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棱

pō léng [ po leng]
繁体 頗稜
注音 ㄆㄛ ㄌㄥˊ

词语释义

即菠菜。

词语解释

  1. 即菠菜。

    《类说》卷五引 晋 王嘉 《拾遗记》:“西国菜名颇稜,因僧携子入中国,讹为波稜。”参见“ 菠菜 ”。

引证解释

⒈ 即菠菜。参见“菠菜”。

《类说》卷五引晋王嘉《拾遗记》:“西国菜名颇稜,因僧携子入中国,讹为波稜。”

汉字详情

[po]
部首: 616
笔画: 11
五笔: HCDM
五行:
仓颉: DEMBO
四角: 412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页,皮声。页( xié),人头。本义:头偏)

(2) 同本义

颇,头偏也。——《说文》

(3) 偏,倾斜,不平正

循绳墨而不颇。——《楚辞·离骚》

天不颇覆,地不偏载。——《史记·匈奴列传》

无偏无颇,遵王之义。——《书·洪范》

(4) 又如:颇覆(偏至一侧,只覆盖一部分。喻偏颇不公平;倾覆,倾倒);颇廻(偏差不正);颇侧(偏侧,不正);颇缘(饰有斜纹的边缘)

(5) 偏邪,不公正

君刑已颇,何以为盟主?——《左传·昭公二年》

朝廷不颇。——《荀子·臣道》

刑之颇纇。——《左传·昭公十六年》

书辞无颇。——《左传·昭公十二年》

人用侧颇僻。——《汉书·王嘉传》

(6) 又如:偏颇(偏于一方,不公正);颇子(歪心邪意;歹心);颇僻(偏颇邪僻);颇偏(不公平。也作“偏颇”);颇邪(偏颇邪恶);颇说(邪说);颇险(邪恶不正);颇辞(不正之辞);颇类(偏颇不平);颇激(偏激)

副词

(1) 略微;稍

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史记·贾生列传》

周以来乃颇可著。——《史记·三代世表》

山界颇开。——《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2) 又如:颇识几字,颇可(稍可);颇有用;颇败(稍微击败);颇采(稍稍采用);颇脱(时或,间或);颇讥(略有讥刺)

(3) 很;甚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4) 又如:颇颇(很是;甚是);颇为出色;颇多;颇少;颇佳;颇甚(极甚);颇为得体(甚为切当)

(5) 不可。通“叵” 。如:颇奈(颇耐。可憎,可恨。同叵耐);颇我(我是彼非)

英文翻译

lean one side; very, ra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po1 po2
◎ 潮州话:po2 [饶平、揭阳、潮阳]pua2

宋本广韵

léng,lēng,líng [leng,li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FWT
五行:
仓颉: DGCE
四角: 44947

详细解释

lēng

(1) ——“不棱登”( bulēngdēng):助词。常用为某些形容词的后缀。如:红不棱登;花不棱登

(2) 另见 léng;líng

léng

名词

(1) (俗作“楞”和“稜”。形声。从木,夌( líng)声。本义:有四角的木)

(2) 同本义

上觚稜而栖金爵。——班固《西都赋》

木四方为棱。——汉· 服虔《通俗文》

(3) 同一物体的面与面的交接处,即棱角 。如:冰棱,瓦棱;桌子棱儿;搓边棱儿

形容词

(1) 威势

威稜憺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刚稜疾恶。——《后汉书·王允传》。注:“威稜也。”

(2) 又如:棱光(威严的目光);棱眼(威严的眼睛);棱棱(威严的样子)

(3) 严厉 。如:棱峻(严峻);威棱(威势,威风);棱森(森严貌)

动词

(1) 〈方〉∶打

你气头子上棱两棒槌万一棱杀了,你与他偿命,我与他偿命?——《醒世恒言》

(2) 另见 lēng;líng

líng

(1) ——“穆棱”( Mùlíng):县名。在黑龙江省

(2) 另见 lēng;léng

英文翻译

squared timber; angle, edge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宝安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七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魯登登開平聲開口一等ləŋ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