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未接

qīng huáng wèi jiē [ qing huang wei jie]
繁体 青黃未接
注音 ㄑ一ㄥ ㄏㄨㄤˊ ㄨㄟˋ ㄐ一ㄝ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青黄未接 qīng huáng wèi jiē

(1) 青:指未成熟的庄稼。黄:指已成熟的庄稼。青黄未接,即旧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的还未收割,比喻人力、财力等因一时接续不上而暂时缺乏。现在则特指人才方面后继无人

这个奇迹般的记录也反映了我国剑坛当时青黄未接的状况
temporary shortag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叶適《上宁宗皇帝札子》之二:“城市之民,青黄未接,食于常平者十家而九。”

成语用法

青黄未接作谓语、定语;指新旧连接不上。

引证解释

⒈ 见“青黄不接”。

青黄未接的网络释义

青黄未接

  • 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同“青黄不接”。
  •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huáng [huang]
    部首: 1101
    笔画: 11
    五笔: AM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LWC
    四角: 4480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金文象蝗虫形。当是“蝗”的本字。本义:蝗虫)

    (2) 黄色

    黄,地之色也。——《说文》

    黄为土色,位在中央。——《论衡·騐符》

    黄中之色也。——《左传·昭公十二年》

    黄者中也。——《礼记·郊特牲》

    天玄而地黄,解得黄矢。——《易·坤》

    绿衣黄里。——《诗·邶风·绿衣》

    绿衣黄裳。

    千里黄云白日曛。——唐· 高适《别董大》

    地履其黄。——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得张黄盖。——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黄烘烘(形容金黄色);黄干干(形容很黄);黄骝(黄红色的骏马);黄盖(帝王车上所用的黄色车盖)

    (4) 枯黄 。如:黄落(指草木的枯黄凋零);枯黄(凋零的草木);黄芦(枯草的芦苇);黄芜(枯草);黄落(草木枯萎凋零);黄萎(枯黄衰萎);黄桑(叶子发黄的桑树)

    (5) 美好 。如:黄黄(形容美好);黄茂(丰美的谷物)

    动词

    (1) 垮掉,坏了事

    薛蟠听了这话,又怕闹黄了 宝蟾之事,忙又赶来骂 秋菱。——《红楼梦》

    (2) 成熟 。如:黄陇(庄稼成熟后的田垄);黄稼(成熟的稻麦)

    名词

    (1) 黄赤色的马

    有骄有皇,有骊有黄。——《诗·鲁颂·駉》

    路车乘黄。——《诗·秦风·渭阳》

    (2) 金印

    怀银黄,垂三组。——《汉书·酷吏传·杨仆》

    佩紫怀黄。——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黄颜色的染料或颜料 。如:酸性黄;碱性黄;直接黄

    (4) 黄河的简称 。如: 治黄;黄泛区

    (5) 黄帝的略称 。如: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黄炎(“黄帝”与“炎帝”的合称);黄唐(指“黄帝”和“唐尧”);黄神(指“黄帝”)

    (6) 指色情的书刊、电影、录像等 。如:扫黄

    (7) 古国名 ,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

    (8) 指酒 。如:黄公(卖酒之家);黄流(指美酒);黄封(泛指美酒);黄汤(酒的别名);黄娇(酒的代称)

    (9) 指幼儿 。如:黄口孺子(年幼无知的孩子);黄口(指幼儿);黄吻(同黄口);黄颔(即黄口。指幼儿)

    (10) 指老人 。如:黄者(指老人);黄耄(指老人);黄发(指老人);黄眉(黄色的眉毛,指老人)

    (11) 粪便

    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灵枢经》

    (12) 牛黄

    牛有黄在胆。——宋· 苏轼《格物粗谈》

    (13) 黄犬

    左牵黄,右擎苍。——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4) 热病

    古父老言五十年前,多患热黄。——唐· 李肇《唐国史补》

    (15) 烟叶

    茶黄互市,为制夷之要。——清· 魏源《默觚下》

    英文翻译

    yellow;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ong2 [东莞腔] wong2 [陆丰腔] wong3
    ◎ 潮州话:ng5

    宋本广韵

    wèi [wei]
    部首: 420
    笔画: 5
    五笔: FI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D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副词

    (1)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2)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3)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4)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5)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6) 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名词

    (1) 滋味。后作“味”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2) 地支的第八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4)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5)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6) 五行属土

    丑、未,亦土也。——《论衡》

    (7) 十二生肖属羊

    未禽羊。——《论衡》

    (8) 将来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英文翻译

    not yet; 8th terrestrial branch

    方言集汇

    ◎ 粤语:mei6
    ◎ 客家话:[梅县腔] wi5 wui5 [沙头角腔] wui5 [客英字典] vui5 mui5 [陆丰腔] mui6 [东莞腔] mui5 [宝安腔] mui3 [客语拼音字汇] vui4 [海陆丰腔] wui6 [台湾四县腔] wi5
    ◎ 潮州话:bhi7(bī) bhuê7(būe)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沸微合去聲合口三等myoih/mvoymĭwəi
    jiē [jie]
    部首: 330
    笔画: 11
    五笔: RUV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TV
    四角: 5004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妾声。本义:两手交叉)

    (2) 交合;会合

    接,交也。——《说文》

    接,合也。——《广雅》

    昼日三接。——《易·晋》

    两君偃兵接好。——《国语·吴语》。注:“合也。”

    兵刃既接。——《孟子·梁惠王上》

    车鉷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兵不接刃。——《吕氏春秋·怀宠》

    敌皆以走为利,则刃无与接。——《吕氏春秋·爱士》

    (3) 迎接

    笙箫细乐,却安排接驾。——《宣和遗事》

    (4) 又如:接场(迎接从科举考场回来的生员);接构(联合);接三(人死后三日举行的迎接魂魄归来的仪式);接煞(为接死人灵魂回家而举行的仪式)

    (5) 接见;接待

    接遇宾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尽礼相接。——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接伴(接待外国使臣);接待使(陪同官员;担任迎接、陪伴来宾使命的人);接遇(接待);接对(接待应对)

    (7) 靠近;接触

    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九歌·国殇》

    宾立接西塾。——《仪礼·聘礼》

    (8) 又如:接物(与外物接触;与人交往);接膝(膝盖相接。指彼此对坐靠得很近);接仗(交战,打仗);接席(坐席相接。多形容亲近);接翅(翅膀碰着翅膀。形容禽鸟多)

    (9) 连续;继续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楚辞·九章·哀郢》

    圣人食足以接气。——《淮南子·精神》

    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战国策·秦策五》

    (10) 又如:接响(接连不断的声响);接轸(车辆相连而行。比喻靠近);接脚(一个跟着一个,紧接在后;接替;接脚夫,接脚婿。妇女丈夫死后再招的后夫);接偈(接诵偈语)

    (11) 连接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与国邻接。——《资治通鉴》

    首尾相接。

    (12) 又如:接武(前后足迹相连接。形容步子很小);接境(地界相连,交界);接衫(上下用两种颜色的料子拼接起来的长衫)

    (13) 承接,收受

    汉兴,接 秦之敝。——《史记·平准书》

    (14) 又如:接茶(女方允婚,接受男方聘礼);接丝鞭(女方招亲时,送给男方丝鞭,男方接丝就表示同意);接凑(能够接续)

    (15) 嫁接 。如:接头(供嫁接用的植物顶梢)

    (16) 托,手掌向上承受 。如:接球;我往下扔,他在下面接着

    (17) 缚

    武士反接之。——《史记》

    名词

    (1) 交往,交情

    君子之接如水。——《礼记·表记》

    (2) 姓

    英文翻译

    receive; continue; catch; connect

    方言集汇

    ◎ 粤语:zip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iap7 [台湾四县腔] ziap7 [客语拼音字汇] jiab5 [东莞腔] ziap7 [梅县腔] ziap7 [宝安腔] ziap7 [海陆丰腔] ziap7 [陆丰腔] ziap7 [沙头角腔] ziak7
    ◎ 潮州话:zih4 , ziab4 [澄海]ziag4 ,(chih chi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九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即葉葉A入聲開口三等鹽Aciep/zi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