鞮寄

dī jì [ di ji]

词语释义

翻译。

词语解释

  1. 翻译。

    梁启超 《变法通议·学校馀论》:“彼同文馆等之设,其原奏档案,所称不过以交涉日伙,鞮寄需人,思通其语言,毋受矇蔽。故其成就,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繙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 苏曼殊 《<拜伦诗选>自序》:“自餘译者,浇淳散朴,损益任情,寧足以胜鞮寄之任。”

引证解释

翻译。

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馀论》:“彼同文馆等之设,其原奏档案,所称不过以交涉日伙,鞮寄需人,思通其语言,毋受矇蔽。故其成就,上焉者足备总署使馆之繙译,下焉者可充海关洋行之通事。” 苏曼殊《<拜伦诗选>自序》:“自餘译者,浇淳散朴,损益任情,寧足以胜鞮寄之任。”

鞮寄的网络释义

鞮寄

  • 鞮寄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ī jì,是指翻译。
  • 汉字详情

    [di]
    部首: 901
    笔画: 18
    五笔: AFJH
    五行:
    仓颉: TJAMO
    四角: 46581

    详细解释

    名词

    古代用皮制的鞋

    英文翻译

    leather shoes

    方言集汇

    ◎ 粤语:da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i2 [客英字典] ti2 [梅县腔] ti2 [台湾四县腔] ti2
    ◎ 潮州话:d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te/teitiei
    [j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KMR
    四角: 306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奇声。本义:寄居)

    (2) 同本义

    寄,托也。——《说文》

    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3) 又如: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

    (4) 委托,托付

    令可以寄政。——《国语·齐语》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出师表》

    倚南窗以寄傲。——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寄命(委以重任;生命如寄旅,因此比喻短暂的生命);寄付(委托;托付);寄任(指所委托的重要责任;托付重任)

    (6) 依赖;依附

    托根附树身,开花寄树梢。——白居易《有木诗》

    蛮烟瘴雨土卑湿,留我寄命与兹乡。——黄景仁《洞庭行赠大归包川》

    (7) 又如:寄命(寄身;托身);寄口(依靠别人生活)

    (8) 寄放;寄存

    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南史·江淹传》

    (9) 又如:寄包(寄存行李;喻指寄宿);寄物(寄存的东西;寄托某件物品作为凭证)

    (10) 寄托

    依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先王寄理于竹帛。——《韩非子·安危》

    (11) 又如:寄怀(寄托情志;用真诚的心意待人);寄意(寄托情意)

    (12) 托人递送

    女寄言于母。——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3) 又如:寄声(托人口头传达问候);寄外(妻子寄信或他物给丈夫);寄言(寄语、带信);寄奉(敬词。谓通过邮递奉呈)

    形容词

    非亲生的——指亲属 。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词

    (1) 人物名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英文翻译

    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gei3
    ◎ 客家话:[宝安腔] gi5 [沙头角腔] gi5 [海陆丰腔] gi5 [梅县腔] gi5 [东莞腔] gi5 [客语拼音字汇] gi4 [台湾四县腔] gi5 [客英字典] gi5 [陆丰腔] gi5
    ◎ 潮州话:gia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寘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義支B開去聲開口三等支Bkieh/kyehkĭ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