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璃

pō lí [ po li]
繁体 頗璃
注音 ㄆㄛ ㄌ一ˊ

词语释义

1.指状如水晶的宝石。 2.玻璃。

词语解释

原词

颇黎

基本解释1

指状如水晶的宝石。

词语来源1

《太平御览》卷八○八引 汉 东方朔 《十洲记》:“ 崑崙山 上有红碧颇黎宫,名七宝堂是也。”

唐 李商隐 《饮席戏赠同舍》诗:“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玻璃》:“本作‘颇黎’。 颇黎 ,国名也。其莹如水,其坚如玉,故名水玉,与水精同名。”

清 二石生 《三洲春语》卷下:“五联九联,缀以珊瑚、靺鞨、颇黎、木难、翡翠、孔翎、鲜花、异鸟、流苏、锦缎之属。”

基本解释2

亦作“ 颇瓈 ”。玻璃。

词语来源2

陈三立 《黄小鲁观察游西湖归过访携虎跑泉相饷赋此报谢》诗:“ 涌金门 外颇黎盆,手摇大扇落晴昊。”

黄澜 《闻锺六自香港之星洲却寄》诗:“半黄残照成霞綺,一碧晴天醮颇瓈。”

汉字详情

[po]
部首: 616
笔画: 11
五笔: HCDM
五行:
仓颉: DEMBO
四角: 412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皮声。页( xié),人头。本义:头偏)

(2) 同本义

颇,头偏也。——《说文》

(3) 偏,倾斜,不平正

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4) 又如:颇覆(偏至一侧,只覆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覆,倾倒);颇廻(偏差不正);颇侧(偏侧,不正);颇缘(饰有斜纹的边缘)

(5) 偏邪,不公正

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刑之颇纇。——《左传·昭公十六年》

书辞无颇。——《左传·昭公十二年》

人用侧颇僻。——《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偏颇(偏于一方,不公正);颇子(歪心邪意;歹心);颇僻(偏颇邪僻);颇偏(不公平。也作“偏颇”);颇邪(偏颇邪恶);颇说(邪说);颇险(邪恶不正);颇辞(不正之辞);颇类(偏颇不平);颇激(偏激)

副词

(1) 略微;稍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周以来乃颇可著。——《史记·三代世表》

山界颇开。——《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2) 又如:颇识几字,颇可(稍可);颇有用;颇败(稍微击败);颇采(稍稍采用);颇脱(时或,间或);颇讥(略有讥刺)

(3) 很;甚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颇颇(很是;甚是);颇为出色;颇多;颇少;颇佳;颇甚(极甚);颇为得体(甚为切当)

(5) 不可。通“叵” 。如:颇奈(颇耐。可憎,可恨。同叵耐);颇我(我是彼非)

英文翻译

lean one side; ver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po1 po2
◎ 潮州话:po2 [饶平、揭阳、潮阳]pua2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6
笔画: 14
五笔: GYBC
五行:
仓颉: MGYUB
四角: 10127

详细解释

(2) (形声。从玉,离声。琉璃:光洁如玉的石珠)——见“玻璃”( bōli)

英文翻译

glass

方言集汇

◎ 粤语:le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2 [台湾四县腔] li2 [梅县腔] li2 [海陆丰腔] li2 [东莞腔] li2 [客语拼音字汇] li2 [宝安腔] li2
◎ 潮州话:l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呂支支A開平聲開口三等支Alĭe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