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

huò shān [ huo shan]
注音 ㄏㄨㄛˋ ㄕㄢ

词语释义

1.在山西省霍县东南。 2.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 3.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词语解释

  1. 在 山西省 霍县 东南。

    《周礼·夏官·职方氏》:“ 河 内曰 冀州 ,其山镇曰 霍山 。” 郑玄 注:“ 霍山 在 彘阳 。”按 彘阳 后汉 时改 永安县 ,即今 山西省 霍县 。

  2. 安徽 天柱山 的别名。在 安徽省 潜山县 。

    汉武帝 以 衡山 辽旷,移岳祠于 天柱山 ,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 天柱山 为 霍山 。《汉书·武帝纪》“登 灊 天柱山 ” 唐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灊音若潜,南岳 霍山 在 灊 , 灊 ,县名,属 庐江 。’ 文颖 曰:‘ 天柱山 在 灊县 南,有祠。’”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禹江山水泽地所在》:“ 霍山 为南岳,在 庐江 灊县 西南, 天柱山 也。”

  3. 在今 广东省 龙川县 东北。传说 秦 时有 霍龙 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 苏轼 《江涨用过韵》:“已连涨海白,尚带 霍山 緑。” 王文诰 辑注引 查慎行 曰:“《广东旧志》:‘ 霍山 在 龙川县 北一百里。’”

引证解释

⒈ 在山西省霍县东南。按彘阳后汉时改永安县,即今山西省霍县。

《周礼·夏官·职方氏》:“河内曰冀州,其山镇曰霍山。”
郑玄注:“霍山在彘阳。”

⒉ 安徽天柱山的别名。在安徽省潜山县。汉武帝以衡山辽旷,移岳祠于天柱山,以后俗人呼之为南岳,故又名天柱山为霍山。

《汉书·武帝纪》“登灊天柱山” 唐颜师古注:“应劭曰:‘灊音若潜,南岳霍山在灊,灊,县名,属庐江。’ 文颖曰:‘ 天柱山在灊县南,有祠。’”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禹江山水泽地所在》:“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天柱山也。”

⒊ 在今广东省龙川县东北。传说秦时有霍龙避乱隐居于此,遇真人给他金液还生丹,功成仙去。后人因以霍名山。

宋苏轼《江涨用过韵》:“已连涨海白,尚带霍山緑。”
王文诰辑注引查慎行曰:“《广东旧志》:‘ 霍山在龙川县北一百里。’”

霍山造句

伸手掀开身上的褙子,翻身下床,穿上那明显小了好几号,做工精致的布鞋!站起身来走了几步后,霍山才发现自己脑袋后面有些沉重。
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制圣火令,将平生武功精要,镌刻于圣火令之上。
霍山石斛叶为等面叶,气孔四列型,仅分布于下表皮。
霍山石斛茎中含量随茎年龄增加而积累。
冲积扇和湖相浊流沉积主要发育于盆地东段舒城晓天地区,洪泛平原和决口扇沉积主要发育于盆地西段霍山地区,扇三角洲在两地都比较发育。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霍山县,其工业经济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奇迹般地崛起,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霍山现象”、“霍山模式”。
被经济学界称之为“霍山现象”的霍山县对此作了完美诠释。
本研究以霍山石斛总为模板,对石斛反应体系的重要参数进行优化试验。
合肥市霍山路的安农大北门外,常年摆着一把躺椅,躺椅边上,是一个修车摊和一个配钥匙卖锁简易棚,这便是石庆林与妻子徐双琴赖以维生的全部。
后来左慈告诉葛仙公说他要进霍山炼九转丹,后来终于成仙而去。
记者来到霍山县水务局相关科室,工作人员表示,与儿街镇盛大瑞龙工业园改填河道一事,并未到该局备案。
霍山任职时间虽然不长,但确实给五塘乡一班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安徽鳌牌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金属酒包装和烟具生产专业企业,地处安徽省霍山工业园区。
看着三人望向自己的眼神,霍山心头沉重的点了点头,南洋华人几个世纪以来所经受的苦难,是这时候消息蔽塞的中国人所想象不到的。
目前,霍山本土企业中盛食用油、大别山百合、山葛老葛粉等品牌产品网上已实现常态化销售。
如果登上房顶的六角亭,清晨可赏汾河碧波,黄昏可望霍山落日,“老家”山水尽入怀抱。
报道了香蕉提取物的浓度和添加方式对霍山石斛原球茎增殖的影响。
霍山少将很快回到自己办公室,第一时间给杨威将军打电话,将适才的会议概要及对他的任命巨细无遗地告知老上级。
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前身为安徽绿力生态产品有限公司,由霍山黄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程俊生创办。
如今,霍山石斛、霍山黄芽、漫水河泡椒、山葛老葛粉,一个个绿色产品,犹如一张张绿色名片,在该县绿色崛起的征程中熠熠生辉。

汉字详情

huò [huo]
部首: 802
笔画: 16
五笔: FWY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MBOG
四角: 10215

详细解释

(1) (会意。从雨。俗省作“霍”。本义:鸟疾飞时发出的声音。后描述门、水等响声)同本义

靃,飞声也。雨而双飞者,其声靃然。——《说文》

磨刀霍霍向猪羊。——《乐府诗集·木兰诗》

(2) 又如:霍落(象声词);霍濩(水流声);霍嚓(象声词)

形容词

(1) 引申为疾速

霍然病已。——枚乘《七发》

翕赫脗霍。——扬雄《甘泉赋》

(2) 又如:霍奕(奔驰的样子);霍绎(形容急速分散飞走);霍霍眨眨(闪闪烁烁);霍脗(疾速的样子)

(3) 大山围绕着小山之称

大山宫小山,霍。——《尔雅》。郭璞注:“宫,谓围绕之。”

名词

(1) 霍乱,即中医上泛指具有剧烈吐泻、腹痛等症的急性胃肠病

仲氏又发霍,洞下忽焉甚。—— 梅尧臣诗

(2) 山名

(3) 在河南省临汝县西南30公里

(4) 在安徽省霍山县

(5) 即衡山,在湖南省衡山县西

(6) 古国名 。周武王弟叔处的封地,故城在今山西省霍县西南

(7) 通“藿”。豆叶,嫩时可食

使奴从宾客,将酒霍肉。——《汉书·鲍宣传》

(8) 姓

动词

消除;消散 。如:霍索(排遣)

英文翻译

quickly, suddenly; surname

方言集汇

◎ 粤语:fok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ok7 [陆丰腔] kok7 [东莞腔] kok7 [台湾四县腔] kok7 [客语拼音字汇] fog5 [客英字典] kok7 [梅县腔] kok7 [宝安腔] ko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虚郭鐸合入聲合口一等xuɑkhuak/xuak
shān [shan]
部首: 325
笔画: 3
五笔: MMM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如:蚕上山了

(13) 姓

形容词

(1) 大,巨大 。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如:山妻(隐士之妻)

英文翻译

mountain, hill, peak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1
◎ 客家话:[梅县腔] san1 [海陆丰腔] sa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1 [台湾四县腔] san1 [客英字典] san1 [东莞腔] san1 [沙头角腔] san1 [陆丰腔] san1 [宝安腔] sa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八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閒山開平聲開口二等ʃænsren/sha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