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

qīng yī [ qing yi]
注音 ㄑ一ㄥ 一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青衣 qīngyī

(1) 黑色的衣服

青衣小帽
black cloth

(2) 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maid

(3) 指评剧角色之一。扮演庄重的中年或青年妇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the demure middle-aged or young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s

词语解释

  1. 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 郑玄 注:“皆所以顺时气也。”《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

  2. 青色或黑色的衣服。

    汉 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辛道度 ﹞游学至 雍州城 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 度 诣门下求飧。”《梁书·侯景传》:“后 景 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唐 刘禹锡 《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李元 ﹞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

  3. 指穿青衣或黑衣的人。(1)指侍女、宫女。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北史·后妃传序》:“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2)婢女;侍童。 汉 蔡邕 《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南朝 梁 费旭 《和肃记室〈春日有所思〉》:“芳树发春暉, 蔡子 望青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 汉阳 束带上岸投謁,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内厅,揖坐云:‘女郎等易服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遥见小车来,二青衣夹随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红粉能诗者多,青衣能诗者最少。”(3)指乐工。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絃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颐。”《红楼梦》第十三回:“两班青衣按时奏乐。”(4)指役吏,差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神取方版,命笔,不知何词,使青衣执之而去。”

  4. 指儒生。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李抱玉 主课青衣,胄名奏授祭酒。”

  5. 明 清 时生员名目之一。

    《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廩、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清史稿·选举志一》:“﹝考列﹞五等,廩停作缺。原停廩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

  6. 指青衣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青年或中年女性。表演上着重唱功。因所扮人物大都穿青素褶子而得名。如《祭江》里的 孙尚香 ,《三击掌》里的 王宝钏 ,《宇宙锋》里的 赵艳容 便是。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7. 指 青衣神 。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 九顶 ,旧名 青衣山 。 青衣 , 蚕丛氏 之神也。”详“ 青衣神 ”。

  8. 霉菌的一种。

    章炳麟 《五无论》:“微菌溼生,则有青衣白醱之属,欲去之者,惟得起洁浄心。不得起损害心,斯岂尽人能然者?”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帝王、后妃的春服。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驾仓龙,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王。”
郑玄注:“皆所以顺时气也。”
《隋书·礼仪志七》:“﹝皇后﹞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

⒉ 青色或黑色的衣服。 汉以后,多为地位低下者所穿。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辛道度﹞游学至雍州城四五里,比见一大宅,有青衣女子在门。

度诣门下求飧。”
《梁书·侯景传》:“后景果乘白马,兵皆青衣。”
唐刘禹锡《和乐天诮失婢榜者》:“新知正相乐,从此脱青衣。”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李元﹞正观玩间,忽见一青衣小童,进前作揖。”

⒊ 指穿青衣或黑衣的人。(1)指侍女、宫女。

三国魏曹操《与太尉杨彪书》:“有心青衣二人,长奉左右。”
《北史·后妃传序》:“青衣、女酒、女饗、女食、奚官女奴视五品。”
(2)婢女;侍童。 汉蔡邕《青衣赋》:“噭噭青衣,我思远逝,尔思来追。”
南朝梁费旭《和肃记室〈春日有所思〉》:“芳树发春暉, 蔡子望青衣。”
唐谷神子《博异志·许汉阳》:“汉阳束带上岸投謁,未行三数步,青衣延入内厅,揖坐云:‘女郎等易服次。’”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遥见小车来,二青衣夹随之。”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红粉能诗者多,青衣能诗者最少。”
(3)指乐工。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封台》:“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絃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颐。”
《红楼梦》第十三回:“两班青衣按时奏乐。”
(4)指役吏,差役。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齐天大圣》:“神取方版,命笔,不知何词,使青衣执之而去。”

⒋ 指儒生。

明陈继儒《珍珠船》卷三:“李抱玉主课青衣,胄名奏授祭酒。”

⒌ 明清时生员名目之一。

《明史·选举志一》:“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廩、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
《清史稿·选举志一》:“﹝考列﹞五等,廩停作缺。原停廩者降增,增降附,附降青衣,青衣发社,原发社者黜为民。”

⒍ 指青衣旦。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主要扮演性格刚烈、举止端庄的青年或中年女性。表演上着重唱功。因所扮人物大都穿青素褶子而得名。如《祭江》里的孙尚香,《三击掌》里的王宝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便是。

老舍《四世同堂》二四:“她能唱青衣,但拿手的是花旦。”

⒎ 指青衣神。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山不甚高,绵延有九山头,故又名九顶,旧名青衣山。详“青衣神”。

青衣,蚕丛氏之神也。”

⒏ 霉菌的一种。

章炳麟《五无论》:“微菌溼生,则有青衣白醱之属,欲去之者,惟得起洁浄心。不得起损害心,斯岂尽人能然者?”

青衣的国语词典

青色的衣服。多为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

如:「青衣小帽」。

青衣的网络释义

青衣 (戏曲的角色名)

  •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北方剧种多称青衣,南方剧种多称正旦。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是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韵白,唱功繁重。如《三击掌》中的王宝钏、《二进宫》中的李艳妃、《桑园会》中的罗敷女等。
  • 另指少年谍报人员,并有同名歌曲和电视剧。
  • 青衣 (词语释义)

  • 青衣qīngyī
  • (1)[black cloth]∶黑色的衣服,青衣小帽
  • (2)[maid]∶汉以后卑贱者衣青衣,故称婢仆、差役等人为青衣
  • (3)[the demure middle-aged or young female character type in Chinese operas]∶指评剧角色之一。扮演庄重的中年或青年妇女,因穿青衫而得名。
  • 青衣qīng yīㄑㄧㄥ ㄧ
  • 1、青色的衣服。多为古代低阶文官或卑贱者所穿的衣服。亦称为「青衫」。
  • 2、便服。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换了一身青衣,教一个丫鬟随了。」如:「青衣小帽」。亦称为「青衫」。
  • 3、春服。礼记.月令:「载青旂,衣青衣,服仓玉。」
  • 4、婢女。三国演义.第八回:「少顷,二青衣引貂蝉豔妆而出。」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只得遣人去贾府传旺儿来对词。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 5、国剧中的脚色。大都穿著黑色衣服,故称为「青衣」。多是扮演贞静端庄的贤淑女子,表情稳重,偏重唱工。亦称为「青衫」、「衫子」。
  • 青衣的翻译

    英语: black clothes, servant (old)​, young woman role in Chinese opera, also called
    德语: Tsing Yi

    青衣造句

    青衣女子如无其事的点了点头。
    与骆青衣相比也不遑多让,可谓春兰秋菊各擅胜场!有人认出了她,惊声叫道“是纳兰家的大小姐,纳兰飘雪!”。
    刘猛迎了上去,点头哈腰的说道,对着这名青衣男子充满了敬畏。
    走出房门,聂锋就看到了青衣在打拳,依旧是那套玄妙莫测的拳法,明明动作无比缓慢,但是却让聂锋感觉到一股让人惊骇的力量。
    赖青衣心里也不免感叹,在他的记忆里,以前和他爷爷一起去破风水局、除妖魔的时候,貌似都是风尘仆仆,一脸菜色,哪像这胖子一样,满面红光,一脸的得意。
    穿着青衣打埋伏,不时假装成叶子的朋友前来串门,与叶子开开玩笑,以遮人耳目。
    青衣女子还未讲话,旁边看起来嘴尖舌快的小侍女就当头教训了叶观起来。
    洛少堂从东都城内最繁华的销金窟青衣馆里走出来,抬头望了望头顶黑漆漆的夜空,心里头还有些意犹未尽。
    即风伯雨师,五岳四渎神王,雷公,领兵八千人,迎云游天请雨存役之,青衣大袖弁冠,口吐青气,左执剑,右执牌,领兵制御客亡野死,依草附木百怪之鬼。
    京剧里的小生用小嗓,花旦、青衣用假嗓,花脸用大嗓,老生、老旦则。
    青衣一行,传统上多演“贞节烈女”,其唱法不仅要求清亮娇脆,还须有阳刚喷薄之音。
    待得过了那窄街马市,那王涟儿才蹙眉对林欢道“妹妹可知那青衣男子来历?”。
    杨筠松要再拜,恳谢娘娘,早有个青衣童子过去,扯着杨筠松下殿,从西阶而出,转过棂星红门,再登旧路。
    掌门真人训示完,遂从殿伺的手上取来青衣道袍,递给莫苍凡,“穿上我门道袍,便是我门中人。
    云殊只觉劲风及体,不敢硬接,当下足下一转,绕到青衣男子身侧,一记雏鹰展翅扣向青衣男子的肾俞穴。
    荃湾新市镇包括荃湾、葵涌及青衣岛。
    云如月青衣飘飘,面如冠玉,飒爽而立。
    道是温柔乡化作状元楼青衣长袖,方知鎏金座缘是风华冢岁月无惊。
    黄成简青衣小帽,骑着一头瘦骨伶仃的健骡,匆匆驰出州城东门;几经拐绕后,赶至了位于十字坡口的“荣冠酒家”。
    兰芳在清末本专唱青衣正旦,所谓贴旦。民国以后乃兼唱花衫。他本人是以皮黄起家的。但他并未忘记他梅家祖传的昆曲。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yī,yì [yi,yi]
    部首: 623
    笔画: 6
    五笔: YE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HV
    四角: 0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2)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 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3)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4) 服装的通称。合上衣下裳而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秦风·无衣》

    无衣无褐。——《诗·邶风·七月》

    易衣而出,并日而食。——《礼记》

    (5) 又如:衣衿(秀才穿的衣服;亦指秀才的功名);衣不解带(指和衣而睡);衣不周身(衣不蔽体);衣巾寄学(以士子的身份就学);衣袄(军服);衣饭(借指谋生的职业、技能)

    (6) 器物的外罩 。如:衣甲(铠甲);衣车(前后有遮蔽的车子);弓衣;剑衣;衣袍(古代指覆盖在棺材外面的布罩)

    (7) 指胞衣 。如:衣胞符药(用胎盘做成的药物);衣包(胞衣,胎盘和胎膜)

    (8) 涂层 。如:糖衣;防护衣

    (9) 膜,薄软柔韧的片、张或层 。如:花生衣

    (10) 另见

    动词

    (1) 穿衣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孟子·滕文公上》

    许子衣褐。

    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衣紫腰金(身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衣帛(穿丝制的衣裳);衣冠(穿衣戴帽)

    (3) 遮盖;包扎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易·系辞下》

    裂裳衣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4) 又如:衣被海内(给全国都带来好处);衣饰(掩饰);衣覆(覆盖)

    (5) 依靠。后作“依”

    (6) 另见

    英文翻译

    clothes, clothing; cover, skin

    方言集汇

    ◎ 粤语:ji1 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1 [宝安腔] ji1 [台湾四县腔] ji1 [陆丰腔] ji1 [海陆丰腔] r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yi4 [客英字典] ji1 [梅县腔] j1 j5
    ◎ 潮州话:i1 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希微開平聲開口三等ʔĭəiqioi/i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