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

mǐ mǐ [ mi mi]
注音 ㄇ一ˊ ㄇ一ˊ

词语释义

1.犹迟迟。迟缓貌。 2.引申为逐渐﹐渐渐。 3.草随风倒伏貌。 4.引申为随顺貌。 5.纷乱貌。 6.柔弱﹐颓靡。 7.华美﹔明丽。 8.绵延不绝。 9.娓娓动听貌。 10.零落稀疏貌。

词语解释

  1. 犹迟迟。迟缓貌。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 传:“靡靡,犹迟迟也。”

  2. 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 陶潜 《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 郑彝 《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3. 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 陆机 《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4. 引申为随顺貌。

    《书·毕命》:“ 商 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 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 叶适 《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5. 纷乱貌。

    南朝 齐 谢朓 《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 洪迈 《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 高启 《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6. 柔弱,颓靡。

    宋 苏轼 《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 五代 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参见“ 靡靡之音 ”。

  7. 华美;明丽。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 注引《方言》 郭璞 注:“靡靡,细好也。” 元 李序 《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 龚自珍 《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8. 绵延不绝。

    三国 魏 曹植 《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 王安石 《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 大异 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9. 娓娓动听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茂先 论《史》《汉》,靡靡可听。”《旧唐书·马周传》:“ 马君 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10. 10.零落稀疏貌。

    《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 注:“靡靡,少貌。” 明 高启 《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引证解释

⒈ 犹迟迟。迟缓貌。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
毛传:“靡靡,犹迟迟也。”

⒉ 引申为逐渐,渐渐。

晋陶潜《己酉岁九月九日》诗:“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元郑彝《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靡靡时运近,期焉抚岏巑。”

⒊ 草随风倒伏貌。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靡靡江离草,熠燿生河侧。”
《云笈七籤》卷八六:“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一枝千花,千年一开,随风靡靡。”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循路登絶顶,荒草靡靡,山高风冽。”

⒋ 引申为随顺貌。

《书·毕命》:“商俗靡靡,利口惟贤。”
孔颖达疏:“靡靡者,相随顺之意。”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今陛下以嗇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宋叶适《修职郎吴君墓志铭》:“世有能操养士之柄,而恣其衣食之求,则威望自尊,而士靡靡从之,何咎之有?”

⒌ 纷乱貌。

南朝齐谢朓《杜若赋》:“枝靡靡而叶倾。”
宋洪迈《夷坚乙志·海中红旗》:“顾见洪涛间,红旗靡靡,相逐而下。”
明高启《九日无酒步至西汀闲眺》诗:“悠悠寒川驶,靡靡晴峦矗。”

⒍ 柔弱,颓靡。参见“靡靡之音”。

宋苏轼《谢南省主文启·欧阳内翰》:“自昔五代之餘,文教衰弱,风俗靡靡,日以涂地。”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音声靡靡,风度狎褻。”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⒎ 华美;明丽。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间徙倚於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李善注引《方言》郭璞注:“靡靡,细好也。”
元李序《嗽金鸟行》:“美人自捣明月珠,赤玉盘中光靡靡。”
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之十二:“江春靡靡,所至山川景物,好到一分,则忆君一分。”

⒏ 绵延不绝。

三国魏曹植《节游赋》:“观靡靡而无终,何渺渺而难殊。”
宋王安石《留题三祖山谷寺石壁》诗:“水冷冷而北出,山靡靡以旁围。”
《剪灯新话·太虚司法传》:“大异回顾,犹闻諠譁之声,靡靡不已。”

⒐ 娓娓动听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
《旧唐书·马周传》:“马君论事……一字不可加,一字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⒑ 零落稀疏貌。

《文选·陆机<叹逝赋>》:“亲落落而日晞,友靡靡而愈索。”
张铣注:“靡靡,少貌。”
明高启《秋怀》诗之十:“靡靡皋兰衰,嗈嗈渚鸿吟。”

靡靡的国语词典

迟缓。

靡靡的网络释义

靡靡

  • 靡靡,指迟缓;颓废淫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见战国楚 宋玉 《高唐赋》:“薄草靡靡,联延夭夭。”
  • 靡靡造句

    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
    心上只徒留一个已经腐烂的伤口。呼吸间竟是靡靡的味道,和牵扯的疼痛。
    靡靡之音治疗萎靡的心情,功效很好。
    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靡靡之音,少听为妙。
    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
    常听靡靡之音,难免意志消沉,精神涣散。
    学校应该大力向青少年推荐优秀歌曲,以抵制靡靡之音对学生的侵害。
    他写的曲子有别于时下流行的靡靡之音,难怪一出唱片马上就获得广大的回响。
    这真是一首烂歌,你怎么会听这样的靡靡之音呢?
    灯光明灭的镭射厅里正播放着靡靡之音。
    这首歌曲的内容实在不雅,可以称为靡靡之音了。
    在这样的季节里,我喜欢独自漫步在风的温柔中,倾听秋风的靡靡之音。
    现在有些酒吧尽放靡靡之音,真叫人讨厌。
    那些靡靡之音,听了就让人肉麻,纯粹是无病呻吟。
    这首歌曾经被认定为是靡靡之音而被禁止播放。
    两本靡靡之音,词意萎靡,闺房淫亵,羁旅狎妓,沽名钓誉,才情不高,意趣不高,纯任天籁,专主情致,浮夸少实,皮厚中虚,读不得,读不得!
    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和平的时代,靡靡之声蔓延,校园首当其冲。

    汉字详情

    mí,mǐ [mi,mi]
    部首: 804
    笔画: 19
    五笔: YSS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CLMY
    四角: 0021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词

    (1)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容词

    (1)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英文翻译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mi3 [客英字典] m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mi3 [东莞腔]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梅县腔] m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mĭemiex/myee
    mí,mǐ [mi,mi]
    部首: 804
    笔画: 19
    五笔: YSS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CLMY
    四角: 0021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词

    (1)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容词

    (1)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英文翻译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mi3 [客英字典] m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mi3 [东莞腔]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梅县腔] m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mĭemiex/m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