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池

léi chí [ lei chi]
注音 ㄌㄟˊ ㄔˊ

词语释义

雷池 léichí

不敢越雷池半步

词语解释

  1. 水名。其源叫 大雷水 。自今 湖北省 黄梅县 界东流,经今 安徽省 宿松县 至 望江县 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

    《晋书·庾亮传》:“而报 嶠 书曰:‘吾忧西陲过於 歷阳 ,足下无过 雷池 一步也。’”意思是叫 温峤 坐镇原防,不要越过 雷池 到京都去。后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 清 王韬 《言战》:“俟其进而击之,彼岂能飞越雷池一步哉!” 郑观应 《盛世危言·海防中》:“如此布置则 渤海 为雷池,而 威海 、 旅顺 成堂奥矣。” 聂绀弩 《壁画》:“我不过是十几岁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里的孩子,这屋子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引证解释

⒈ 水名。其源叫大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界东流,经今安徽省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积而成池,称为“雷池”。

《晋书·庾亮传》:“而报嶠书曰:‘吾忧西陲过於歷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意思是叫温峤坐镇原防,不要越过雷池到京都去。后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 清王韬《言战》:“俟其进而击之,彼岂能飞越雷池一步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如此布置则渤海为雷池,而威海、旅顺成堂奥矣。”
聂绀弩《壁画》:“我不过是十几岁的未越雷池一步的山城里的孩子,这屋子里就是我的整个世界。”

雷池的国语词典

比喻某一范围、界限。

如:「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的网络释义

雷池 (地名)

  • 在安徽省望江县东部,在地处楚头吴尾的皖西南沿江地带,是广阔的水网密布地区,古时候统称为大雷水。而其下游则在今日的望江县东部积而成池,这便是汉语成语词典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出典处——“古雷池”。追根溯源。昔日的“古雷池”便是今天的安徽省望江县雷池乡境内。
  • 雷池造句

    他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老实人,从不越雷池一步。
    那种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是很难有什么作为的。
    我军已经抱定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绝对不会让敌人越雷池一步。
    搞科学研究不敢想敢干,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能有重大突破呢?
    不过,说句公道话,那时两人只囿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从不越雷池一步。
    我自小受到的教育是这样,奉公守法,绝不越雷池一步。
    希望此次福喜事件的处置力度能够成为一个标杆,从整体上抬高食品违法的成本,让更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怵然而惊,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却仅仅着眼于提高升学率,教师和书本几乎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和书本是权威,学生只有把书本上的条条都背会就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苦读课本,不敢越雷池一步。
    打出了这一招之后,那迷雾重新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腾腾翻滚,不越雷池一步。
    因此当西方文艺理论无论在研究内容上还是在研究方法上有了长足发展的时候,我们却固守着原著及其阐释不敢越雷池一步,呈现出滞后状态。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教师只能按要求去做,不敢越雷池一步。
    处事依照“条例”干,雷池一步不越;育人围绕“宗旨”行,民众半分莫离。
    悬崖边什么都不会阻挡你,但是你却不敢越雷池半步。
    近日,在望江县雷池乡青草湖社区,上岸渔民在承包的水面收获莲藕。
    临江仙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南天柱失守,当闵夜红,舞影,若水,韩风在东天柱雷池重会,发现不见了月影和依人,海馨和爱玛那日出游不知如何。
    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完全可以实现个性化教学,而不是死搬硬套教学参考书,不敢越雷池一步,搞僵化教学。
    只是她一直将爱情和友情分得太过清晰,她不越雷池一步,但不代表她不记得你的好,不代表她不懂得你的喜怒哀乐。有那么一瞬间,他想,是不是这样就够了。
    因为冒险虽然能给人带来许多新发现和意外收获,但冒险也意味着有可能失去现有的一切而一无所获,因此,绝大多数人通常更愿意维持现状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心想难怪北莽有那么多人想做魔头,开心了杀人,郁闷了杀人,杀了人还挣到名声,杀多了就上榜,行走在条条框框座座雷池的江湖,最惬意的,不正是不讲规矩吗?烽火戏诸侯。

    汉字详情

    部首: 802
    笔画: 13
    五笔: GPIL

    英文翻译

    thunder
    chí [chi]
    部首: 331
    笔画: 6
    五笔: IB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PD
    四角: 34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也声。本义:水停积处)

    (2) 水塘

    池,停水曰池。——《广韵》

    穿地畜水,圆者曰池,方者曰塘。——《中文大辞典》

    池之竭矣。——《诗·大雅·召》

    或饮于池。——《诗·小雅·无羊》

    毋漉陂池。——《礼记·月令》。注::穿地通水曰池。”

    掌沟渎浍池之禁。——《周礼·雍氏》。注:“谓陂障之水道也。”

    囿有林池。——《国语·周语》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3) 又如:游泳池;池苑(池林园。有池水与林木的地方);池阁(位于池畔的楼阁)

    (4) 护城河 。城堡或其他筑垒地方围墙外面深而宽的壕沟,通常注满水

    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公孙丑下》

    无水曰隍,有水曰池。——《易·泰虞》注

    汤池百步。——《汉书·食货志》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宋· 姜夔《扬州慢》

    (5) 又如:池隍(古代掘土筑城,城下之地,有水称池,无水称隍。因以“池隍”借指城市。);池堑(护城河)

    (6) 某些四周围起象水池形状的处所

    节方圆以定形,锻金铁而为池。——傅玄《砚赋》

    (7) 又如:花池;舞池;池子(剧场正厅的座席);乐池

    (8) 衣被等物的缘饰

    池者,缘饰之名,今所谓被池装池是也。——《匡缪正误》

    (9) 如:池毡(有边缘缀饰的一种毛毡)

    (10) 姓

    英文翻译

    pool, pond; moat; cistern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客家话:[东莞腔] ci2 [宝安腔] ci2 [客语拼音字汇] ci2 [沙头角腔] ci2 [梅县腔] chii2 chi2 [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2 [海陆丰腔] chi2 [台湾四县腔] cih2
    ◎ 潮州话:d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離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drie/dyeɖʰĭe

    雷池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