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qing chu yu lan er sheng yu lan]
繁体 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注音 ㄑ一ㄥ ㄔㄨ ㄩˊ ㄌㄢˊ ㄦˊ ㄕㄥˋ ㄩˊ ㄌㄢ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青:靛青,深蓝色的染料。蓝:蓼蓝,草名,用作蓝色染料。原意为靛青是从蓼蓝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成语用法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宾语、分句;指后人胜过前人。

引证解释

⒈ 同“青出於蓝”。参见“青出於蓝”。

冰心《三寄小读者·通讯三》:“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六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小林,老江何必派我来帮助你?我看你比我进步的快多啦!”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翻译

日语: 青は藍より出(で)て藍より青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造句

姚欣欣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取代就取代,她年纪轻轻也算我高敏教导有方,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陈浩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只用鼻子哼了一声。
任何技艺都一样,只要肯努力,谁说后学的人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叶帆一脸鄙夷,他一身本事都是老家伙教的,截至目前,除了武学领域被老家伙爆出翔之外,其他领域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我们来说不会是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只要我们足够的努力。
正所谓子承父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汉斯还开玩笑的说我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教过的学生已考上了研究生、博士生……,这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相信接续努力,必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而小卢在目送王卫东进入校园之后,苦笑着摇了摇头,王卫东这小混蛋两面派玩的这么好,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人才呐。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比学生过于先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谓弟子优于师傅。
不过话说回来,这女人在全村也算是出了名的风骚,出了名的泼,其女儿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郝老师当年培养的几个高材生,如今都获得了国家级科学进步奖,其成就都超过了郝老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此时此刻,充盈在我们心间的,既有师生之情,又有惜别之意,更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骄傲和自豪。
虽然玉连城长得妖,性格也如此怪诞,可是偏偏是个武学天才,其武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名气比玉无畏还大,博下‘武林四公子’赫赫之名。
只要你认真学习本领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谢忘云也不负谢老汉的厚望,对于打猎的本领不仅学得快,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能够教你的都教你了,我相信你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那个。
也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形容现在的评弹不是那么确切,但是我们在这里相聚,就是因为我们都有信心,对吗?
只要你相信自己你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801
笔画: 8
五笔: G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MB
四角: 502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生,从丹。金文字形上面是个“生”字;下面是“丹”字,丹是井字之变。“青”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蓝色)

(2) 同本义

青,东方色也。——《说文》

正东曰青州。——《周礼·职方氏》

时则有青眚青祥。——《洪范五行传》。注:“木色也。”

其色青。——《素问·风论》。注:“肝色。”

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周礼·职金》。注:“青,空青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3) 又如:青磷(磷火。俗称鬼火);青靛(深蓝色);青焰焰(青蓝色);青云万里(比喻前程远大);青云干吕(庆云翔集,应乎六吕。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青冥(青天);青霄(青空,碧空)

(4) 深绿色

两岸青山相对出。——唐· 李白《望天门山诗》

草色入帘青。——唐· 刘禹锡《陋室铭》

青箬笠。——唐· 张志和《渔歌子》词

青树翠蔓。——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5) 又如:青冉冉(形容松柏叶色青翠、柔和);青靛(浮萍);青铜(铜镜);青琐(宫门上的一种青色连环图案);青冢(坟墓;亦单指王昭君墓);青记(生下来在皮肤上就有的青斑);青条条(形容青而长);青鸦鸦(青青的);青港港(深青色);青枫林(指墓地。旧时墓地多种青枫树)

(6) 黑色 。如:青旋旋(形容人的头皮青青的);青衣人(差役);青牛(黑色的牛);青照(垂青;关照);青蒲(青色的蒲团);青赏(看重;赏识);青盖(帝王车辇。汉代帝王车用青盖);青毡(青色的毛毡;亦指儒者的故家旧物)

(7) 茂盛的样子 。如:青青(茂盛的样子。也作“菁菁”);青芜(茂盛的青草)

(8) 比喻年少 。如:青娥(少女。也指美好的容貌。还指眉的别称。同青蛾);青岁(青春年华)

名词

(1) 青色物 。如:青锋(古剑名。泛指宝剑);青萍(古剑名);青箱(青缃。世传的家学);青钱(比喻有才学的人);丹青;青帘(古时酒店的青布招子。俗称“酒旗”);青绫步障(用青绫做的屏障);青鞋布袜(青布做的鞋袜,为山野中人所服。比喻简朴的生活)

(2) 东方的代称

东方谓之青。——《考工记·画绘之事》

(3) 又如:青宫(太子居东宫,东方色为青,所以称东宫为青宫);青土(指东方之地)

(4) 春的代称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南朝梁· 江淹《别赋》

(5) 又如: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

(6) 青绿色的草 。如:踏青

(7) 未成熟的农作物 。如:看青

(8) 青海省的简称

(9) 古州名

(10) 《禹贡》九州之一。在今山东省及辽宁省辽河以东

(11) 汉置,辖境在今山东省东北部。如:青岱(青州泰山。借指青山)

(12) 姓

英文翻译

blue, green, black; young

方言集汇

◎ 粤语:ceng1 c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ciang1 [海陆丰腔] ciang1 [东莞腔] ziang1 [台湾四县腔] ciang1 [宝安腔] ciang1 [陆丰腔] ciang1 [客语拼音字汇] qiang1 qia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cheng/cengtsʰieŋ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lán [lan]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JT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IT
四角: 44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blue; indigo pla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4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宋本广韵

ér [er]
部首: 604
笔画: 6
五笔: DMJ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L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象形。小篆字形,象胡须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内外两层,外层象两腮的胡子,内层象生在嘴下的胡子。“而”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颊毛) 同本义

而,颊毛也。——《说文》

(1) 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2) 表示并列关系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3) 表示递进关系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4) 表示承接关系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表示转折关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6) 表示假设关系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代词

(1) 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而翁(你的父亲)

(3) 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 又如:而夫(此人;这人)

助词

(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1)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2)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动词

(1) 如,好象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英文翻译

and; and then; and yet; but

方言集汇

◎ 粤语:ji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lu2 [海陆丰腔] ri2 [梅县腔] j2 [沙头角腔] ji2 [陆丰腔] ji3 lu5 [东莞腔]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 潮州话:re5 (zûr)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如之平聲開口三等nji/rionʑĭə
shèng,shēng [sheng,sheng]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T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HQM
四角: 75210

详细解释

shèng

动词

(1) (形声。从力,朕( zhèn)声。本义:胜任,禁得起)

(2) 同本义

胜,任也。——《说文》

胜,克也。——《尔雅》

莫之胜说。——《易·遯》。虞注:“能也。”

武王靡不胜。——《诗·商颂·烈祖》。传:“任也。”

子有幼弱不胜养为累者。——《管子·入国》。注:“堪也。”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 杜甫《春望》

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唐· 李朝威《柳毅传》

(3) 又如:不胜其苦(苦得受不住);胜任愉快(有能力承担并能愉快地完成任务);胜兵(能充当士兵参战的人)

(4) 战胜,打败

胜殷遏刘。——《诗·周颂·武》

胜,克也。——《尔雅》

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势。—— 宋· 苏洵《六国论》

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汉· 贾谊《论积贮疏》

(5) 又如: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6) 胜过;超过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 欧洲。—— 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 又如:胜常(超过平常);胜却(胜过)(略胜一筹)

(8) 一说通“称”。相当;相称

为礼而不终,耻也;中不胜貌,耻也。——《国语·晋语四》

调乃三体相胜。——《礼记·学记》注

(9) 克制;制服

凡令之行也,必待近者胜也。——《管子》

(10) 又如:胜残(遏制残暴的人)

(11) 通“升”。上升

卿当日胜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名词

(1) 特指名胜古迹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2) 又如:胜迹

(3) 通“升”。容积单位

县前已窖八千斛,率以一胜完一亩。——宋· 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

(4) 古代妇女首饰

胜里金花巧耐寒。——杜甫《人日》

(5) 又如:蓬发戴胜

(6) 姓

形容词

(1) 胜利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宋· 苏洵《六国论》

(2) 又如:胜负兵家之常(胜利或失败是作战的人常碰到的事);胜期,胜日(胜利之日)

(3) 非常美好;美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 洞庭一湖。——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 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4) 又如:胜异(奇妙出众);胜绝(绝妙);胜妙(佳妙);胜情,胜致(高雅的情趣);胜否(善恶);胜侣(良伴);胜语(出众的言语,警句);胜谈(高明的言论);胜处;胜气(不平凡的气质、气度);胜士(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胜致(优美的景致);胜事(美好的事情)

副词

尽;完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可胜道也哉!——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shē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victory; excel, be better than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桑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sengsieŋ
[yu]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FK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D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

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3) 取

昼尔于茅,宵尔索陶。——《诗·豳风·七月》

(4) 如;好像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易·系辞下》

(5) 又如:于何(如何)

介词

(1) 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意义相当于“在”、“到”或“在…方面(上、中)”

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成于机杼。

射于家圃。——宋· 欧阳修《归田录》

(3) 又

葫芦置于地。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于:介词,到。)—— 清· 姚鼐《登泰山记》

(4) 又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于以(在何处);于兹(在此);于时(在此)

(5) 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向”、“对”、“对于”

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何有于我。——《论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唐· 韩愈《师说》

言于李愬。——《资治通鉴·唐纪》

语于富者。——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6) 又如: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

(7) 表示动作、行为的所从,意义相当于“从”或“自”、“由” 。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8) 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相当于“被”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苦于多疾。——宋· 苏轼《教战守》

伤于缚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择于自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9) 又如:我限于水平,未能对这篇文章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10) 引进比较对象,意思相当于“比”

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同于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1) 又

同于幻。

近于自然。——蔡元培《图画》

(12) 又如: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13) 表示把动作、行为加给对方,相当于“给” 。如:荣誉归于教练

(14) 表示相对的位置 。如:垂直于肋板的脊柱

(15) 姓

(16) 词缀。嵌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不必译出

以至于寸。——《后汉书·列女传》

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17) 又

以免于难。

可以免于难。

(18) “於”

英文翻译

in, on, at; go to;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1 wu1 [台湾四县腔] ji1 wu1 [梅县腔] j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东莞腔] ji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陆丰腔] ji3 ji1
◎ 潮州话:i1 [澄海]e1(ur) [潮阳]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羽俱平聲合口三等yo/hiuĭu
lán [lan]
部首: 301
笔画: 13
五笔: AJT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TLIT
四角: 441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监声。本义:蓼蓝)

(2) 同本义 。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形似蓼而味不辛,干后变暗蓝色,可加工成靛青,作染料。叶也供药用。又泛指叶含蓝汁可制蓝靛作染料的植物

蓝,染青草也。——《说文》

终朝采蓝。——《诗·小雅·采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春来江水绿如蓝。——唐· 白居易《忆江南》

(3) 又如:木蓝、菘蓝、马蓝等

(4) 佛寺。梵语伽蓝的简称

宝刹名蓝之外,又家供养佛堂。——清· 阮元《小沧浪笔谈》

(5) 姓

形容词

(1) 颜色的一种。像晴天天空的颜色

秋鳸窃蓝。——《尔雅·释鸟》。注:“青也。”

上有蔚蓝天。——杜甫《冬到金华山观》

以蓝手巾裹头。——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蓝郁郁(蓝蓝);蓝榜(乡会试时,只要答卷不合规定,或者有了污损,就把它用蓝笔写出,截角张榜公布,并取消该考生的考试资格);蓝湛湛(形容极蓝)

(3) 假借为“褴”。衣服破烂

筚路蓝缕。——《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蓝蓝(衣服破旧的样子);蓝蒌(形容衣服破旧)

英文翻译

blue; indigo plant;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4
◎ 潮州话:娜庵5 [潮州、饶平]罗庵5 ,nam5(nâm) [潮州、饶平]lam5(lâm) [澄海]nang5(nâ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