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摩题

xū mó tí [ xu mo ti]
繁体 須摩題
注音 ㄒㄨ ㄇㄛˊ ㄊ一ˊ

词语释义

梵语sumati的译音,或译作"须摩题"。佛教语。西方极乐世界。为阿弥陀佛所居﹐意译为"妙意"﹑"好意"。

词语解释

  1. 见“ 须摩提 ”。

引证解释

⒈ 见“须摩提”。

须摩题的网络释义

须摩题

  • 《须摩题》是龙家老三创作的网络小说,发表于起点网。
  • 汉字详情

    [xu]
    部首: 616
    笔画: 9
    五笔: E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HMB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 xié),头,彡( 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本义:胡须)

    (2) 同本义

    须,面毛也。——《说文》

    须,谓颐下之毛。——《礼记·礼运》引《说文》

    有君子白皙鬒须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大夫以鱼须文竹。——《礼记·玉藻》

    美须髯。——《汉书·高帝纪》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木兰诗》

    须发尽白。——《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须眉)

    (4) 野兽的鬚。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

    敢捋虎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周礼·冥氏》

    撩拨虫须。——《聊斋志异·促织》

    张毛伸须。

    (5) 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6) 流苏

    帛绳缠须。——《晋书·陆云传》

    (7) 又如:须头(流苏)

    名词

    (1) 片刻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2) 又如:须时(片刻)

    (3) 姓

    动词

    (1) 等待

    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可须夜鼓声而发。——《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

    (2) 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3) 停留

    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4) 又如:须留(停留)

    (5) 通“需”。需要

    不须复烦大将。——《汉书·冯奉世传》

    细雨不须归。——唐· 王之涣《凉州词》

    何须怨杨柳。——唐· 张志和《渔歌子》

    工又须问。——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须行即骑。——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7) 助动词。必要,应当

    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三国演义》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须取无茎叶。——宋· 沈括《梦溪笔谈》

    须阎君来。——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仆须急归营。——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副词

    (1) 终于

    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琵琶记》

    (2) 本是;本来

    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三刻拍案惊奇》

    (3) 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4) 必然

    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三国演义》

    (1) 相当于“却”

    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水浒传》

    (2) 虽然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

    英文翻译

    must, have to, necessary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宋本广韵

    mó,mā [mo,ma]
    部首: 1103
    笔画: 15
    五笔: YSSR
    五行:
    仓颉: ICQ
    四角: 0025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麻声。本义:摩擦,磨蹭)

    (2) 同本义

    摩,研也。——《说文》

    刮摩之工。——《考工记》

    鎋击摩车而相过。——《战国策·齐策》

    人肩摩。——《战国策·秦策》

    濯手以摩之,去其皱。——《礼记·内则》

    (3) 又如:摩戛(摩擦。也作磨戛);摩厉(磨物使锐。引申有磨炼、钻研的意思);摩肩接毂(肩挨着肩,车子擦着车子);摩肩(肩挨着肩);摩拭(揩擦)

    (4) 迫近,接近

    (5) 又如:摩近(接近);摩垒(迫近敌垒);摩霄(接近云天,冲天)

    (6) 通“磨”。磨砺

    阴阳相摩,天地相荡。——《礼记·乐记》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易·系辞上》

    (7) 通“磨”。磨炼

    反己而不穷,循古而不摩。——《庄子·徐无鬼》

    (8) 通“磨”。磨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汉书·司马迁传》

    (9) 又如:摩牙(磨其牙使之锐利);摩灭(磨损消灭,消亡);摩砻(犹磨光)

    (10) 切磋;研究

    刚柔相摩。——《易·系辞上》

    相观而善之谓摩。——《礼记·学记》

    (11) 又如:观摩(观看成绩,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摩切(切磋琢磨);摩研(切磋研究);摩拟(比拟研究)

    (12) 抚摸

    摩顶受戒。——《西游记》

    (13) 又如:摩拊(抚摩;安抚);摩捋(顺手抚摩);摩触(抚摩;摸索);摩按(按摩)

    (14) 另见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rub, scour, grind; fri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o1
    ◎ 客家话:[梅县腔] mo2 [海陆丰腔] mo2 mo1 [东莞腔] mo2 [沙头角腔] mo3 [客英字典] mo2 [台湾四县腔] mo2 mo1 [客语拼音字汇] mo1 [陆丰腔] mo1 [宝安腔] mo1 | mo2
    ◎ 潮州话:m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八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婆戈一合平聲合口一等muɑmua
    [ti]
    部首: 616
    笔画: 15
    五笔: JGH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AOMBO
    四角: 6180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是声。页,头。本义:额头)

    (2) 同本义

    题,额也。——《说文》

    雕题交趾。——《礼记·王制》

    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庄子·马蹄》。释文引司马崔云:“月题,马额上当颅如月形者也。”

    文题白身,名曰孟极。——《山海经·北山经》

    雕题黑齿。——《楚辞·招魂》

    连缓耳,琐雕题。——《后汉书·杜笃传》

    (3) 《雕题交阯》——《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

    (4) 又如:题注(以头额撞击);黑牛白题(黑牛白额)

    (5) 物品的前端或顶端 堂高数仞,榱题数尺。——《孟子》

    (6) 又如:榱题(屋檐的椽头。榱,椽子)

    (7) 题目;标题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脱脱等《宋史》

    (8) 又如:试题(考试时让应考者作答的问题);题头(标题,篇目);题意(题目的旨意);题号(标题名称);题位(题目的要求,作文的规则)

    (9) 书签;标签

    委之在深箧,蠹鱼坏其题。——唐· 李白《感兴八首》

    (10) 标志

    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11) 奏章。明、清两代公文用语之一。又指上奏 。

    (12) 如:题参(参奏;奏本弹劾);题本(上奏章);题估(清代公文用语);题奏(题本用奏本);题留(清代公文用语);题补(清代公文用语);题销(上奏报销);题请(上奏呈请)

    动词

    (1) 书写;题署

    题名其上。——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题赞(在书画上题写几句有关的话或留作纪念的话);题款(署名或题字在书画上);题诗(作诗。题在书画,器物或墙壁之上);题叶(在叶上题诗);题署(签署,书写文书封筒;题壁(在壁上题诗写字))

    (3) 谈及

    且把闲话休题。——《水浒传》

    (4) 又如:休题旧事;题说(说起)

    (5) 品评;评论

    一经品题,便作佳士。——李白《与韩荆州书》

    (6) 又如:题拂(评论,标榜);题品(品评。也作题评);题评(品评。同题品)

    (7) 鸣;叫

    遍青山,题经子杜鹃。——明· 汤显祖《牡丹亭》

    英文翻译

    forehead; title, headline; theme

    方言集汇

    ◎ 粤语:tai4
    ◎ 潮州话:doi5

    宋本广韵

    须摩题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