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面獠牙

qīng miàn liáo yá [ qing mian liao ya]
注音 ㄑ一ㄥ ㄇ一ㄢˋ ㄌ一ㄠˊ 一ㄚ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青面獠牙 qīngmiàn-liáoyá

(1) 青面:青色的脸。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只见七八个鬼卒,青面獠牙,一般的三尺多长。——· 冯梦龙《喻世明言》
with green face and ferocious fang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成语辨析

青面獠牙和“张牙舞爪”都形容凶相。不同在于:青面獠牙多指“面貌凶恶”;“张牙舞爪”多指样子凶恶或凶相毕露地采取行动。

成语用法

青面獠牙联合式;作定语、补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人或鬼神的相貌十分丑陋、凶恶。

明汤显祖《牡丹亭·圆驾》:“似这般狰狞汉,叫喳喳。在阎浮殿见了些青面獠牙,也不似今番怕。”
《红楼梦》第八一回:“我记得得病的时候儿……看见满屋子里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鬼。”
鲁迅《呐喊·狂人日记》:“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刚走进去……看见里边青面獠牙的一个大泥像。”

⒉ 喻指可怖的景象。

瞿秋白《乱弹·水陆道场》:“这青面獠牙的天日是多么鬼气阴森,多么悽惨,多么凶狠!”
郭小川《县委书记的浪漫主义》诗:“前面,好凶险的山!青面獠牙,石崖作鬼脸。”

青面獠牙的国语词典

脸色青绿,长牙外露。形容面貌非常凶恶可怕。《西游记.第十一回》:「幸有崔判官唤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脱身而去。」《红楼梦.第八十一回》:「疼的眼睛前头漆黑,看见满屋子里都是些青面獠牙拿刀举棒的恶鬼。」也作「青脸獠牙」。

青面獠牙的网络释义

青面獠牙

  • 青面獠牙, 青面:青色的脸;獠牙:露出嘴唇的长牙。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
  • 青面獠牙的翻译

    英语: ferocious-looking (idiom)​
    德语: Teufelsfratze
    法语: (expr. idiom.)​ air féroce

    青面獠牙造句

    他说,昨晚做了个可怕的梦,许多青面獠牙的小鬼向他扑来,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
    听到吼叫,他直奔过去,只见一个青面獠牙的人倒在地上。
    电影里的鬼总是青面獠牙。
    现在出现在她眼前的是德纳第大娘,那样青面獠牙、眼里怒火直冒的德纳第大娘。
    祥,有的青面獠牙,真是千变万化,姿态各异,各尽其妙。
    放眼一看,竟看见此时满脸乌黑,青面獠牙的任老太爷,正死死搂着自己的儿子。
    红光一闪,一只青面獠牙,身着黑袍的鬼呼啸而出,嶙峋白骨的手上赫然插着一颗人心。
    只见这青烟慢慢消散,一青面獠牙,背上还凸出几根尖刺的怪物出现在众人面前。
    原来那囚犯的头发散开,露出一张恐怖的脸孔,那是一张狮子的脸孔,看上去青面獠牙。
    一阵风袭来,拂面,暖阳中,白烨树下,万枝轻摇曳,本是良辰美景一番,此时却仿佛一只只青面獠牙的鬼魅,张牙舞爪地在青天白日里张狂叫嚣着,似是要吞噬所有的光明。凌乱柠殇。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还好这只女鬼长得很养眼,如果是那种青面獠牙的女鬼,那他宁可死了算了。
    满清的信心在一场场胜利中建立,大明兵卒却把满清建奴想象成了三头六臂青面獠牙的怪物。
    入口处的那个陡窄穹顶,柱子上部青面獠牙的猪头,与檐部交接处插了些像是鸡翎似的装饰,“让人觉得十分奇怪”。
    就在三个不同物体各持己见的时候,刘倩瑜已经慢慢恢复过来,青面獠牙的面目依然再次恢复了夺人容颜。
    半空中,两名身穿青色道服的年轻人持剑一前一后正对着一只头生双角,身体似虎非虎,青面獠牙的凶兽不断发出强横的剑气,天空时不时还有法宝的光芒闪烁。
    叫我更感到骇怕的还有,海盗船上所挂的每一面旗子上,都画着一颗青面獠牙的骷髅头,这些骷髅头好像随时会扑过来把我们一口吃掉。
    上联:青面獠牙面目狰狞,面面相赫,下联:欢声笑语诡异嚎叫,异语同声,横批:同乐万圣节。祝各位开心鬼吃好喝好玩好!
    那打头阵的青面獠牙兽见转眼间自己的队伍就减少了不少,原本猛打猛冲的劲头在当头喝棒之下消停下来。
    经过舞池的时候,刘健这才发觉下面举办化妆舞会,一个个人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有兔子脸、猴子脸、白面鬼脸、青面獠牙鬼脸、猩猩脸。
    在那一刹那,原来的雪肤花貌突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一把长剑凭空出现在她手中,只见寒光一闪,长剑就刺进了郑光的咽喉。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miàn [mian]
    部首: 904
    笔画: 9
    五笔: DMJD
    仓颉: MWSL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2)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面;面子);满面(整个面部)

    (4) 外表;表面

    微澜动水面。——韩愈《南山诗》

    (5) 又如:面从(表面顺从。指非出于由衷之愿);面友(非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交(不以真诚相交的朋友);面朋(未以真诚相交的朋友)

    (6) 皮,面。遮盖物;遮盖另一物的东西 。如:书面儿;被面;夹袄面;鞋面

    (7) 部位;方面

    四面竹树环合。——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南面有三谷。——清· 姚鼐《登泰山记》

    (8) 又如:球的上表面;光明面;四面包围敌人;面面(各方面,各角度)

    (9) 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

    皆面也。——蔡元培《图画》

    体面互见。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 又如:舍体而取面;平面;面积

    (11) 情面 。如:面弱(讲情面;软弱)

    形容词

    (1) 当面

    面语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即面署第一。——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面欺(当面欺君);面是背非(面和心不和);面陈(当面陈述);面违(当面违逆他人意旨)

    动词

    (1) 朝向;面对;面向

    皆西面而望大王。——《战国策·秦策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面山而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赵策》

    面墙而立,不成人也。——《晋书·凉武昭王传》

    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南面召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面壁(佛家语,指面对墙壁,端坐静修);面面相窥(你看我,我看你,互相对看);面墙而立(人如不学,就象面向墙壁而立,毫无所见);面面(面对面)

    (3) 见面

    许久不面,请到宫少坐一时,何如?——《西游记》

    (4) 又如:面圣(旧时称朝见皇帝为面圣)

    (5) 通“勔”。勉励

    天迪从子保,面稽天若。——《书·召诰》

    谋面,用丕训德。——《书·立政》

    (6) 通“偭”。面向

    尊壶者面其鼻。——《礼·少仪》

    (7) 通“偭”。背向

    马童面之。——《史记·项羽本纪》

    面而封之。——《汉书·张欧传》

    量词

    ——多用于扁平的物件。如:一面镜子;一面旗子

    名词

    (1) 面粉,小麦精细地磨成的粉

    麪,麦末也。——《说文》

    (2) 又如:面糊鬼(用面糊粘成的纸牌);玉米面;大米面;白面

    (3) 纤细微粒组成的物质 。如:胡椒面;药面

    形容词

    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的 。如:这块白薯真面

    英文翻译

    face; surface; plane; side, dimen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in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n5 [客语拼音字汇] mian3 mian4 [海陆丰腔] mien5 [陆丰腔] mian5 [东莞腔] men5 [宝安腔] men5 [台湾四县腔] mien5 [客英字典] mien5 [梅县腔] mien5
    ◎ 潮州话:ming7 【揭阳】mêng7(mīng 旧时:mīn) min7(m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彌箭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mjenh/miennmĭɛn
    liáo [liao]
    部首: 324
    笔画: 15
    五笔: QTDI
    五行:
    仓颉: KHKCF
    四角: 442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夜猎。亦泛指打猎

    獠,猎也。从犬,尞声。——《说文》

    宵田为獠。——《尔雅》

    獠猎毕戈。——《管子》

    将飨獠者。——左思《蜀都赋》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司马相如《子虚赋》

    (2) 又如:獠猎(打猎);獠者(獠徒。打猎的人);獠杀(捕杀;杀害)

    形容词

    (1) 凶恶的样子 。如:獠牙(露在嘴外的长牙);獠子(骂人的话。丑类);獠面(粗野丑陋的容貌);獠女(粗蠢的婢女)

    英文翻译

    to hunt at night by torches

    方言集汇

    ◎ 粤语:liu4 lou5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liau2 [台湾四县腔] liau2 liau5 [客英字典] liau5 liau2 [宝安腔] liau2 [梅县腔] liau5 [海陆丰腔] liau2 li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eulieu
    [ya]
    部首: 441
    笔画: 4
    五笔: A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VDH
    四角: 7124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上下牙齿交错形。“牙”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槽牙)

    (2) 大牙,臼齿。古时,当唇者称齿,在辅车之后者称牙

    牙,牡齿也。象上下相错之形。——《说文》

    皮草齿牙。——《左传·隐公五年》。疏:“颔上大齿谓之牙。”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3) 又如:牙祭(旧指东家给伙计在每月初二、十六吃肉食);牙疼咒(牙疼誓。无关紧要的咒)

    (4) 形状像齿的东西

    檐牙高啄。——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狼牙山

    (6) 特指象牙

    牙旗缤纷。——班固《东京赋》。注:“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

    (7) 又如:牙樯(饰有象牙的桅杆);牙牌(骨牌。用象牙、竹、木或兽骨制的赌具,也用来占卜或娱乐。共三十二张,上面刻有点数);牙色(与象牙相似的淡黄颜色);牙梳(象牙梳子);牙章(象牙的印章)

    (8) 买卖介绍人;经纪人 。如:牙郎(掮客;买卖双方的中间介绍人);牙媪(牙嫂。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从中渔利的妇女,官媒);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又叫牙子,牙郎,牙侩)

    (9) 古称军中长官住所 。如:牙将(古代中下级军官);牙门(长官前的牙旗);牙官(牙门官。武官)

    (10) 萌芽

    霍氏有事萌牙。——《汉书·金日磾传》

    繁愤未发,萌兆牙蘖。——《淮南子·俶真》

    外之有徒,祸乃始牙。——《管子·版法》

    (11) 通“伢”。孩童

    唐且华颠以悟 秦, 甘罗童牙而报 赵。——《后汉书·崔駰传》

    (12) 姓

    形容词

    (1) 形容一个人聪明,敏捷,机警,灵巧,不好对付 。如:这孩子真牙

    (2) 副贰,辅佐 。如:牙将

    英文翻译

    tooth, molars, teeth; serrated

    方言集汇

    ◎ 粤语:ngaa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a2 [梅县腔] nga2 [陆丰腔] nga3 [东莞腔] nga2 [台湾四县腔] nga2 [宝安腔] nga2 [沙头角腔] nga2 [客语拼音字汇] nga2 [客英字典] nga2
    ◎ 潮州话:ghê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九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五加麻二開平聲開口二等ŋangra/ng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