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寒冷天,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通称树挂。
清 许光治 《玉交枝·雾淞》曲:“忆饭瓮古谚辞,拈雾淞新诗句。” 屠岸 《凝华端赖大毫锋》:“一种毛茸茸的冰晶,附着、紧裹在每一条树枝上,使整个树林成了一座琼楼玉宇……气象上称它为雾淞。”
引证解释
⒈ 寒冷天,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通称树挂。
引清许光治《玉交枝·雾淞》曲:“忆饭瓮古谚辞,拈雾淞新诗句。”
屠岸《凝华端赖大毫锋》:“一种毛茸茸的冰晶,附着、紧裹在每一条树枝上,使整个树林成了一座琼楼玉宇……气象上称它为雾淞。”
雾淞的国语词典
天气寒冷时,水蒸气凝聚在物体或地面上所形成的白色冰晶。也作「雺淞」、「霿凇」、「霿淞」。
雾淞的网络释义
雾淞 (自然现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2)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如:喷雾器
形容词
(1) 比喻轻细的 。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
(2) 比喻浓密的 。如:雾鬣(细密的鬣毛)
(3) 昏晦,昏暗 。如:雾塞(形容昏昧)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如:雾鬟(形容女子头发像云雾般的堆卷盘旋);雾鬓风鬟(形容女子发髻松散的样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凇”。水气凝结成的冰花
园林初日静无风,雾淞花开处处同。——宋· 曾巩《雾淞》
(2) 中国江名 。淞江,通称“吴淞江”。发源于太湖,到上海跟黄浦江合流入长江
淞,水名,在 吴。——《广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ung2 [梅县腔] siung1 ciung2 [台湾四县腔] ciung2 [宝安腔] ziung2 [客英字典] siung1 ciung2 [客语拼音字汇] sung1 xiung1
◎ 潮州话:思翁5[潮阳]思雍5(松),song5(sông) [潮阳]siong5(siô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松 | 祥容 | 邪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zsyung/szivng | zĭwo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