靸鞵

sǎ xié [ sa xie]
注音 ㄙㄚˇ ㄒ一ㄝˊ

词语释义

拖鞋。无跟之鞋。

词语解释

  1. 拖鞋。无跟之鞋。

    唐 王叡 《炙毂子录·靸鞵舄》:“ 三代 皆以皮为之。靸鞵,《礼》云:单底曰履,重底曰舄,朝祭之服。自 始皇 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鞵。至 二世 加以凤首,尚以蒲为之。 西晋 永嘉 元年,始用黄草为之…… 梁 天监 中, 武帝 以丝为之,名解脱履。”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尚书省旧制,尚书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鞵过都堂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靸鞵》:“西 浙 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鞵。”

引证解释

⒈ 拖鞋。无跟之鞋。 唐王叡《炙毂子录·靸鞵舄》:“三代皆以皮为之。靸鞵,《礼》云:单底曰履,重底曰舄,朝祭之服。自始皇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鞵。至二世加以凤首,尚以蒲为之。

西晋永嘉元年,始用黄草为之…… 梁天监中, 武帝以丝为之,名解脱履。”
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尚书省旧制,尚书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鞵过都堂门。”
明陶宗仪《辍耕录·靸鞵》:“西浙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鞵。”

靸鞵的网络释义

靸鞵

  • sǎ xiéㄙㄚˇ ㄒㄧㄝ ˊ
  • 靸鞵
  • 拖鞋。无跟之鞋。
  • 唐 王叡 《炙毂子录·靸鞵舄》:“ 三代 皆以皮为之。靸鞵,《礼》云:单底曰履,重底曰舄,朝祭之服。自 始皇 二年,遂以蒲为之,名曰靸鞵。至 二世 加以凤首,尚以蒲为之。 西晋 永嘉 元年,始用黄草为之…… 梁 天监 中, 武帝 以丝为之,名解脱履。”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尚书省旧制,尚书侍郎郎官,不得著靸鞵过都堂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靸鞵》:“西 浙 之人,以草为履而无跟,名曰靸鞵。”
  • 汉字详情

    [sa]
    部首: 901
    笔画: 12
    五笔: AFEY
    仓颉: TJNHE
    四角: 475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小儿穿的鞋子。前帮深而覆脚,无后帮。形制与之类似的拖鞋也叫“靸”

    靸,小儿履也。从革,及声。——《说文》

    靸,履也。——《广雅》

    靸鞮卬角褐袜巾。——《急就篇》

    (2) 又如:草靸;宝靸;靸鞵(无跟鞋,拖鞋);靸拔(鞋后跟上的襻子,拔鞋时用);靸袋(箭袋)

    (3) 低下的物品

    动词

    把布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穿 。如:靸拉(拖着鞋子)

    英文翻译

    a child's shoes; slippers

    方言集汇

    ◎ 粤语:saap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ap8 sap7 [台湾四县腔] cap8 sap7 [客英字典] sap7 [梅县腔] sap7
    ◎ 潮州话:sa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七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趿蘇合入聲開口一等sop
    xié [xie]
    部首: 901
    笔画: 19
    五笔: AFED
    仓颉: TJBVK
    四角: 42584

    英文翻译

    shoes; boots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ai2 [客英字典] hai2 hi1 he2 [台湾四县腔] hai2
    ◎ 潮州话:o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三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戸佳佳開平聲開口二等ɣieighre/ha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