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缓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迟缓。
朱自清 《白采》:“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
引证解释
⒈ 迟缓。
引朱自清《白采》:“我很懊悔我的需缓,赶紧抽了空给他工作。”
需缓的网络释义
需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 包世臣《文谱》
(3)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4)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5)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7) 又如:需勒(勒索)
(8)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9)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10)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 王韬《原道》
(11) 又如:需要
名词
(1)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2) 又如:军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須 | 相俞 | 心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syo/siu | sĭu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
),爰( )声。本义:宽松;宽大)(2) 同本义 。如:缓带(放宽衣带。从容自在的样子);缓服(宽松的服装。对戎装而言);缓带轻裘(宽松的衣带,轻暖的皮衣。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
(3) 慢;不急迫。与“急”相对
缓,舒也。——《广韵》
夫人于事己者过急,于事人者过缓。——《战国策·卫策》
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滕文公上》
(4) 又如:缓缓(缓慢的样子。同徐徐);缓步代车(慢步行走以代替乘车。同安步当车);缓辔而行(信马由缰地慢走)
(5) 柔软 。如:缓土(柔软而松散的土壤);缓歌慢舞(悠柔美妙的歌声和舞步)
(6) 不陡 。如:缓坡
(7) 软弱;柔弱 。如:缓箭(去势微弱之箭);缓声(柔缓的音乐和歌声)
动词
(1) 延期,延迟
今夫缓于事己者,安能急于事人?——《战国策·卫策》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又如:缓死(宽缓减免死刑;延长寿命);缓召(军事用语。应受动员召集或临时召集的后备军人以及国民兵,因故延缓征召的,称为缓召);缓决(法律名词,对已宣判死刑的犯人,依据特定的状况,于一定时期内暂缓处决)
(3) 下垂 。如:缓耳(缓弛下垂之耳)
(4) 苏醒,复活 。如:缓气;缓醒
(5) 怠慢 。如:缓怠(缓慢松懈;拖延怠忽);缓留(缓慢迟钝)
(6) 刑法等宽宏、宽恕 。如:缓决(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缓狱(宽缓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