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皋

qīng gāo [ qing gao]
注音 ㄑ一ㄥ ㄍㄠ

词语释义

1.亦作"青皐"。亦作"青皋"。 2.东皋﹐东边的郊外。 3.泛指郊野。 4.春天的水边﹐绿意盎然的水边。 5.山林﹑山野。泛指江湖之上﹐与"庙堂"相对而言。

词语解释

  1. 亦作“ 青皐 ”。

    1.东皋,东边的郊外。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傅东耕呪文》:“命彼倌人,税于青皋。” 胡之骥 注:“青,东方发生色也。 陶渊明 辞曰:‘登东皋以舒啸’。”

  2. 泛指郊野。

    宋 梅尧臣 《野田行》:“青皋暗藏雉,万木欣已春。”

  3. 春天的水边,绿意盎然的水边。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长史卧病》:“青皐向还色,春润视生波。” 唐 王维 《自大散至黄牛岭见黄花川》诗:“青皋丽已浄,緑树鬱如浮。”

  4. 山林、山野。泛指江湖之上,与“庙堂”相对而言。

    南朝 齐 王融 《拜秘书丞谢表》:“明兼就日,泽深行雨,不有圣德,谁或其然。所以钦至道而出青皋,捨布衣而望朱闕。” 唐 王勃 《上刘右相书》:“於是友月朋霞之客,背青皋而至; 冯唐 颜駟 之才,排紫闥而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青皐”。 东皋,东边的郊外。

南朝梁江淹《萧太傅东耕呪文》:“命彼倌人,税于青皋。”
胡之骥注:“青,东方发生色也。 陶渊明辞曰:‘登东皋以舒啸’。”

⒉ 泛指郊野。

宋梅尧臣《野田行》:“青皋暗藏雉,万木欣已春。”

⒊ 春天的水边,绿意盎然的水边。

南朝齐谢朓《和王长史卧病》:“青皐向还色,春润视生波。”
唐王维《自大散至黄牛岭见黄花川》诗:“青皋丽已浄,緑树鬱如浮。”

⒋ 山林、山野。泛指江湖之上,与“庙堂”相对而言。

南朝齐王融《拜秘书丞谢表》:“明兼就日,泽深行雨,不有圣德,谁或其然。所以钦至道而出青皋,捨布衣而望朱闕。”
唐王勃《上刘右相书》:“於是友月朋霞之客,背青皋而至; 冯唐颜駟之才,排紫闥而集。”

青皋的网络释义

青皋

  • 青皋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qīnɡ gāo,是指郊野。
  •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gāo,háo [gao,hao]
    部首: 501
    笔画: 10
    五笔: RD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AKJ
    四角: 26408

    详细解释

    gāo

    名词

    (1) (形声。白形本声。湖边的地得日光最早。本义:泽边地。“臯”为“皋”的俗字)

    (2) 同本义。泛指岸边,水旁陆地

    皋,此字当训泽边地也。从白。白者,日未出时,初生微光也。圹野得日光最早,故从白,从本声。俗字作臯。——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牧隰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亭皋千里。——司马相如《上林赋》

    河溢皋陆。——《史记·孝武纪》

    江皋河濒。——《史记·贾山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楚辞·屈原·涉江》

    (3) 又如:皋渚(水边地);皋陆(水边平地);皋隰(水边低湿地);皋浒(高岸和水边);皋壤(泽边洼地);皋兰(生于水泽边的兰草)

    (4) 沼泽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诗·小雅·鹤鸣》

    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汉书·贾山传》

    (5) 又如:皋泽(沼泽地带);皋薮(水草丛生的沼泽地带);皋壤(泽边之地);皋原(沼泽和原野);皋圃(池泽园圃)

    (6) 水田

    耕东皋之沃壤兮。—— 《文选·潘岳·秋兴赋》

    (7) 高地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8) 皋比。虎皮;古人坐虎皮讲学。后因以指讲席

    公子偃……自 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左传·庄公十年》

    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 吴之略耶?—— 明· 刘基《卖柑者言》

    余两幼儿曰橙曰 陶,丈为启蒙,设皋比焉。—— 清· 龚自珍《哭郑八丈》诗自注

    (9) 通“鼓” 。如:皋鼓(大鼓名);皋陶(鼓的木框)

    (10) 通“高” 。如:皋檠(高的灯架);皋门(古时王宫的外门)

    (11) 农历五月的别称 。如:皋阴(五月的寒气)

    形容词

    (1) 通“高”。与下卑相对

    (2) 通“咎”( jiù)。罪过

    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左传·哀公二十一年》

    (3) 另见 háo

    háo

    动词

    (1) 通“嗥”。号叫

    来瞽令皋舞。——《周礼·春官》

    (2) 又

    诏来瞽皋舞。

    (3) 另见 gāo

    英文翻译

    the high land along a river

    方言集汇

    ◎ 粤语:go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gau1 [客英字典] gau1 [海陆丰腔] gau1 [梅县腔] gau1 [宝安腔] gau1 [客语拼音字汇] gau1
    ◎ 潮州话:g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六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勞平聲開口一等kɑuk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