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习

lì xí [ li xi]
繁体 隸習
注音 ㄌ一ˋ ㄒ一ˊ

词语释义

研习,练习。隶,通"肄"。

词语解释

  1. 研习,练习。隶,通“ 肄 ”。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审音》:“俺将此词送到 杜秋娘 别院,隶习一番,明日霍王登高,便用此曲进酒。”

引证解释

⒈ 研习,练习。隶,通“肄”。

明汤显祖《紫箫记·审音》:“俺将此词送到杜秋娘别院,隶习一番,明日霍王登高,便用此曲进酒。”

隶习的网络释义

隶习

  • 隶习,读音lì xí,汉语词语,指研习,练习。
  • 汉字详情

    [li]
    部首: 807
    笔画: 8
    五笔: VI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LE
    四角: 509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隶:又樆尾会意。本义:逮、捕、追及)

    (2) 同本义

    隶,及也,从又从尾省,又持尾者从后及之也。——《说文》

    (3) 跟从;附属

    隶而从者。——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不隶于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4) 又如:隶事(以故事相互隶属)

    (5) 通“离”。流离

    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汉书·叙传·王命论》

    (6) 通“肄”

    (7) 检查

    关东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史记·酷吏列传》

    (8) 练习

    廼令群臣习隶。——《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名词

    (1) 中囯古代对一种奴隶或差役的称谓

    輿臣隶,隶臣僚。——《左传》

    皆得以隶使之。——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甿隶之人。——汉· 贾谊《过秦论》

    欲效野夫贱隶。——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出入必輿隶。

    (2) 又如: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因罪被罚为官奴而从事劳役的人);隶仆(仆役);隶户(被没入为奴隶的人家);隶农(农奴,佃户,代耕农)

    (3) 特指衙役 。如:皂隶

    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即隶书(秦书八体之一。又名“八分体”。相传为秦人程邈所作,由小篆省简变化而成) 。如:隸絶(善于写隸书的高手);隸習(練習,演習);隸篆(隸書與小篆)

    英文翻译

    subservient; servant; KangXi radical 171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羊至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jiih/jihji
    [xi]
    部首: 106
    笔画: 3
    五笔: NU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IM
    四角: 171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 同本义

    習,数飞也。——《说文》

    鹰乃学习。——《礼记·月令》

    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晋· 左思《咏史》

    (3) 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象下传》

    是皆习民数者也。——《国 语·周语》。注;“习,简习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4) 又如: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5) 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战国策·秦策》

    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战国策》

    皆通习之。——唐· 韩愈《师说》

    益习其声。——唐· 柳宗元《三戒》

    不习水战。——《资治通鉴》

    习见习闻。——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习方俗

    (6) 又如: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7) 学习

    始习于大豆。——《吕氏春秋·造父》。注:“学也。”

    习其句读。——唐· 韩愈《师说》

    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8) 又如: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9) 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管子》

    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商君法·战法》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习水土。——《资治通鉴》

    家人习奢。

    习于钟鼓。——宋· 苏轼《教战守》

    (10) 又如: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11) 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大戴礼记》

    (12) 又如: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13) 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论衡·本性》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名词

    (1) 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荀子·大略》

    (2) 又如: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3) 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韩非子·孤愤》

    (4) 又如: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副词

    (1)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2) 又如: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英文翻译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p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