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帕

ān pà [ an pa]
注音 ㄢ ㄆㄚˋ

词语释义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词语解释

  1.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唐 李馀 《寒食》诗:“剪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嫩鹅儿。” 唐 张祜 《公子行》:“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鹅儿。”

引证解释

⒈ 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唐李馀《寒食》诗:“剪渡归来风正急,水溅鞍帕嫩鹅儿。”
唐张祜《公子行》:“鐙金斜雁子,鞍帕嫩鹅儿。”

鞍帕的网络释义

鞍帕

  • 鞍帕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ān pà ,是指覆盖在鞍子上的帕巾。
  • 鞍帕的翻译

    英语: The saddle
    法语: M. Selle
    德语: Sattel.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901
    笔画: 15
    五笔: AFP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TJJV
    四角: 4354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安声。本义:马鞍) 同本义

    鞌,鞁具也。——《说文》

    令皆下马解鞍。——《汉书·李广传》

    投鞌高如城者数所。——《汉书·韩安国传》

    汉王下马踞鞍而问。——《史记·留侯世家》。

    (2) 又如:鞍桥(指马鞍。因马鞍的形状像桥而得名);鞍辔(骑马的用具。鞍为坐具,辔为控马的缰束)

    英文翻译

    saddle; any saddle-shaped ob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on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宝安腔] on1 [东莞腔] o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pa]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MHR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BHA
    四角: 46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束额巾 。如:帕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帕额(裹头巾);帕首(同“帕头”)

    (2) 佩巾。通“帊” 。如:帕腹(兜肚)

    (3) 帷帐

    绿树垂垂护宝栏,床头翠帕幂双环。——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

    (4) 俗称小方巾为帕 。如:手帕

    (5) 压强单位。帕斯卡的简称 ,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动词

    缠绕,包裹

    以锦缠股,以红帕首。——韩愈《元和圣德诗》

    英文翻译

    turban, kerchief, veil; wrap

    方言集汇

    ◎ 粤语:paa3 paa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5 [宝安腔] pa5 [梅县腔] pa5 [陆丰腔] pa5 [客语拼音字汇] pa4 [沙头角腔] pa5 [台湾四县腔] pa5 [东莞腔] pa5 [海陆丰腔] pa5
    ◎ 潮州话:pê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