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顶棚
1. 天棚。
2. 房屋内在屋顶下面加的一层东西,起保温、美观等作用。
词语解释
天花板。室内用以承尘,多以纸或布为之。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这房子可真不错:那顶棚是布的呀纸的?” 金河 《大车店一夜》一:“我坐在炕沿上,望着纸糊的顶棚有些犹豫了。”
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洪洋 《长江的黎明》第十二章:“只几分钟的时间,船员们便在‘江进号’的顶棚上,密密匝匝地铺上了一屋绿树枝。”
引证解释
⒈ 天花板。室内用以承尘,多以纸或布为之。
引赵树理《邪不压正》二:“这房子可真不错:那顶棚是布的呀纸的?”
金河《大车店一夜》一:“我坐在炕沿上,望着纸糊的顶棚有些犹豫了。”
⒉ 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引洪洋《长江的黎明》第十二章:“只几分钟的时间,船员们便在‘江进号’的顶棚上,密密匝匝地铺上了一屋绿树枝。”
顶棚的国语词典
天棚。露天搭盖的棚子,用以遮蔽风雨、烈日。
如:「乡下人常常在户外空地上搭盖顶棚,办桌请客。」
顶棚的网络释义
顶棚
顶棚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頂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朋声。本义:用竹、木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 同本义
棚,栈也。——《说文》。按,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 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
高棚跨路,广幕陵云。——《隋书·柳彧传》
(3) 又如:窝棚(简陋的小屋);棚井(棚户进庐);棚摊(有棚子的货摊);棚阁(用竹、木等搭建的篷架、陋屋);棚杠(旧时为丧家承办搭棚,扛抬灵柩、冥器等事宜者)
(4) 楼阁。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供远眺、游憩、藏书、供佛等用。也指类似棚阁的结构与设施
连阁曰棚。——《通俗文》
负米往来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九章算术·商功章》。刘薇。注:“棚,阁也。除邪道也。”
棚阁,《苍颉篇》:楼阁也。谓重屋复道者也。——玄应《一切经音义》
(5) 又如:棚阁(作战时,在城上用木架设的瞭望台);棚帘(棚阁珠帘)
(6) 朋党,帮派
玄宗时,士子殷盛,每岁进士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封氏闻见记·贡举》
(7) 清末陆军编制,兵士十四人为一棚
钱塘县回了抚台,派了两棚兵带了洋枪出去剿狗。——《二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ng2 [沙头角腔] pang2 [东莞腔] pang2 [台湾四县腔] pang2 [梅县腔] pang2 [海陆丰腔] p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ang2 [陆丰腔] pang3 [宝安腔] p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彭 | 薄庚 | 並 | 庚二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二等 | 庚 | 梗 | brang/beang | bʰ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