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凇沆砀

wù sōng hàng dàng [wu song hang dang]

词语释义

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汉字详情

[wu]
部首: 802
笔画: 13
五笔: FTLB
五行:
仓颉: MBHES
四角: 104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 。由于接触较冷的地表,因而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不足一公里,就叫做“雾”,与云的区别只是雾较贴近地面;有时区别于霭的是不太透明。如:大雾;浓雾;雾合(如云雾般的聚合);雾析(雾气消散);雾岑(云雾缭绕的山峰);雾卷(雾气离散);雾杳(雾气深广的样子);雾会(如云雾般聚集在一起。形容其多);雾驳(形容事物像雾色一样斑斓驳杂)

(2) 像雾的许多小水滴 。如:喷雾器

形容词

(1) 比喻轻细的 。如:雾绡(像薄雾一般的轻纱)

(2) 比喻浓密的 。如:雾鬣(细密的鬣毛)

(3) 昏晦,昏暗 。如:雾塞(形容昏昧)

(4) 比喻头发的堆卷盘旋,有如雾气的舒腾 。如:雾鬟(形容女子头发像云雾般的堆卷盘旋);雾鬓风鬟(形容女子发髻松散的样子)

英文翻译

fog, mist, vapor, fine spray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宋本广韵

sōng [song]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SWC
五行:
仓颉: IMDCI
四角: 38132

详细解释

名词

云雾或水气凝结而成的冰花 。如雾凇(寒冷天,雾凝聚在树木的枝叶上或电线上而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英文翻译

dewdrop; icicle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ung1 [台湾四县腔] sung1 [客英字典] siung1 [梅县腔] siung1 ciung2
◎ 闽南话:思翁5 [潮阳]思雍5(松),song5 (s?ng) [潮阳]siong5 (s?ong)
◎ 潮州话:song5 (sông)【潮阳】siong5 (sîo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恭平聲開口三等sĭwoŋsyung/sivng
hàng [hang]
部首: 331
笔画: 7
五笔: IYMN
五行:
仓颉: EYHN
四角: 3011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水,亢声。本义:漭沆,沆漭:水泽广阔无边的样子) 同本义 。如:沆漭(水波浩渺的样子);沆沆(沆茫。水面广阔无际的样子);沆浪(水广阔而汹涌的样子)

名词

(1) 大泽

齐人谓湖曰沆。—— 郭缘生《述征记》

(2) 白色霭气 。如:沆瀣之水(夜半由露气凝结而成的水);沆瀣(秋天早晨的白色霭气);沆瀣相投(彼此志气投合)

英文翻译

a ferry; fog; flowing

方言集汇

◎ 粤语:hong4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英字典] hong3 kong5 [宝安腔] hong2 [客语拼音字汇] hang1 h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5
◎ 潮州话:何红5(杭)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ghang/hangɣɑŋ
dàng [dang]
部首: 517
笔画: 8
五笔: DNRT
五行:
仓颉: MRNSH
四角: 1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有花纹的石头

砀,文石也。从石,昜声。——《说文》

梁国砀。——《汉书·地理志》。注:“山出文石,在今河南归德府。”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李白《丁都护歌》

(2) 又如:芒砀(形容山石大而多);砀基(用有花纹的石头造的墙基)

(3) 砀山(山名),在安徽省砀山县东南

副词

(1) 突然

肱砀骇以奋肆。——马融《长笛赋》。注:“突也。”

(2) 又如:砀骇(突然跌起)

英文翻译

brilliantly colored stone with veined patterns in it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