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耻

xuě chǐ [ xue chi]
繁体 雪恥
注音 ㄒㄩㄝˇ ㄔ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雪耻 xuěchǐ

(1) 洗雪耻辱

报仇雪耻
avenge an insult;wipe out a disgrace

词语解释

  1. 见“ 雪耻 ”。

  2. 亦作“ 雪耻 ”。洗掉耻辱。

    《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 周文 用 吕望 於屠钓, 齐桓 起 宁戚 於饭牛,雪耻蒙光,去辱居贵。” 清 冯桂芬 《制洋器议》:“有可自强之道,暴弃之而不知惜,有可雪耻之道,隐忍之而不知所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九:“你们须忍耐,坚强的沉毅的忍耐,心中永别忘了复仇雪耻。”

引证解释

⒈ 见“雪耻”。亦作“雪耻”。洗掉耻辱。

《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周文用吕望於屠钓, 齐桓起宁戚於饭牛,雪耻蒙光,去辱居贵。”
清冯桂芬《制洋器议》:“有可自强之道,暴弃之而不知惜,有可雪耻之道,隐忍之而不知所为。”
老舍《四世同堂》三九:“你们须忍耐,坚强的沉毅的忍耐,心中永别忘了复仇雪耻。”

雪耻的国语词典

洗去耻辱。

雪耻的网络释义

雪耻

  • 雪耻,汉语词汇。
  • 拼音:xuě chǐ
  • 释义:洗掉耻辱。
  • 《战国策·燕策二》:“若先王之报怨雪耻,夷万乘之强国,收八百岁之蓄积。”
  • 雪耻造句

    及其欲为死者雪耻,非兵连祸结不可也。
    报仇雪耻的日子快到了。
    我早就知道有报仇雪耻的那一天,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那时还是中学生的丁大爷,决心背井离乡到关外去参加抗联,要为东北父老报仇雪耻。
    在报仇雪耻前,我决定先过卧薪尝胆的生活。
    抗战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们一定要把侵略者赶出去,报仇雪耻!”。
    将军,发令吧!我们要夺回下托叶玛城,为大将军雪耻报仇!
    对于所受的伤害,宽恕比得仇更高尚,鄙视比雪耻更有气派。
    “欲制夷患,必筹夷情”,也就是说,即便中国非常期待报仇雪耻,也必须首先知道人家的真实情形。
    既能报仇雪耻,又能解决招赘尴尬的“任务”。
    不再仅是传统历史认知中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终雪耻复国的一代名君,勾践是一个前后转变巨大,同时非常复杂的人物角色。
    在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天津后,天津市一直活跃着一个以“抗日杀奸、复仇雪耻”为宗旨的组织———抗日锄奸团。
    柳条湖边爆炸响,沈阳城头炮声隆,可恨军队不抵抗,大好河山徒遭殃,九月十八国耻日,勿忘屈辱图富强。国弱民穷遭欺凌,国家富强才雪耻。牢记九一八,努力争富强。
    一路上不但叫嚣着要替邑州战事中战死、受辱的亲族们雪耻,还扬言道即将攻破荆湘、饮马长江。
    她在欧洲锦标赛中的惨败终因她夺得金牌的胜利而雪耻。
    关于“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据诸多辞书解释,当缘起于春秋时越王勾践的故事,他为了雪耻复国,而以此磨励心志。
    而勾践卧薪尝胆,以图雪耻复国。
    他哭求老天为他雪耻。
    一些经纪人四处活动,莫里森、刘易斯的经纪人想促成自己拳手与霍之战,此前被霍打败的福尔曼,也想与他再战以复仇雪耻。
    这第二拜,是替数十年来冤死在狗族屠刀下的无数亡灵,感谢诸位复仇雪耻之恩。

    汉字详情

    xuě [xue]
    部首: 802
    笔画: 11
    五笔: F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女性
    仓颉: MBSM
    四角: 1017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雨,从彗,彗( huì)省声。本义: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摄氏零度以下时,就有部分凝结成冰晶,由空中降下,叫做雪)

    (2) 同本义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春洩气为雨,雨凝为雪。——谢惠莲《雪赋》题注引《五经通训》

    平地尺为大雪。——《左传·隐公九年》

    麻衣如雪。——《诗·曹风·蜉虫游》

    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礼记·月令》

    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杜甫《北征》诗

    (3) 又如:雪案萤窗(比喻勤学苦读);雪里鸿(即雪泥鸿爪);雪浪纸(一种有波浪形暗纹的宣纸)

    形容词

    (1) 借喻白色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唐·杜牧《鹭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2) 又如:雪厾(白银);雪练(色泽像雪白的绢一样);雪花银(白银);雪肌(白细如雪的肌肤);雪色(白色)

    形容词

    (1) 比喻高洁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前蜀·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一别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宋· 杨万里诗

    松品落落,雪格索索。——唐· 贯休《送姜道士归南岳》

    (2) 又如:雪格(比喻高洁的品格);雪淡(态度淡漠,不热心)

    (3) 姓

    动词

    (1) 下雪

    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世说新语》

    (2) 又如:雪夜访普(宋太祖赵匡胤曾于雪夜到大臣赵普家商谈国事的故事);雪峰(积雪的山峰);雪云(降雪的阴云)

    (3) 洗刷,昭雪

    大夫种辅翼 越王勾践而为之报怨雪耻。——《淮南子·氾论》

    (4) 又如:雪正(昭雪更正);雪谤(洗雪污蔑之词)

    (5) 擦净;揩干

    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韩非子》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唐· 李白《自溧水道哭王炎》

    (6) 又如:雪泣(揩拭眼泪);雪除(清除);雪烦(消除烦闷);雪涕(拭泪);雪桃(拭桃)

    英文翻译

    snow; wipe away shame, avenge

    方言集汇

    ◎ 粤语:syu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et7 [宝安腔] set7 [沙头角腔] siet7 [客英字典] siet7 [客语拼音字汇] xiad5 [梅县腔] siet7 [台湾四县腔] siet7 [东莞腔] set7 [陆丰腔] siat7
    ◎ 潮州话:so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絕薛A合入聲合口三等仙Asyet/svetsĭwɛt
    chǐ [chi]
    部首: 605
    笔画: 10
    五笔: BHG
    五行:
    仓颉: SJYLM
    四角: 114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