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音,员(匀)声。本义:和谐悦耳的声音)
(2) 同本义
余韵徐歇。——宋· 苏轼《石钟山记》
短笛无声,寒砧不韵。——《西游记》
(3) 又如:韵悠悠(声音悠扬)
(4) 归本于喉的音。即语音学所称的韵母 。如:韵符(标注韵母的符号)
(5) 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如:韵牌匣子(近体诗所用之诗韵,即平水韵。将韵字做成小牌,置于匣内并按韵部分匣)
(6) 气韵;风度 。如:韵度(风韵态度)
形容词
(1) 风韵雅致 。如:韵人(有才华的文人雅士)
(2) 美,标致 ?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n6 [客英字典] jun5 [梅县腔] jun5 [东莞腔] jun3 [台湾四县腔] jun5 [宝安腔] ju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運 | 王問 | 云 | 文 | 去聲 | 問 | 合口三等 | 臻 | 文 | ĭwɛn | yonh/hiunn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2)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3)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4)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5) 体味;体会 。如:味精(体味精深)
(6) 佛教语。六尘之一 。如:味尘(佛教谓六尘之一。谓饮食之五味能使人起贪欲而污真性,故谓味尘)
(7) 旨趣;意义 。如:情味(情调意味);韵味(含蓄的意味);味况(情味和情状);味外味(文字言辞之外的意境、情味)
(8) 气味 。如:茉莉花的香味
动词
(1) 辨别滋味;品尝 。如:品味(品尝);味赏(玩味欣赏)
(2) 用心通过阅读和思考、观察和实验求得知识 。如:味览(用心细览)
量词
——用于中药配方药物的一种为一味
加入几味祛风的药。——《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5 [宝安腔] mui3 [客英字典] mui3 mi5 [东莞腔] mui5 [客语拼音字汇] mi4 mui4 [海陆丰腔] mui6 [沙头角腔] mui5 [台湾四县腔] mui5 [陆丰腔] mui6
◎ 潮州话:bhi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未 | 無沸 | 明 | 微合 | 去聲 | 未 | 合口三等 | 止 | 微 | mĭwəi | myoih/mvoy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酋(尤)声。本义:一种猿类动物)
(2) 兽名。猴属,也叫“犹猢”,形如麂
猶,愑属。——《说文》。字亦作猷。
犹如麂,善登木。——《尔雅》
犹,五尺大犬也。——《释文》引《尸子》
犹,兽名也。——《颜氏家训·书证》
犹与未决。——《史记·吕后纪》。索隐:“犹,猿类也。夘鼻长尾 ,性多疑。”
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崖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水经注》
(3) 犬子
犹,《说文》:“陇西谓犬子为犹。”——《集韵》
动词
(1) 如同。好比
此犹文轩之与敝舆。——《墨子·公输》
梁肉之与糠糟。
此犹锦绣之与短褐。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孟子·梁惠王下》
犹鱼之有水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犹子(如同儿子);犹父(如同父亲);犹龙(道之高深奇妙,如龙之变化不可测);犹言(好比说;等于说);过犹不及
(3) 踌躇疑惧
心犹嶑而狐疑。——《离骚》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老子》
(4) 又如:犹预(犹与。犹夷。犹豫);犹犹(迟疑不决)
(5) 通“猷”。谋画
克壮其犹。——《诗·小雅·采芑》
犹来无弃。——《诗·魏风·陟岵》
王犹充塞。——《荀子·议兵》
副词
(1) 还;仍然 。多用于书面语
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犹得备晨炊。——唐· 杜甫《石壕吏》
余寒犹厉。——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不说犹可,一说他反而更有意见了;此事他犹不知,何况我呢?;记忆犹新
(3) 太 。如:犹薄;犹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存 | 徂尊 | 從 | 魂 | 平聲 | 元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zuon/dzuon | dzʰuə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