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棚

dǐng péng [ ding peng]
繁体 頂棚
注音 ㄉ一ㄥˇ ㄆㄥ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顶棚 dǐng péng

1.  天棚。

ceiling joist; paper ceiling;

2.  房屋内在屋顶下面加的一层东西,起保温、美观等作用。

词语解释

  1. 天花板。室内用以承尘,多以纸或布为之。

    赵树理 《邪不压正》二:“这房子可真不错:那顶棚是布的呀纸的?” 金河 《大车店一夜》一:“我坐在炕沿上,望着纸糊的顶棚有些犹豫了。”

  2. 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洪洋 《长江的黎明》第十二章:“只几分钟的时间,船员们便在‘江进号’的顶棚上,密密匝匝地铺上了一屋绿树枝。”

引证解释

⒈ 天花板。室内用以承尘,多以纸或布为之。

赵树理《邪不压正》二:“这房子可真不错:那顶棚是布的呀纸的?”
金河《大车店一夜》一:“我坐在炕沿上,望着纸糊的顶棚有些犹豫了。”

⒉ 船舱上面挡风雨的遮盖物。

洪洋《长江的黎明》第十二章:“只几分钟的时间,船员们便在‘江进号’的顶棚上,密密匝匝地铺上了一屋绿树枝。”

顶棚的国语词典

天棚。露天搭盖的棚子,用以遮蔽风雨、烈日。

如:「乡下人常常在户外空地上搭盖顶棚,办桌请客。」

顶棚的网络释义

顶棚

  • 顶棚是亦称“天棚”。是房屋建筑的重要建筑部件。顶棚的作用是使房屋顶部整洁美观,并具有保温、隔热和隔音等性能。一般公共场所,如影剧院、会议室、门厅、营业厅等都要设置吊顶天棚。顶棚是由骨架与面层两部分组成,骨架是由龙骨(吊顶搁栅)吊装在楼板下或屋架下。面层分为抹灰与块材两类。抹灰顶棚是在小龙骨下钉上木板条。再在木板条上抹石灰麻刀砂浆面层; 块材顶棚是按块材的大小,在小龙骨上钉两个方向的小方木,再把块材钉在或粘贴在小方木上。块材面层有纤维板、胶合板、吸音板、钙塑泡沫板及石膏石棉板等。块材面层具有质轻、吸音、保温、通风和易于安装的优点。钙塑泡沫板可做成各种浮雕图案和带有各种色彩,具有较强的立体浮雕感。块材面层的缺点是费工费料,工程造价较高。在工业和民用住宅建筑中,通常采用直接在楼盖的底面抹石灰麻刀砂浆顶棚面层,它具有省工省料,施工方便和有一定的装饰效果的优点,但有隔音保温性能差、肋梁外露和不能隐避管道设施等缺点。
  • 顶棚造句

    你应该在那片地的周围上篱笆,给婶子加上顶棚,把那个洞填上。
    施工条件此板块地面的施工,一般是在顶棚、立墙饰面完成之后进行,先铺设地面,后安装踢脚板。
    根据警方的通报,这名男子在离开酒吧后,独自一人横穿虹许路,至中环吴中路地道外圈顶棚水泥隔栅处坠落到地道内。
    上海租车网提醒司机,汽车比较容易遭受雷击的位置大多集中在汽车的顶棚、车轮的金属圈部分。
    顶棚上的射灯光艳夺目地照下来,茶几上的茶杯袅袅升腾着烟雾,秀栅端坐在沙发的对面,一边织着毛线,一边如坐针毡地陪着男人搭话。
    请人送到省城汽车站,不料,一个人没办法扛过去,一个“好心人”主动帮忙扛进去,帮着吃力地放到大巴的顶棚。
    跑了一会儿,沈张峰看到都是开旷的地带,没有屏障可以躲,只好沿着体育馆上的梯子爬上体育馆顶棚。
    尽管符合安全方面法律的规定,但汽车顶棚上的衬料仍然为了节约成本而削减。一个太阳镜的托盘较之前的型号使用了一种致命的塑料。
    二层顶棚内是否有杂物堆放现象,檩头是否有糟朽现象,屋面挂瓦和油毡是否有破损现象,每一个细节都是他们监控的重点。
    本书重点讲的设施包括运动场所和顶棚式结构。
    裱房包括“糊顶棚”、“糊墙”、“糊窗户”。
    我也是一惊,猛地蹲了下去,祈祷着千万别被发现,因为车顶棚是禁止人站上去的。
    比如,顶棚上安装吸音板就有助于减少声音的传播。
    安装在汽车表面整修部门的喷漆、烤漆房的顶棚,作为通风设备的最终空气供给过滤棉。
    使用充气膜顶棚羽毛球馆的外观。
    正当蔡大姐转身准备回去时,脚下没踩稳,径直往后摔了出去,砸到了石棉网做的顶棚上。
    变异鼠挣扎着从顶棚下钻出来,一身血肉淋漓,前腿上的皮膜撕开,滴滴答答往地上流着血水。
    闷顶结构建筑属于砖木建筑,顶棚基本以木质为主,木材非常干燥,很容易发生火灾,而且旧式建筑的天棚没有防火隔断,火源蔓延极快,扑救十分艰难。
    这些“手指”外形富有生机,入口遮阳篷和顶棚的形式也充满活力,象征着运动的姿态。
    警方在声明中说:“这名目击者趴在汽车顶棚上,打电话把自己的方位告诉了当地警方,并且劝说这名偷车贼平静下来。”。

    汉字详情

    dǐng [ding]
    部首: 616
    笔画: 8
    五笔: SDM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NMBO
    四角: 11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丁声。从“页”,表示与人头有关。本义:人头的最上端)

    (2) 同本义

    顶颠也。——《说文》

    过涉灭顶。——《易·大过》

    肩高于顶。——《庄子·大宗师》。释文:“本作项。”

    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如:头顶;秃顶;顶光(即佛或菩萨顶上的圆形光环);顶珠(显贵者巾顶上所装饰的大珠);顶角(男童头上蓄留的小辫);顶颡(“颡”应作“嗓”。顶到喉咙口。形容吃得很饱);顶老(头顶;妓女);顶阳骨 (头盖骨;) 顶瓜皮 (头皮);顶搭子 (婴儿留在头顶上的一撮头发); 顶门上针(刺中穴道的针砭。比喻打中要害);顶虫(古代传说中指生于头颅的虫);顶疮(头疮);顶发(头发)

    (4) 引申为物的最上部;前部

    今不称九天之顶,则言黄泉之底,是两末之端议,何可以公论乎?——《淮南子》

    由屋顶放光明入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山顶有大池,相传以为雁荡。—— 宋· 沈括《梦溪笔谈》

    (5) 又如:灭顶之灾;山顶;桅顶;塔顶;顶上五台山(孝子在灵前引路);顶马(旧时大官出行,骑马为前驱的官吏);顶针挨住(一个接一个地等待)

    (6) 止境、限度 。如:浪费没有顶;节约没有顶

    (7) 顶子。清代官吏依其等级在冠上,缀珠玉宝石金银等以为饰,谓之顶

    固伦额驸吉服冠,顶用红宝石。——《清史稿》

    动词

    (1) 以头承戴

    拥渔蓑,顶渔笠,作渔翁。——宋· 汪莘《行香子》

    (2) 又如:头上顶着一包东西;顶盔掼甲(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顶了大帽子(凭了权贵的力量)

    (3) 支撑;承担

    顶门的,也是他。——《西游记》

    我昨日把王善保的老婆打了,我还顶着徒罪呢。——《红楼梦》

    (4) 又如:顶扛(承当);顶门主顾(老主顾);顶号(代人受过);顶岗(独立担当本职工作)

    (5) 顶撞,以头在前顶推、抵触,以头或角撞或推 。如:这头牛爱顶人;顶牛儿(骨牌的一种玩法。也叫接龙);又顶又踢

    (6) 违反、反对 。如:我又顶了他几句;顶角(争执);顶板(比喻互相冲突、顶嘴);顶触(顶撞)

    (7) 迫使某物升起 。如:嫩芽把土顶起来了

    (8) 抗衡,对面相迎,与某人进行竞赛或格斗 ——通常指势均力敌或获得胜利。如:顶风雪,战严寒

    (9) 代替 。如:顶人受过;一个顶一个;顶冒(冒名顶替);顶名冒姓(冒充他人的姓名。即冒名顶替);顶缸(顶替罪责;代替承担责任);顶礼宝忏(诚心诚意地请人代念忏悔的经文);顶窝儿(填房;补缺);顶收(后任替前任偿还债务);顶银(假银子)

    (10) 到

    那船儿须臾顶岸。——《西游记》

    吃中饭的时候就叫送稿,顶如今还不送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顶岸(靠岸,抵岸)

    (12) 旧时指转让或取得企业经营权、房屋或土地租赁权

    本军因无暇自种,往往顶与民人耕种认租。——清· 林则徐《清理屯田章程折》

    (13) 又如:招顶;顶出去;顶进来;

    (14) 拜

    行者顶谢不尽。——《西游记》

    二奶奶顶上大老爷,知道大老爷来家了,热孝在身,不好过来拜见。——《儒林外史》

    (15) 又如:顶上(拜上);顶礼慈云(向佛跪拜致敬);顶谢(顶礼致谢);顶谒(顶礼谒见)

    (16) 围棋手法的术语

    顶,撞也。我彼之子,同路而直撞之之谓顶。——宋· 徐铉《围棋义例》

    (17) 等候 。如:顶城门(等候城门打开)

    (18) ∶相当;抵得上

    副词

    dǐng

    量词

    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如:一顶帽子;一顶帐子

    英文翻译

    top, summit, peak; to carry on the head

    方言集汇

    ◎ 粤语:deng2 ding2

    宋本广韵

    péng [peng]
    部首: 420
    笔画: 12
    五笔: SEEG
    五行:
    仓颉: DBB
    四角: 479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朋声。本义:用竹、木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 同本义

    棚,栈也。——《说文》。按,编木横竖为之皆曰栈曰棚,今谓于上以蔽下者曰棚。段玉裁注:“《通俗文》曰:‘板阁曰栈,连阁曰棚。’析言之也。 许云:‘棚,栈也。’浑言之也。”

    高棚跨路,广幕陵云。——《隋书·柳彧传》

    (3) 又如:窝棚(简陋的小屋);棚井(棚户进庐);棚摊(有棚子的货摊);棚阁(用竹、木等搭建的篷架、陋屋);棚杠(旧时为丧家承办搭棚,扛抬灵柩、冥器等事宜者)

    (4) 楼阁。我国传统楼房的一种,供远眺、游憩、藏书、供佛等用。也指类似棚阁的结构与设施

    连阁曰棚。——《通俗文》

    负米往来七十步,其二十步上下棚除。——《九章算术·商功章》。刘薇。注:“棚,阁也。除邪道也。”

    棚阁,《苍颉篇》:楼阁也。谓重屋复道者也。——玄应《一切经音义》

    (5) 又如:棚阁(作战时,在城上用木架设的瞭望台);棚帘(棚阁珠帘)

    (6) 朋党,帮派

    玄宗时,士子殷盛,每岁进士到省者常不减千余人,在馆诸生更相造诣,互结朋党,以相渔夺,号之为棚。推声望者为棚头。——《封氏闻见记·贡举》

    (7) 清末陆军编制,兵士十四人为一棚

    钱塘县回了抚台,派了两棚兵带了洋枪出去剿狗。——《二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

    tent, awning; booth; shed

    方言集汇

    ◎ 粤语:paa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ng2 [沙头角腔] pang2 [东莞腔] pang2 [台湾四县腔] pang2 [梅县腔] pang2 [海陆丰腔] pang2 [客语拼音字汇] pang2 [陆丰腔] pang3 [宝安腔] p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薄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brang/beangbʰ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