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巾

miàn jīn [ mian jin]
注音 ㄇ一ㄢˋ ㄐ一ㄣ

词语释义

面巾 miànjīn

(1) 用于洗脸的毛巾

facecloth;face towel

(2) 死者覆盖在脸上的布

cloth cover

词语解释

  1. 死者覆面的方巾。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面巾》:“面巾,本就死者覆面之巾而言,以绢为之,方尺二寸,即《仪礼》所谓幎目,盖古之通礼也。”参见“ 面帛 ”。

  2. 洗脸的布。

    徐珂 《清稗类钞·服饰·面巾》:“今之洗面者,亦称面巾。大别有二,一以水洗面时所用,一为拭尘秽时所用。” 艾芜 《印度洋风土画》:“这时麻面小伙子拿着湿漉漉的面巾,从甲板上走了上来。”

  3. 麪巾:亦作“麵巾”。即面筋。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参见“ 麪筋 ”。

引证解释

⒈ 死者覆面的方巾。参见“面帛”。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面巾》:“面巾,本就死者覆面之巾而言,以绢为之,方尺二寸,即《仪礼》所谓幎目,盖古之通礼也。”

⒉ 洗脸的布。

徐珂《清稗类钞·服饰·面巾》:“今之洗面者,亦称面巾。大别有二,一以水洗面时所用,一为拭尘秽时所用。”
艾芜《印度洋风土画》:“这时麻面小伙子拿着湿漉漉的面巾,从甲板上走了上来。”

⒊ 麪巾:亦作“麵巾”。即面筋。参见“麪筋”。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本待发心吃斋去,则是无处买麵巾。”

面巾的国语词典

洗脸用的毛巾。

面巾的网络释义

面巾

  • 面巾习称“毛巾”。毛巾的一个品种。
  • 面巾的翻译

    英语: face flannel or towel, shroud (over the face of a corpse)​
    德语: Waschlappen (S)​
    法语: gant de toilette

    面巾造句

    蚁群奋不顾身争前恐后的朝黑白而剑客二人扑来,二人不停的吞酒喷火,烧死不少蚂蚁,黑气冒出来二人没戴面巾不曾中毒这才相信离盛贤所言。
    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同学,在这个礼拜的星期一,我在玩的时候,别人把我撞倒了,我摔倒的伤口,是很早以前的,我的血不断地流着,我们班的同学急忙帮我买了一包纸,我不断地擦着,可是,面巾纸一张一张的变红。
    先薄薄涂一层均匀按压,较高部位的鼻子、颧骨再加涂一层,涂前先用面巾纸吸掉油分和脏污。
    待保湿乳在面部停留几分钟以后,可以用面巾纸轻按面部,吸去多余乳液,改善油光现象。
    取少量放置沾湿的手心或面巾。
    只有克里内克丝面巾纸才叫的。
    将薄荷油或桉树香精油放在燃油炉里燃烧或倒几滴在面巾纸上,将其呼入体内。
    复卷机、面巾机配套使用根据所需的长度、宽度、分切自动磨刀,有活动台板装置。
    我沉住气,拿着筷子吃饭,她自顾在我身旁坐下,裸露的手臂搁在桌上,随既又嫌脏似的挪开,从手提包里扯出面巾纸拭了拭与桌面触过的手肘。
    最好是先用湿的卸妆面巾清洁皮肤,然后再上妆。
    唯一的一次我假装发烧是把一块湿的面巾放在加热口上,然后刚好在妈妈给我量体温之前把它放在我的前额上。
    成功怀孕和减少面巾纸花费只是一种消费新潮流激起的两朵小浪花而已,消费者目前对依托亚洲传统药物而开发的产品和服务兴趣日渐浓厚。
    该品牌凭借科技发起反击,比如带乳液的舒洁面巾纸。
    如果有人可以找一个比这更大一点的鼻屎,请现在就说出来,要么拿着他的面巾纸。
    商用大卷纸、擦手纸、抽取式面巾纸、餐巾纸、厨房用纸等。
    座便器清洁巾:使用后可以丢入马桶用水冲去。这不是擦手或擦脸的面巾。请不要接近烟火。
    毛巾的尺寸包含手巾,面巾,浴巾和毯子等。
    佳木斯考生面巾纸"劝学篇"刷爆朋友圈。
    作为这些面巾的设计、地巾的设计主要也要把这些材料,一些织法给规定好,把这些要求全部规定好就可以了。
    纤手轻轻端起桌上的茶杯,陈清怡取下面巾,轻轻的抿了一口茶。

    汉字详情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
    jīn [jin]
    部首: 318
    笔画: 3
    五笔: M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女性
    仓颉: L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2) 同本义

    巾,佩巾也。——《说文》

    沐巾一。——《仪礼·士冠礼》

    盥卒授巾。——《礼记·内则》

    布巾环幅不凿。——《仪礼·士丧礼》

    静其巾幂。——《仪礼·特牲馈食礼》

    儿女共沾巾。——《战国策·魏策》

    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巾短情长。——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花巾;小丝巾;巾栉(梳洗用品,即手巾和梳子;梳洗打扮);巾帚(拭巾和扫帚);巾帨(毛巾)

    (4) 缠束或覆盖用的织物

    巾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簌簌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5) 又如:领巾;围巾;巾带(古代有功之人的冠服,亦代指功名);巾车(有帷幕装饰的车子);巾衣(古代士大夫的装束,服之以示敬礼);又指古代送葬时引柩所用的布

    巾待于阼阶下。——《仪礼》

    (6) 头巾

    愆礼巾,所以饰首。——《风俗通》

    巾,本以拭物,后人著之于头。——《玉篇》

    羽扇纶巾。——苏轼《赤壁怀古》

    首戴方山巾。——李白《嘲鲁儒》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陆游《秋晚登城北门》

    (7) 又如:巾帻(头巾);巾冠(巾和冠);巾絮(头巾);巾囊(包裹,布袋);巾帽(头巾和帽子);巾卷(古代士族所用的头巾和书卷。引申为士族的代称)

    (8) 巾箱

    巾卷充街。——《文选·皇太子释奠会诗》

    (9) 又如:巾笈(存放巾帛、书卷的小箱子);巾笥(有巾帛覆盖的箱子);巾衍(放置头巾、书卷等物的小箱子);巾笥(即巾箱);巾箧(巾箱)

    动词

    (1) 包裹;覆盖

    巾,犹衣也。珠丛云:以衣被车谓之巾。——《周礼·巾车》注

    巾以文绣。(用绣巾盖着。)——《庄子》

    (2) 又如:巾幂(用来覆盖礼器的布帛。引申为“覆盖”)

    英文翻译

    kerchief; towel; turban; KangXi radical number 50

    方言集汇

    ◎ 粤语:ga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n1 [台湾四县腔] gin1 [梅县腔] gin1 [海陆丰腔] gin1 [客语拼音字汇] gin1 [沙头角腔] gin1 [陆丰腔] gin1 [东莞腔] gin1 [宝安腔] gin1
    ◎ 潮州话:geng1(kurg) [揭阳]gêng1(keng) [潮阳]ging1(ki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銀眞B開平聲開口三等眞Bkin/kynk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