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后跟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长子的戏称。靴的后跟叫“掌子”,因谐称长子。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一折:“[ 费得雄 上:]‘自家非别,乃是 费无忌 的靴后跟。’[卒子问科云:]‘甚么靴后跟。’[ 费得雄 云:]‘可是长子哩。’”
引证解释
⒈ 长子的戏称。靴的后跟叫“掌子”,因谐称长子。
引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 费得雄上:]‘自家非别,乃是费无忌的靴后跟。’[卒子问科云:]‘甚么靴后跟。’[ 费得雄云:]‘可是长子哩。’”
靴后跟的国语词典
长子的隐语。靴子的后跟称为「掌子」,掌子音谐「长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革,化声。革,皮革。本义: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筒鞋) 同本义
尝有人著靴骑驴,至兆门外。——《晋书》
(2) 又如:靴叶子(塞藏在靴筒内可折叠的票夹);靴桶(靴靿。靴筒);靴衫(乘马时所穿的衣服);靴袍(穿靴时所服的官袍)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o1 [客英字典] hio1 [客语拼音字汇] hio1 [台湾四县腔] hio1 [陆丰腔] hio1 [梅县腔] hio1 [东莞腔] hio1 [宝安腔] hio1
◎ 潮州话:hia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鞾 | 許
详细解释名词 (1)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2) 同本义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 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3) 又如:后王(君王;天子);后帝(天帝;上帝);后夷(上古有穷国的国君);后辟(君主;帝王) (4) 帝王的妻子 天子之妃曰后。——《礼记·曲礼》 帝嫡妃曰皇后,帝母曰皇太后,帝祖母曰太皇太后。——《独断下》 (5) 又如:后族(皇后的亲族);后党(清末慈禧一派;皇后、太后的亲族或与皇后、太后利害关系一致的人所结成的政治集团) (6) 古代指列国诸侯 肆觐东后。——《书·舜典》。郑玄注:“东后,东方之诸侯也。” (7) 古代对长官、郡守或将领的尊称 赫赫明后,柔嘉维则。——汉· 李翕《西狭颂》 岂知吾后意,忧此毗陵最。—— 前蜀· 贯休《上孙使君》诗 (8) 指后土。对大地的尊称 王大封,则先告后土。——《周礼·大宗伯》 (9) 又如:后皇(后土与皇天);后缗(地神) (10) 姓。如:后缗(夏少康的母亲) 动词 (1) (会意。金文,从“彳”( ),表示与走路有关,从“幺”( ,小),从“攵”( ),是“足”的反写,有“行路迟缓”的意思)。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幺者小也,小而行迟,后可知矣。”本义:迟到,走在后(2) 同本义 後,迟也。——《说文》 非敢後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 子路从而後。——《论语·微子》 兄弟之後生者。——《仪礼·有司後》 臣闻命後。——《左传·定公八年》。注:“晚也。” 收气乃後。——《素问·五常政大论》。注:“後,不及时也。” 知古则可知後。——《吕氏春秋·长见》。注:“来也。” (3) 又如:随后就来;落后;殿后(行军走在最后) (4) 承继 陷队之士知疾斗,不得斩首队五人,则陷队之士,人赐爵一级,死则一人后。——《商君书》 名词 (1) 后代,子孙 式救尔後。——《诗·大雅·瞻卬》 为人後者为之子也。——《礼记·杂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代秦。——《史记·项羽本纪》 求太监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2) 又如:无后;绝后;后叶(后代);后胤(子孙,后裔);后戒(后人的鉴戒);后哲(后代的哲人);后绝(没有后代) (3) 后世 。如:后镜(后世的借镜);后后烈(流传后世的业绩);后叶(后世);后报(来世受报应) (4) 次序在后 子路从而后。——《论语·微子》 后岁余。——《聊斋志异·促织》 从诸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惟恐或后。——清· 周容《芋老人传》 (5) 指肛门 。如:后庭(肛门);后窍(肛门) 形容词 (1) 时间较迟或较晚。与“先”相对 君还而后退。——《仪礼·聘礼》 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墨子·尚贤上》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 以五戒先後刑罚。——《周礼·士师》 事至而後虑者谓之後。——《荀子·大略》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后遂不复至。——明· 魏禧《大铁椎传》 花朝节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其后为之者较少。——蔡元培《图画》 (2) 又如:后时(后来;以后);后次(下次;下回);后儿(后天);后番(下次;下回) (3) 后面,位置在后 事成而後。——《礼记·乐记》。注:“谓位在下也。” 以後路与冕服。——《礼记·杂记》 近出前后。——唐· 柳宗元《三戒》 后狼止。——《聊斋志异·狼三则》 恐前后受其敌。 转视积薪后。 以攻其后。 (4) 又如:后山(后面的山);后应(居后作接应 的部队);后廷(后宫);后户(后门);后言(背后的议论);后阁(在后面 的殿阁);先斩后奏 英文翻译queen, empress, sovereign
方言集汇◎ 粤语:hau6
◎ 客家话:[梅县腔] heu5 [海陆丰腔] heu6 [客语拼音字汇] heu4 [台湾四县腔] heu5 [客英字典] heu5 [宝安腔] hiu3 [沙头角腔] heu5 [东莞腔] heu3 [陆丰腔] heu6 ◎ 潮州话:hou6(hõu) ao6(ãu)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五厚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足,艮( )声。本义:足后为跟)(2) 同本义 跟,足踵也。——《说文》 足后曰跟,在下方着地,一体任之,象木根也。——《释名·释形体》 阽焦原而跟趾。——张衡《思玄赋》 诘曲犹能辨跟肘。——苏轼《凤翔八观》 (3) 又如:跟蹠(脚后跟);跟踵(脚后跟);跟胫(脚跟与小腿);跟趾(脚后跟) (4) 器官的基底部分。亦指物体的底部或后部 每册之跟,自书精楷以表之。——《清稗类钞·鉴赏类》 (5) 又如:崖跟(山崖底部);跟底(底部) 动词 (1) 追随于后 有元地脚保识人前去跟寻。——吴自牧《梦粱录》 (2) 又如:跟我来;跟他走;小偷一直跟着他;跟屁股(紧跟不舍) (3) 侍奉主人 。如:跟前人(被收房的丫头);跟底(跟前,身边);跟马(旧时称跟随在官员车轿后面骑马的随从);跟房(旧时随嫁的婢女) (4) 穿着(鞋),趿 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比;及;抵 。如:不跟(不及) (6) 旧时指女子嫁人 。如:跟人 介词 (1) 和,同 甚么王八蛋的客,有胆子的快来跟三爷碰碰。——《老残游记》 (2) 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介绍出与主体共同完成某一动作的对象。如:跟老乡们一起劳动;有事要跟群众商量 (3) 表示与某事物有无联系。如:他跟这事没关系;高山的气压跟平地上不一样 (4) 向,对——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对方,只和指人的名词组合 。如:他要跟你谈一谈;跟大爷碰碰(同大爷较量较量);这事还没有跟领导汇报 (5) 表示处所,相当于“从” 。如:他跟我借了一支铅笔;跟哪儿来(从哪儿来) (6) 如同——引进比较的对象 。如:今天的活儿跟往常一样 表示联合关系,相当于和、与 。如:桌子放着笔跟纸;水跟土(水和土);孩子跟妇女(孩子与妇女);他的手跟脚都沾了泥 比较“跟”、“同”、“和”、“与”: (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英文翻译heel; to follow, accompany; with
方言集汇◎ 粤语:ga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en1 [宝安腔] gen1 [海陆丰腔] gien1 gin1 [东莞腔] gen1 [陆丰腔] gen1 [台湾四县腔] gien1 gin1 [梅县腔] gen1 [客英字典] gen1 [客语拼音字汇] gen1 gian1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四痕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