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饧

què xíng [que xing]
繁体 雀餳
注音 ㄑㄩㄝˋ ㄒ一ㄥˊ

词语释义

1.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侄辈惊喜﹐白于镐。镐味之﹐惨然不怿。子侄启请﹐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饧。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词语解释

  1.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宋 王陶 《谈渊》:“翰林侍讲学士 杜镐 ,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姪辈惊喜,白於 镐 。 镐 味之,惨然不懌。子姪啟请, 镐 曰:‘此非甘露,乃雀餳。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冬月常出木醴, 后主 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餳。”

引证解释

⒈ 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宋王陶《谈渊》:“翰林侍讲学士杜镐,博学有识。都城外有坟庄,一日若有甘露降布林木。子姪辈惊喜,白於镐。

镐味之,惨然不懌。子姪啟请, 镐曰:‘此非甘露,乃雀餳。大非佳兆,吾门其衰矣。’”
一说,即甘露,祥瑞之兆。 宋王钦臣《甲申杂记》:“冬月常出木醴, 后主以为甘露之瑞,俗呼为雀餳。”

雀饧的网络释义

雀饧

  • 雀饧,汉语词语,读音为què táng,意思是指凝结在树木上的一种露水;古人迷信﹐认为不祥之兆。
  • 汉字详情

    què,qiāo,qiǎo [que,qiao]
    部首: 338
    笔画: 11
    五笔: IWYF
    吉凶:
    仓颉: FOG
    四角: 90215

    详细解释

    qiǎo

    (1) 义同“雀( què)”。方言。用于“家雀儿”( jiāqiǎor)、“雀盲眼”( qiǎomángyǎn

    què

    1. 鸟类的一科,吃粮食粒和昆虫。特指“麻雀”,泛指小鸟:雀跃(高兴得像雀儿那样跳跃)。雀盲(即“夜盲症”)。雀斑。雀噪(名声宣扬,含贬义)。

    qiā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parrow

    方言集汇

    ◎ 粤语:zoek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ok7 [宝安腔] ziok7 [海陆丰腔] ziok7 [客英字典] ziok7 [陆丰腔] ziok7 [台湾四县腔] ziok7 [东莞腔] ziok7 [梅县腔] ziok7 [客语拼音字汇] jio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八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即略藥開入聲開口三等ciak/ziaktsĭak
    táng,xíng [tang,xing]
    部首: 328
    笔画: 6
    五笔: QNNR
    仓颉: NVNSH
    四角: 277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泼火雨初晴。草色青青。傍檐垂柳卖春饧。——宋· 李彭老《浪淘沙》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

    (2) 又如:饧糟(熬麦芽糖剩下的渣子);饧饼(一种糖饼);饧粥(甜粥);饧蜜(糖蜜);饧糖(麦芽糖);饧桃(甜桃)

    动词

    (1)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如:糖饧了

    (2) 形容眼色朦胧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西游记》

    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红楼梦》

    (3) 又如:饧涩(精神涣散,眼色朦胧);饧眼(脒着眼睛,朦胧而视)

    英文翻译

    sugar, syrup; malt sugar; sticky

    方言集汇

    ◎ 粤语:ci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