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联
词语释义
指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
词语解释
指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有頷联,有颈联。” 明 徐渭 《答龙溪师书》:“颈联乃因今年中秋月盈,而及往年中秋月蚀。”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四:“其( 杨煒 )《自嘲》一首,余极爱其颈联。”《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以为这首诗的颈联(第五、六句)比颔联(第三、四口)更好,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引证解释
⒈ 指律诗的第三联(五、六两句)。
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頷联,有颈联。”
明徐渭《答龙溪师书》:“颈联乃因今年中秋月盈,而及往年中秋月蚀。”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四:“其( 杨煒 )《自嘲》一首,余极爱其颈联。”
《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以为这首诗的颈联(第五、六句)比颔联(第三、四口)更好,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
颈联的国语词典
律诗中第五、六两句,互相对偶,称为「颈联」。
颈联的网络释义
颈联
颈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gěng
名词
(1) 脖子 ——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耳,从丝。战国文字,中间是耳,两边是丝相联。本义:连结)
(2) 同本义
聯,连也。从耳,耳连于颊也。从糸,糸连不绝也。会意。——《说文》。段注:“ 周人用联字, 汉人用连字,古今字也。”
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周礼·天官·大宰》。司农注:“连事通职,相佐助也。”
聯,聯绵不绝也。——《声类》。按,凡联续、联合、牵联、结联字,经传皆以连为之。
联袂度危桥,萦回出林杪。——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3) 又如:联垂(一种发式。周围头发梳成许多根细辫子);联襟(即连襟。姊妹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联缀(连系,联集在一块);联珠(连串的珍珠);联华(花开并蒂);联裾(联袂)
(4) 联合;联系
臣恐羌复结联他种,宜未及然为之备。——《汉书·赵充国传》
三曰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犹合也。”
联名请益王即位。—— 清· 吴研人《痛史》
(5) 又如:联衔(联合签具职衔名位);联拳(群聚的样子);联屯(联合屯兵);联事(联合处理事务);联步(同行);联带(谓互相挈带或联系);联姻,联婚(结亲);联吏(同僚);联曹(同在一署任职);联职(同事);联大(联合国组织的大会。简称联大);联合战线(协力合作。如:甲国与乙国因利害关系相同,团结一致对抗第三者,以求贯彻某种目的。也称统一战线);联教组织(“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简称,又称教科文组织);联营公司(与其他公司发生经营关系的公司,其关系或为隶属,或为共同管理,或为同受控制)
(6) 缝
穿了一件新联的洁白湖绸道袍。——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7) 又如:一件新联的道袍
名词
对联 。如:春联;门联;贺联;挽联;联牌(刻有对联的木牌)
量词
对;双 。如:联单,联票(一式数纸相联的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