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养

jìng yǎng [jing yang]
繁体 靜養
注音 ㄐ一ㄥˋ 一ㄤ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静养 jìngyǎng

(1) 安心休养

rest quietly to recuperate

词语解释

  1. 静心修养。

    唐 白居易 《续座右铭》:“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2. 安静地休养。

    明 张居正 《给假治疾疏》:“﹝臣﹞须静养半月二十日,﹝病﹞乃得除根。”《红楼梦》第五二回:“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就好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颇欲易地,静养若干时,然竟想不出一个适宜之处。”

引证解释

⒈ 静心修养。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养内不遗外,动率义与仁。”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上:“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

⒉ 安静地休养。

明张居正《给假治疾疏》:“﹝臣﹞须静养半月二十日,﹝病﹞乃得除根。”
《红楼梦》第五二回:“你只静养几天,自然就好了。”
鲁迅《书信集·致姚克》:“颇欲易地,静养若干时,然竟想不出一个适宜之处。”

静养的国语词典

安心休养。

静养的网络释义

静养

  • 静养,是指静心修养。

静养造句

回千岁,陛下患的是偶感风寒引发的黄病,需要静养一月。
生命在于运动,也在于静养。养生宜动,养心宜静,动静适当,形神共养,培元固本,才能使身心健康。
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养生有妙方,味苦入心,食凉伤脾,心静养神气,午睡旺精力。夏日炎炎酷难当,多喝水补水分,喝绿豆能解暑。发条短信祝福你,愿你夏日好清爽。
炎炎夏日暑伤气,妙招恢复精气神,心累之时练静养,双眼微闭慢呼吸,清爽早晨散散步,午间补觉半小时,按摩腰背三五遍,酸痛疲惫不来烦。愿快乐安康!
秋季养生歌:衣装适宜防着凉,静养心神须乐观。秋燥伤肺少吃辛,秋瓜坏肚少吃寒。肺燥伤肝要吃酸,合理膳食可清淡。适度饮水最重要,养阴益气是关键。
1、早睡早起,重视“静养”,延年益寿;2、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3、食补凉血,气虚血热会影响人的消化功能,要注意凉血补气!愿健康!
饮食调和,潜心静养与精神快乐,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三大名医!乔纳森·斯威夫特。
原来,刚捞上来的螃蟹有股土腥气,需要放到精养池中“静养”一段时间。
大寒气温急速降,养生之道中收藏,防风保暖记心上,御寒时时不能忘,进食补,要养阳,早晚喝完热姜汤,精神勿躁宜静养,怒气勿生宜安详,身体心理都调养,年年岁岁保健康!
陈政一听武皇后这话阴差阳错自己为武皇后独揽大权制造了机会皇上的病情不宜太劳累,需要放松静养。
近日偶感小恙,须静养月余,朝中之事,尽交丞相主持。各大臣应各守其位、各司其职、不得有误。
不韦进言,只说太后凤驾欠安,宜离咸阳京都,居久静养。
五月里来百花香,你我各自都很忙,想起你来心徜徉,常来常往勿相忘,互敬互爱互相帮,步入幸福的殿堂,早睡早起要静养,经常锻炼身体壮,避免劳累心舒畅,无忧无虑不彷徨,今天就是爱己日,开心快乐体无恙!
静养安、乐养寿、爱养福。善养德、诚养誉、礼养谊。正养胆、天养地、古养今。和谐养文明、时光养友情!祝新年第一个周末愉快!
冬至到,阴阳转折阳变强,白昼最短夜最长,静养怡情神莫伤,烦事莫要心中藏;锻炼运动别淡忘,劳逸结合人舒畅;食宜温良重调养,愿君保重体健康!
东风暖郎君,雪压枝头翘望春,悲欢离合盼佳人,情真意更真。春节静养身,洒酒欢歌月留痕,期盼乡愁换丹心,景纯梦更纯。马年大吉,新春快乐!
世界保健日提醒您:参加体育锻炼,强健身体;保持乐观情绪,静养心神;合理注意饮食,养阴益气。秋高气爽,注意健康!
减一分忙碌,加一分静养;减一分奔跑,加一分散步;减一分节食,加一分营养;减一分猜测,加一分放心;减一分焦虑,加一分睡眠。世界保健日,祝健康幸福!
,郝建绝对是无可非议哦!可是,李月娥却说医生交代颜老师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养,她必须把婆婆带到学校宿舍来,以方便随时照应。
弟兄们都还摊手摊脚地躺在岩石上,静静养神。

汉字详情

jìng [jing]
部首: 801
笔画: 14
五笔: GEQH
五行:
仓颉: QBNSD
四角: 5725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2)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 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3)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4)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5) 又如:静物(静止不动的物体);静美(静止形态的美);静风(空气无显著的运动);静海(平静的海);静流(死水)

(6) 没有声响;寂静

茅檐人静。——陆游《夜闻杜鹃》

静间按些。——《楚辞·招魂》

(7) 又如:静巉巉(静碜碜,静沉沉。形容沉静、静悄悄);静荡荡(寂静空旷的样子);静室(静舍。清静的居室。寺院)

(8) 沉着,冷静 。如:静言(沉静地思考);静钝(沉着冷静,不露锋芒);静处(冷静地立身处世)

(9) 贞洁,不轻佻 。如:静女(贞静、不轻佻的女子);静专(贞静专一)

(10) 同“净”。干净,纯净

其告维何,边豆静嘉。——《诗·大雅·既醉》

静洁足以享上帝,礼鬼神。——《淮南子·本经》

(11) 又如:静扫(打扫干净);静青(纯青);静嘉(洁净美好)

(12) 恬淡;平和 。如:静退(恬淡谦逊);静意(静心,不动心意);静好(安定美好)

(13) 善

东门之栗,有静家室。——《艺文类聚》引《韩诗》

(14) 倦怠

其静也,日减其所有,而损其所成。——《太玄》

动词

(1) 清理;使干净

(2) 又如:静狱(清理牢中的囚犯);静室(清扫居室)

(3) 使安定

大匡用惠,施舍静众。——《逸周书·大匡》

(4) 又如:静心(使心灵安定);静民(安定民心);静边(安定边境)

(5) 通“诤”。直言相劝,止人之失

陈言而伏,静而正之。——《礼记·儒行》

名词

(1) 古州名

(2) 唐置。在今四川省松潘县西南

(3) 辽置。在今辽宁省境

(4) 通“情”。真情

中静不留,裕德无求。——《管子·势》

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礼记·乐记》

义而顺,文而静,宽而有辨。——《礼记·表记》

饰貌者不情。——《大戴礼·文王官人》

(5) 姓

英文翻译

quiet, still, motionless; gentle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6

宋本广韵

yǎng [yang]
部首: 213
笔画: 9
五笔: UDY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OLL
四角: 80228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英文翻译

raise, rear, bring up; suppor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