆;下跌。

晋葛洪《抱朴子·百里》:“冒昧苟得,闇於自量者,虑中道之颠躓,不以駑薾服鸞衡。”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既战,伪北; 林邑逐之,象多陷地颠躓。”
清冯桂芬《启李宫保论减赋》:“駑马日行百里,强以二百里,必不及百里而颠躓矣。”

⒉ 败亡;倾覆。

《旧唐书·狄仁杰传》:“自然贼深入必有颠躓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鋭於趋事,而昧於自知,吾恐其颠躓之速也。”
明朱鼎《玉镜台记·闻鸡起舞》:“荒鸡午夜传,忽惊回客梦残。为只为乾坤颠躓,蹇蹇孤臣睡怎安。”

⒊ 困顿;挫折。

唐独孤及《唐故范阳郡仓曹参军京兆韦公墓志铭序》:“安禄山以范阳叛,劫胁元元,以杀整众,士之因官因居而困窘颠躓堕围中者数千计。”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十:“东坡归阳羡时,流离颠躓之餘,絶禄已数年。”
清王韬《淞滨琐话·金玉蟾》:“所虑者君家夙称素封,今颠躓归来,其能免邻里訕笑乎?”
柯灵《香雪海·创作学习笔记》:“曹雪芹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繁华,颠踬而堕入贫困,根本就不可能产生《红楼梦》。”

⒋ 跌跌撞撞地行进、奔跑。

唐陆龟蒙《野庙碑》:“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佪挠脆怯,颠躓窜踣。”
张贤亮《灵与肉》一:“车辙交错的土路坎坷不平,牲口在上面颠踬地踏着碎步。”

颠踬的国语词典

倾仆失足。比喻处境困穷。

颠踬的网络释义

颠踬

  • diān zhì
  • ①跌倒:战败,颠踬于地。
  • ②比喻处境艰难困苦:处颠踬之中而意志弥坚。
  • 颠踬造句

    他颠踬而踉跄的在大街上走着,疲软的脚步显示着无力,手颓然的垂落。
    老马已经对鞭子和缰绳毫无反应了,它只不过拖着四条腿在蹒跚地行走,有时踢着了小石块就颠踬或摇晃一下,几乎跌倒。
    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冠无所得,自然二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寇获之益。
    坦白质朴的忠诚,是用不着浮文虚饰的;可是没有真情的人,就像一匹尚未试步的倔强的弩马,表现出一副奔腾千里的姿态,等到一受鞭策,就会颠踬泥涂,显出庸劣的本相。
    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自然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虏获之益。
    若一味骏快奔放,必有颠踬之时;一向贪图美名,必有大污辱之时。
    就听得哗哗哗接二连三响来,赵三哥跟的近了,一个立足不稳,当场颠踬而倒。
    那匹筋疲力竭的老马已经对鞭子和缰绳毫无反应了,它只不过拖着四条腿在蹒跚地行走,有时踢着了小石块就颠踬或摇晃一下,几乎跌倒。
    它的一条前腿有些颠踬,像被狼夹子打过。
    蒙哲恰好在青年再一次踉跄颠踬之际赶到,一把扶住危危欲倒的青年。
    平淡真好!平平地,不令我们颠踬;淡淡地,不让我们昏醉;使我们坦坦荡荡地处世,明明确确地看人。所以平淡也就是最美的“真”。

    汉字详情

    diān [dian]
    部首: 616
    笔画: 16
    五笔: FHWM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JCMBO
    四角: 418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真声。本义:头顶)

    (2) 同本义

    颠,顶也。——《说文》

    班序颠毛。——《国语·齐语》

    诲于华颠胡老。——《后汉书·蔡邕传》

    (3) 又如:颠毛(头发);颠顶(头顶);颠童(形容老人头发稀少)

    (4) 泛指物体的顶部

    (5) 如:颠日(天日,天空的太阳);颠杪(顶端末梢);颠委(指水的上源和下游)

    (6) 马的额头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诗·秦风·车邻》

    (7) 本,始

    聊书其颠委以为之记。——清· 王士祯《西城别墅记》

    (8) 古县名 。指滇池县,西汉置。治所在今云南省晋宁县东。两汉为益州郡治所

    (9) 姓

    动词

    (1) “颠”假借为“蹎”。仆倒,倒下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诗·大雅·荡》

    颠越不恭。——《书·盘庚中》

    造次必如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论语·季氏》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颠踬(被东西绊倒。比喻坎坷不顺利);颠不刺(颠倒;风流);颠头播脑(摇头晃脑。形容得意的样子)

    (3) 跑,跳起来跑 。如:对不起,我得颠儿了

    (4) 上下倒置

    颠之倒之。——《诗·齐风·东方未明》

    (5) 又

    倒之颠之。

    (6) 又如:颠蹶(颠倒失次);颠错(颠倒错乱);颠趾(颠倒失所)

    (7) 陨坠,覆亡 。如:颠陨(坠落);颠殒(死亡,覆灭);颠坠(坠落,陨落);颠跻(坠落);颠越(陨落,坠下)

    (8) 颠簸 。如:车颠得厉害;颠动(抖动)

    (9) 掂 。如:颠夺(反复斟酌);颠算(反复盘算)

    形容词

    (1) 狼狈困顿 。如:颠连(困苦不堪);颠沛(动荡;困苦);颠险(挫折,磨难)

    (2) 疯狂,发疯,发狂。通“癫”

    闻客语声知贵贱,持花歌咏似狂颠。——唐· 张籍《罗道士》

    (3) 又如:颠狂(木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颠劣(颠狂顽劣)

    英文翻译

    top, peak, summit; upset

    方言集汇

    ◎ 粤语:din1

    宋本广韵

    zhì [zhi]
    部首: 717
    笔画: 15
    五笔: KHRM
    五行:
    仓颉: RMHJO
    四角: 621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 同本义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3) 跌倒,摔倒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序》

    (4)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5) 遭受挫折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6) 碍,阻碍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7)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英文翻译

    stumble, totter; fail, be frust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