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怡

jìng yí [jing yi]

词语释义

静指遇事能够静心静气。怡指欢乐、开心,喜悦。

汉字详情

jìng [jing]
部首: 801
笔画: 14
五笔: GEQH
五行:
仓颉: QBNSD
四角: 5725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英文翻译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6

宋本广韵

[yi]
部首: 339
笔画: 8
五笔: NC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IR
四角: 9306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台( )声。本义:和悦的样子)

(2) 同本义

怡,和也。——《说文》

公乃为诗以怡王。——《书·金传》。郑注:“悦也。”

下气怡色。——《礼记·内则》。注:“悦也。”

有庆未尝不怡。——《国语·周语》

狗之事大矣,而主之色不怡,何也?——《国语》

怡然自乐。——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心旷神怡。——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怡心(和悦心情);怡目(悦目);怡怡(怡悦神情);怡情(怡悦心情);怡魂(使精神愉快);怡养(和乐);怡声(犹柔声);怡颜(和悦的容颜);怡宁(安宁)

(4) 喜乐的,使人心神感官愉快的

怡,乐也。——《尔雅》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如:怡色;怡愉(喜悦);怡裕(安乐,欢乐);怡畅(欢畅);怡荡(怡悦放荡);怡乐(安乐,快乐);怡穆(愉悦和睦);怡怿(愉悦;快乐)

(6) ∶姓

英文翻译

harmony; pleasure, joy; be glad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陆丰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2 [宝安腔] ji2 [台湾四县腔] ji2
◎ 潮州话:衣5(移)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之平聲開口三等bʰiji/j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