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踬
词语释义
顿踬
(1) 跌倒;比喻事情不顺利
词语解释
颠仆,行路颠蹶。
汉 焦赣 《易林·小过之剥》:“登高斩木,顿躓蹈险。车倾马疲,叔伯嗟嘘。”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四城有顿躓,三世无极已。”
困厄;艰难。
《三国志·魏志·裴潜传》“ 秀 ( 裴秀 ), 咸熙 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始 李义 以直道推诚於人,故于时 陈羣 等与之齐好。虽无他材力,而终仕进不顿躓。”《晋书·杜夷传》:“徵士 杜君 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庄》:“ 庄 早尝寇乱,间关顿躓,携家来 越中 ,弟妹散居诸郡。”
犹折辱。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 魏王 秦 有宠於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 魏王 ,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 隋文 时,三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顿躓,彼岂非天子儿耶?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耶?’”
引证解释
⒈ 颠仆,行路颠蹶。
引汉焦赣《易林·小过之剥》:“登高斩木,顿躓蹈险。车倾马疲,叔伯嗟嘘。”
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立招提精舍》诗:“四城有顿躓,三世无极已。”
⒉ 困厄;艰难。
引《三国志·魏志·裴潜传》“秀(裴秀 ), 咸熙中为尚书僕射”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始李义以直道推诚於人,故于时陈羣等与之齐好。虽无他材力,而终仕进不顿躓。”
《晋书·杜夷传》:“徵士杜君德懋行洁,高尚其志,顷流离道路,闻其顿躓,刺史忝任,不能崇饰有道,而使高操之士有此艰屯。”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韦庄》:“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躓,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
⒊ 犹折辱。
引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魏王秦有宠於上,或言三品以上多轻魏王,上怒,引三品以上作色让之,曰:‘ 隋文时,三品以下皆为诸王所顿躓,彼岂非天子儿耶?朕但不听诸子纵横耳!闻三品以上皆轻之,我若纵之,岂不能折辱公辈耶?’”
顿踬的国语词典
行路颠仆。
顿踬的网络释义
顿踬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ú
(2) ——“冒顿”(
):汉匈奴族的单于( )(3) 另见
dùn
动词
(1) (形声。从页(
),屯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叩头,磕头)(2) 同本义
顿,下首也。——《说文》
二曰顿首。——《周礼·大祝》。注:“拜头叩地也。”
(3) 又如:顿颡(屈膝下拜,以额叩地,多在请罪投降时用);顿筑(以头或物撞地);顿头(磕头);顿膝(下跪)
(4) 用脚底或用脚使劲往下踩
顿足失色。——《聊斋志异·促织》
牵衣顿足拦道哭。——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顿脚;顿足(以足跺地。形容着急、悲痛的样子)
(6) 倒下,跌倒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7) 又如:顿仆(僵仆);顿落(低落);顿碌(折腾);顿毙(倒毙);顿擗(崩倒;倒塌)
(8) 放置;安放 。如:整顿,安顿;顿纲(整顿纲纪);顿放(安放);顿寄(寄存);顿备(准备)
(9) 止宿;屯驻 。如:顿兵(驻扎军队;休战,止兵);顿舍(屯戍,止息);顿息(休息);顿住(止宿;屯驻)
(10) 舍弃;废弃
文六龙顿辔。——《文选安陆昭王碑》
(11) 又如:顿脱(甩掉);顿罔(撤除围猎之网)
(12) 解 。如:顿缨(挣脱绳索);顿开(挣开;脱开)
(13) 暂停 。如:他顿了一下,接着又往下说;顿辔(停车);顿断(音节停顿间断);顿毂(停车);顿驾(停车);顿滞(停息滞留)
(14) 买 。如:顿下(买下)
形容词
(1) 劳累疲弊
故兵不顿而利可全。——《孙子·谋攻》
兵甲顿,士民病。——《韩非子·初见秦》
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如:顿卒(困苦。也作顿悴);顿悴(困厄憔悴)
名词
(1) 宿食之所。也指宿食所需之物 。如:顿所(营房;馆舍)
(2) 在中国书法上指起笔落笔时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 。如:一横的两头都要顿一顿;顿笔(写字在折画处,用笔轻按,称顿笔)
(3) 次,回——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 。如:一天三顿饭;说了他一顿;一顿毒打;顿顿(每餐)
(4) 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商水县北,于公元前496被楚灭
副词
(1) 立刻
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亡国之恨顿生。——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2) 又如:顿喝一口家乡水;顿改前非;顿尔(忽然);顿豁(突然开朗);顿绝(一下子断绝);顿饱(一下子吃饱)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足,质声。绊倒与足有关,故从足。本义:被绊倒)
(2) 同本义
踬,蛤也。——《说文》
驰趣期而赴踬。——马融《长笛赋》
杜回踬而颠。——《左传·宣公十五年》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韩非子·六反》
(3) 跌倒,摔倒
举之过一钧,则踬仆矣。——《论衡·命禄》
踬踣者屡。——孙文《序》
(4) 又如:踬朴(跌倒);踬踣(跌倒);踬顿(失足跌倒);踬蹶(踬踣。踬颠。绊倒)
(5) 遭受挫折
僧孺硕学,而中年遭踬。——《南史·王僧孺传》
(6) 碍,阻碍
踬于中道。——《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7) 又如:踬顿(受到阻碍而停顿不前);踬阂(颠踬阻碍而进退不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z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