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义

yīn yì [yin yi]
繁体 音義
注音 一ㄣ 一ˋ

词语释义

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六朝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

词语解释

  1. 文章的涵义。

    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絶焕炳。”

  2. 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康熙字典>凡例》:“《正字通》音训,每多繁冗重复,今於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3. 六朝 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如 陆德明 《经典释文》中诸经及《老子》、《庄子》音义, 陈第 《屈宋古音义》等。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涵义。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絶焕炳。”

⒉ 文字的读音和意义。

《<康熙字典>凡例》:“《正字通》音训,每多繁冗重复,今於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⒊ 六朝以来注释古书字音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如陆德明《经典释文》中诸经及《老子》、《庄子》音义, 陈第《屈宋古音义》等。

音义的国语词典

文字的读音及意义。

音义的网络释义

音义

  • “音”指辨音,“义”指释义,音义指文字的读音和意义。见汉 陈琳 《答东阿王笺》:“音义既远,清辞妙句,焱绝焕炳。”
  • 音义造句

    现代汉语单音节反义词的音义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以历史文献为依据,运用语言学方法,首次考证出“蜀”字古音义同“独”。
    在稍后的编章,我们建议把汉泰音义近似词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针对泰国的汉语学习者。
    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糸”字汇,从“糸”字汇的演变发展分析了汉字的发展规律-以形示义、形兼音义。
    第三部分对《屈原赋注·音义》作者问题探析及《通释》的特色浅谈。
    当然,英汉语音在结构、功能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也使音义对应有一定的限度。
    见其形不知音义。本文搜集了一些常用词并做了简单注释,希望有助于这种境况的解决。
    文章就此类音义错位现象选例作一些辨析。
    次节统整化原则,论汉字内在形音义的统整与外在文化的统整;
    朝鲜语的一些固有词与汉语词有音义对应关系。
    在翻译时力求音义对应是实现等效翻译的一种重要手段。
    同时,对巴蜀文字的音义推测,可以分析研究巴蜀文字的构造特征。
    “趵突”不仅字面古雅,而且音义兼顾。
    第四部分是《句读》的注释特色,主要从利用方言阐述字的音义和对古文字资料的利用两个方面来论述。
    但由于汉字的形音义复杂多样,因此汉字和语素的关系也不是一一对应的。
    地名是语言学中的专有名词,在形音义上具有独具的特点。
    史炤《资治通鉴释文》(简称《释文》)是一本作于南宋时期的音义著作,其中大量音切集中反映了宋代的语音特点。
    音转不是一种孤立的语言现象,发生音转的字词往往要受到音义关系、语言系统以及一个音节内部声或韵的制约。
    在汉语言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
    《说文解字》对字义说解中,有时直接或间接揭示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

    汉字详情

    yīn [yin]
    部首: 907
    笔画: 9
    五笔: UJ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YTA
    四角: 006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2) 同本义

    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说文》

    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白虎通·礼乐》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夫音,乐之舆也。——《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鸡狗之音相闻。——《庄子》

    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鸟兽音迹。——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音颡(喉咙);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也叫响度或音势。音的强弱,因发音体振动时之振幅大小而异,振幅大者则音强,振幅小者则音弱);音制(音调高下疾徐的节奏);音频(人类耳朵能产生反应的声音频率范围)

    (4) 音乐

    莫不中音。——《庄子·养生主》

    赵王好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如:音律;音调

    (6) 泛指语言、消息、讯息等 。如:佳音;音讯(言信,消息)

    (7) 字的音读

    乡音无改。——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盖音谬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又如:音韵(指“汉”字字音中的声、韵、调)

    英文翻译

    sound, tone, pitch, pronunci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m1 [陆丰腔] jim1 [沙头角腔] jim1 [客英字典] jim1 [梅县腔] jim1 [东莞腔] jim1 [宝安腔] jim1 [台湾四县腔] jim1 [客语拼音字汇] y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ʔĭĕmqim/ym
    [yi]
    部首: 108
    笔画: 3
    五笔: YQ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K
    四角: 40003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2) 同本义

    义固不杀人。——《墨子·公输》

    义不杀少。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义。——诸葛亮《出师表》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 秦。(义,坚持正义。)—— 宋· 苏洵《六国论》

    (3) 又如:丈义(主持正义);义断恩绝(恩情道义断绝);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4) 情谊

    违情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又如:无情无义;忘恩负义;义义合合(团结和睦);义让(为顾及情谊而相让);义友(结义或聚义的友辈);义兄弟(结义的兄弟);义气(为情谊而甘愿替别人承担风险或作自我牺牲的气度)

    (6) 意义;意思

    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词义

    (8) 理 。如:义以成命(国家的法令,必以义理为依据,方能施行);义薄云天(义理高厚,直达云天。形容道义极为隆盛)

    (9) 姓

    形容词

    (1) 名义上的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如:义杖;义肢

    英文翻译

    right conduct, righteousne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