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命

fēi mìng [ fei ming]
注音 ㄈㄟ ㄇ一ㄥˋ

词语释义

非命 fēimìng

(1) 遭遇祸害而死亡

死于非命
abnormal death;violant death

词语解释

  1. 不从命。

    《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杜预 注:“小国微薄犹蘩菜,大国能省爱用之而不弃,则何敢不从命。”

  2. 不合天命,违反天道。

    《汉书·王莽传赞》:“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炕龙絶气,非命之运。”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非命,非天命之命也。”《后汉书·李固传》:“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

  3.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后称因意外的灾祸而死为非命。

    《后汉书·荀彧传》:“﹝ 彧 ﹞阻 董昭 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只因不信姑娘口,争些死非命。” 李根源 《记云南起义》:“余不能保护( 世增 诸人),致死于非命。”

  4. 不相信命运,主张人为。

    《汉书·艺文志》:“ 墨 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引证解释

⒈ 不从命。

《左传·昭公元年》:“小国为蘩,大国省穡而用之,其何实非命。”
杜预注:“小国微薄犹蘩菜,大国能省爱用之而不弃,则何敢不从命。”

⒉ 不合天命,违反天道。

《汉书·王莽传赞》:“同归殊涂,俱用灭亡,皆炕龙絶气,非命之运。”
颜师古注引苏林曰:“非命,非天命之命也。”
《后汉书·李固传》:“居非命之世,天高不敢不跼,地厚不敢不蹐。”

⒊ 后称因意外的灾祸而死为非命。

《孟子·尽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后汉书·荀彧传》:“﹝彧﹞阻董昭之议,以致非命,岂数也夫!”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司马裔碑》:“时值乱离,衅起萧墙,遂终非命。”
《清平山堂话本·曹伯明错勘赃记》:“只因不信姑娘口,争些死非命。”
李根源《记云南起义》:“余不能保护( 世增诸人),致死于非命。”

⒋ 不相信命运,主张人为。

《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非命的国语词典

非寿终正寝。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

非命的网络释义

非命 (汉语词汇)

  • 非命,指不从命;遭遇祸害而死亡。
  • 儒家事情该做的都做完了,成不成要看命运的。墨子不同意作非命论对儒家否之,杨朱作力命论对墨子非之,开百家争鸣之先河。
  • 非命的翻译

    英语: violent death, killed in a disaster
    德语: eines plötzlichen Todes sterben (S)​, [
    法语: mourir d'une mort accidentelle (ou violente)​

    非命造句

    他不买票而偷乘货车,结果死于非命。
    只听见几声惨叫,他就这样死于非命。
    因交通事故而死于非命的人数近年有所增加。
    罪犯已逃出法网,却遇上车祸,死于非命,真是在劫难逃啊。
    这场车祸,有六个人死于非命。
    军阀割据的战乱年代里,无辜老百姓死于非命的如恒河沙数。
    故庐陵王于营阳之世,屡被猜嫌,积怨犯上,自贻非命。
    十二月的第一天,四个人死于非命。到第三天大风才渐弱。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
    中书吴怀贤读杨涟疏,还不敢与他人交谈,只是击节称叹,被家人告密,死于非命,家亦被抄。
    生病,给人很好的机会。死不掉友好不了的病,岂非命运的眷顾,老天恩赐?让你终于静定淡泊下来,终于可以空白了头脑,只思量身内之事情。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当时,我多数朋友和亲人若不是死于非命,便是离乡背井,逃往巴基斯坦或者伊朗。
    借着上夜之名,作那些暗昧之事,遇着烈性妇女,往往死于非命。
    她突然两手握紧拳头,仰望寒冬的天空,大声喊道,"把我带到谋杀我哥哥的凶手那儿去,让我亲手为他的淬然死于非命报仇雪恨!"。
    特别武器:亚里士多德。不管是谁,只要读了这位希腊哲学家所著诗选的第二卷,最终都会死于非命。
    郭璞预测到自己将死于非命。
    “朕思百姓病苦,民多非命,明发不寐,疚心疾首,是以广集良医,远采名药。
    厉锋紧握宝剑,在城楼上杀掉斤百个敌人后,气力不支被敌人杀害了,其妻胡氏得到这一消息后也哀痛欲绝,上吊身亡了,就此一门忠烈死于非命。
    若使用这种巫术诅咒他人,受害者不是倾家荡產就是死於非命。

    汉字详情

    fēi [fei]
    部首: 804
    笔画: 8
    五笔: DJD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MSY
    四角: 111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指事。金文作“兆”,像“飞”字下面相背展开的双翅形,双翅相背,表示违背。本义:违背;不合)

    (2) 同本义

    非,违也。从飛,下翅取其相背也。——《说文》

    非刀匕是共。——《礼记·檀弓》。皇氏注:“不也。”

    非礼也。——《礼记·礼运》。注:“犹失也。”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世说新语·简傲》

    (3) 又如:非常异义(违背经文正义的异说);非度(违反法度);非道(不合道义);非德(不合道德;违背道德);非理(不合常理;违背情理)

    (4) 责怪;非难;反对

    私田稼不善则非吏。——《谷梁传·宣公十五年》。注:“责也。”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史记·秦始皇本纪》

    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非驳(非难驳斥,诘责缺失);未可厚非

    (6) 讨厌

    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宋· 王安石《白鹤吟示觉海元公》

    (7) 讥刺

    非世而恶利。——《史记·李斯传》

    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唐· 韩愈《答李翊书》

    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8) 又如:非讥(讥评,议论);非笑(讥笑)

    (9) 通“诽”( fěi)。诽谤,诋毁

    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

    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商君书·慎法》

    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韩非子·有度》

    (10) 又如:非誉(诽谤与赞誉);非而不用(诽谤而不予重用);非世(诋毁世俗);非孝(非难毁诋孝行);非怨(诋毁,怨恨)

    (11) 通“避”。躲开

    古者周公旦非 关叔,辞三公,东处于 商盖,人皆谓之狂。——《墨子》

    (12) 〈方〉∶必须

    (13) 下决心一定要;坚决要——常与“不”相呼应。如:非说不可;要学好一种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

    (14) 在口语中,“非”后也可以不用“不可”等词,表示一定要…不可。常用于承接上文或反问句中。如:他不来就算了,为什么非叫他来;干这活非得胆子大

    (15) 无;没有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然陈涉…才能不及中人,非有 仲尼、 墨翟之贤, 陶朱、 猗顿之富。—— 汉· 贾谊《过秦论》

    (16) 又如:非辜(无辜,无罪);非材(无能;不才);非意相干(没事寻衅,无故制造事端);非钱不行(有钱才能成事。讥讽民风不淳,世人但知逐利)

    名词

    (1) 不对;错误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似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吕氏春秋·察今》

    (2) 又如:不明善恶,不辨是非;分清是非

    (3) 疑惑烦恼的问题 。如:无事生非

    副词

    (1) 相当于“不”、“不是”

    城非不高也,城非不深也,兵草非不坚利也。——《孟子·公孙丑下》

    是非贿得之。——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2) 又如:非时(不是时候);非计(失策,不是良计);非义之财(不应得的财物);非直(不但,不仅);非细(不小);非据(不应据有的职位)

    形容词

    (1) 不真实

    近日小人妄造非语。——宋· 苏轼《谏买浙灯状》

    (2) 邪,不正 。如:非心(邪心)

    英文翻译

    not, negative, non-; oppose

    方言集汇

    ◎ 粤语:fe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i1 [沙头角腔] fui1 [陆丰腔] fui1 [海陆丰腔] fui1 [东莞腔] fui1 [梅县腔] fi1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客语拼音字汇] fi1 fui1 [宝安腔] f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甫微微合平聲合口三等pyoi/pvoipĭwəi
    mìng [ming]
    部首: 319
    笔画: 8
    五笔: WGKB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OMRL
    四角: 806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令。表示用口发布命令。本义:指派;发号)

    (2) 同本义

    命,使也。——《说文》。朱骏声按:“在事为令,在言为命,散文则通,对文则别。令当训使也,命当训发号也。”

    出君下臣名曰命。——汉· 蔡邕《独断》

    语下命者,制令也。——《贾子·礼容》

    凡尊者之言曰命。——《文选·闲居赋序》注

    维君子命。——《诗·大雅·卷阿》

    某固辞不得命。——《仪礼·燕礼》

    命田舍东郊。——《吕氏春秋·孟春纪》。注:“命,令也。”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列子·汤问》

    令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命妪煮芋。——清· 周容《芋老人传》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白居易《琵琶行序》

    (3) 又如:命酌(使充酌酒者);命席(下令安排座位);命酒(命人置酒);命乐(命人奏乐);命官(任命官吏);命材(任用有才干的人);命事(安排职事);命使(任命使者);命将(任命将领);命相(命令三公辅政、行事);命讨(下令讨伐);命教(命令)

    (4) 取名;命名

    今之命师者。——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命曰琵琶行。——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5) 又如:命名(给予名称,定名);命姓(赐姓;建姓);命爵(赐给爵位、官职)

    (6) 动,用

    欣然命笔。——毛泽东《送瘟神二首序》

    (7) 又如:命旅(出师,誓师,启程);命笔(动笔,使笔);命管(命笔)

    (8) 通“盟”。在神前誓约,结盟

    凡我同盟,毋蕴年,…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左传·襄公十一年》

    名词

    (1) 命令;政令;教令

    既不能令,又不受命。——《孟子·离娄上》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何命焉为。——《墨子·公翰》

    大君有命。——《易·师》

    掌王后之命。——《周礼·内小臣》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左传·隐公十一年》

    喜而从命。——《资治通鉴》

    西市待命。——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

    (2) 又如:遵命(敬辞。表示依照对方的嘱咐);命戒(命令与禁令);命词(诏书;也指起草诏书);命诏(君王的命令)

    (3) 命运,天命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人生有命。——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4) 又如:命道(命运);命毒(命苦,命运不好);命快(命运好);好命;苦命;算命;命分(命运;命中给的天分;禀赋)

    (5) 性命,寿命

    命悬于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命如南山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命绝今日。

    皆关民命。——《聊斋志异·促织》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逃命;短命;命犯(有杀人罪的罪犯)

    (7) 生活,生存 。如:命途(生活的道路、经历);命路(人生的路途)

    (8) 帝王按等级官职赐给臣下的东西

    赐晋惠公命。(此指服装)——《国语》

    (9) 又如:命士(命夫。受有爵命的人);命禾(天子所赐的嘉禾);命民(受帝王赐爵的平民);命圭(天子赐的玉圭)

    (10) 通“名”。声誉

    时周之命。——《诗·周颂·赉》

    英文翻译

    life; destiny, fate, luck; an order, instru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6 mi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n5 miang5 [陆丰腔] miang6 min6 [梅县腔] miang5 min3 [海陆丰腔] min6 miang6 [客英字典] miang5 min5 [台湾四县腔] min5 miang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4 min4 [宝安腔] miang3 | min3 [东莞腔] min5 miang3
    ◎ 潮州话:mian7(miāⁿ) mêng6(mẽ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三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眉病庚三開去聲開口三等mĭɐŋmiengh/my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