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德碑

sòng dé bēi [ song de bei]
繁体 頌德碑
注音 ㄙㄨㄥˋ ㄉㄜˊ ㄅㄟ

词语释义

《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词语解释

  1. 《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詔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闻奏,恩勅听许,然后得建之,故谓之‘颂德碑’,亦曰‘遗爱碑’,《书》称‘树之风声’者,正此之谓。”参见“ 颂石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颂石”。参见“颂石”。

《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詔史官树碑颂德。”
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闻奏,恩勅听许,然后得建之,故谓之‘颂德碑’,亦曰‘遗爱碑’,《书》称‘树之风声’者,正此之谓。”

颂德碑的网络释义

颂德碑

  • sòng dé bēi ㄙㄨㄙˋ ㄉㄜˊ ㄅㄟ
  • 颂德碑(颂德碑)
  • 《后汉书·窦章传》:“贵人早卒,帝追思之无已,诏史官树碑颂德。”后因称歌颂功德的碑刻为颂德碑。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在官有异政,考秩已终,吏人立碑颂德者,皆须审详事实,州司以状闻奏,恩勅听许,然后得建之,故谓之‘颂德碑’,亦曰‘遗爱碑’,《书》称‘树之风声’者,正此之谓。”
  • 汉字详情

    sòng [song]
    部首: 616
    笔画: 10
    五笔: WCD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CIMBO
    四角: 817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公声。从“页”的字一般与“头”有关。本义:容貌,仪容)

    (2) 同本义

    颂,貌也。——《说文》

    鲁徐生善为颂。——《汉书·儒林传》

    庶考斯之颂仪。——《杨统碑》。经传皆以容为之。

    (3) 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容”

    (4) 占兆之词

    其颂皆千有二百。——《周礼·大卜》

    (5) 《诗经》的六义之一 。与风、雅、赋、比、兴合称六义。指《诗经》中三种诗歌类型之一,即收集在《周颂》、《鲁颂》、《商颂》中的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6) 文体之一,指以颂扬为目的的诗文 。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诗行的长短不一和诗节形式的复杂为标志。如:史岑《出师颂》;颂赞(文体名。颂,是用以歌颂功德,如扬雄有《赵充国颂》;赞原用于赞美,后来也用于评论。如袁宏有《三国名臣序赞》)

    动词

    (1) 歌颂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荀子·天论》

    什一行而颂声作矣。——《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2) 又如:颂椒(歌颂皇后);颂子(文体的一种);颂古(佛家语。指选过去的公案,用诗句来颂出它的思想精义);颂美(赞扬他人的功德)

    (3) 祝颂 。如:顺颂时安;并颂俪祉

    (4) 通“诵”。朗读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否?——《孟子·万章下》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颂读,昼夜不息。——《后汉书·逸民传》

    英文翻译

    laud, acclaim; hymn; ode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6

    宋本广韵

    [de]
    部首: 303
    笔画: 15
    五笔: TF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JWP
    四角: 242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惪( )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名词

    (1)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如:同心同德

    (7) 福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英文翻译

    ethics, morality, virtue

    方言集汇

    ◎ 粤语:dak1
    ◎ 客家话:[陆丰腔] det7 [客英字典] det7 [台湾四县腔] det7 [梅县腔] det7 [海陆丰腔] det7 [客语拼音字汇] ded5 [沙头角腔] diet7 [宝安腔] det7 [东莞腔] d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多則德開入聲開口一等təktok
    部首: 517
    笔画: 13
    五笔: DR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