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

miàn sù [ mian su]
繁体 麵塑
注音 ㄇ一ㄢˋ ㄙ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1.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词语解释

  1. 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引证解释

⒈ 用加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式人物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

面塑的国语词典

一种民间技艺。用彩色的糯米面捏成各种人物。参见「捏面人」条。

面塑的网络释义

面塑

  •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源于山东、山西、北京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即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出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
  • 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 面塑造句

    陕北的绥德、米脂以及延安一带是不做面人的,因为面塑通常还是用来吃的,而将面人蒸着吃了的事在他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科技期刊编辑人员只有努力培养和全面塑造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科技期刊编辑的需要。
    崇文小学对“非遗进校园”活动非常支持,将学校的阶梯教室誊出来做专门活动场所,校长白淑兰还跟学生们一起学面塑,参与孩子们比赛。
    关公的金面塑像威武雄壮,气宇轩昂。
    两旁石狮上配有一对汉白石鼓,正面塑媲是丹凤朝阳。
    这三个“菊花”分别是,面塑、刺绣、剪纸,而其中的面塑就是闻名四方的定襄面塑。
    面塑以麦粉为主要原料,加进颜色,用特制扬汤止沸工具加工。
    中国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布老虎、面塑、剪纸、中国结、陶器等等,你可以通过这门课,学习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东西。
    这套面塑人物真是做工精巧,栩栩如生。
    采用合金硬齿面塑料挤出机专用减速机。
    面塑是中国的一种民间工艺,俗称面人或者江米人。
    广场东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北京传统技艺”展示区,汇集了卵石画、北京鬃人、山核桃雕塑、面塑、京派内画鼻烟壶等老北京“非遗”。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汤氏面塑第三代传承人汤沛英年早逝,如今汤老爷子也过世了。
    大佛背后面塑一尊阿弥陀佛,立姿稳健,面目威严,肌肤饱满。
    手工制作:中国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比如布老虎、面塑、剪纸、中国结等等,你可以通过这门课,学习如何制作这些有趣的东西。
    剪纸、面塑、糖画、芦苇画、翻花等。
    此外,公园还邀请北京的吆喝大王臧鸿、鬃人大师白大成,以及河南朱仙镇的年画、张家口的面塑等各地绝活献艺。
    既当爹又当妈的他,为了儿子健康成长,不仅要种地操持家务,而且还学会了打毛衣、纳鞋垫,在面塑手艺上更是精益求精。

    汉字详情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
    [su]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UBTF
    五行:
    仓颉: TBG
    四角: 871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朔( )声。本义:用泥土抟成人物形象)

    (2) 同本义

    明道先生(程颢)坐如泥塑人。——《二程全书·传闻杂记》

    ——宋· 苏轼《凤翔八观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3) 又如:塑人;塑像;泥塑;面塑

    (4) 呆愣

    把个公子如同泥塑一般,塑在那里。——《儿女英雄传》

    (5) 垒砌

    但奇妙的是在那堂屋的天井边上塑着一个一连有三口锅的长灶头。——郭沫若《革命春秋》

    英文翻译

    model in clay, sculpt; plastics

    方言集汇

    ◎ 粤语:sok3 sou3
    ◎ 客家话:[梅县腔] zok7 sok7 [陆丰腔] sok8 [客英字典] sii5 sok7 zok7 [海陆丰腔] zok7 sok7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og5 [东莞腔] s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sok7 su5 [宝安腔] s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桑故去聲開口一等susoh/s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