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衰败;毁败。
唐 白居易 《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 宋 欧阳修 《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
消失;消沉。
宋 司马光 《和景文议交绝句》:“邇来友义渐隳頽,直谅多闻贵不回。”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寡人据于蒺藜,入于幽谷,颜色憔悴,志气隳頽。” 郭沫若 《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的性格已为她隳颓,我的灵肉已为她糜烂,我的事业已为她抛掷,我的家庭已为她离散了。”
引证解释
⒈ 衰败;毁败。
引唐白居易《短歌行》之一:“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頽。”
宋欧阳修《论盗贼事宜札子》:“又见国家纲纪隳頽,法令宽弛,赏罚不立,善恶不分,体弱势危,可忧可惧。”
⒉ 消失;消沉。
引宋司马光《和景文议交绝句》:“邇来友义渐隳頽,直谅多闻贵不回。”
明梁辰鱼《浣纱记·放归》:“寡人据于蒺藜,入于幽谷,颜色憔悴,志气隳頽。”
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我的性格已为她隳颓,我的灵肉已为她糜烂,我的事业已为她抛掷,我的家庭已为她离散了。”
隳颓的网络释义
隳颓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huī
动词
(1) 毁坏城墙或山头;毁坏
隳名城。——汉· 贾谊《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2) 又如:隳堕(毁坏;动摇);隳突(骚扰);隳圮(倾坍;倒塌);隳名(隐姓埋名)
duò
(1) 怠惰。通“惰” 。如:隳惰(懈怠);隳慢(怠惰;怠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i1 tui3 [客英字典] fui1 [台湾四县腔] fi1 tui3 [梅县腔] fi1 to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隓 | 許規 | 曉 | 支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支A | xĭwe | hjye/xve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页(
),从秃。页,人头。本义:头秃。原作“穨”)(2) 同本义。本作“跕”
穨,秃貌。从秃,贵声。——《说文》。字亦作颓。
颓,首秃也。——《六书故》
(3) 委靡,消沉
颓然乎其间。(颓然,形容醉倒的样子。)——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颓卒(委靡衰老的士卒);颓思(颓丧的心意);颓尔(厌伏不振貌);颓堕委靡(体力精神衰退不振)
(5) 衰老。如:颓塌(衰老);颓年(老年;暮年);颓龄(衰年;垂暮之年);颓颜(犹衰颜。容颜衰老)
(6) 詈词。恶劣之意
今日颓天,百般的难得晚。——元· 王实甫《西厢记》
动词
(1) 下坠。也作“隤”
泰山其颓乎?——《礼记·檀弓上》
嗣业是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新唐书》
(2) 也指暴风从上而下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诗·小雅·谷风》
焚轮谓之颓。——《尔雅》。李注:“暴风从上下降谓之颓。颓,下也。”
颓乎其顺也。——《礼记·檀弓》
(3) 倾斜;衰败
尻欲颓而方。——《齐民要术》。石声汉校释:“臀部要斜下,要方正。”
(4) 坍塌,崩坏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明· 汤显祖《牡丹亭·惊梦》
(5) 又如:颓剥(颓坏剥落);颓云(坠落的云);颓垣(倾塌的墙);颓唐(陨坠貌);颓关(倾塌缺损);颓裂(崩裂)
(6) 衰微;衰败;敝败
晋风日已颓。—— 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陈寿《隆中对》
风俗颓弊。——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7) 又如:颓惰(懈怠;堕落);颓陵(衰替);颓法(敝败的法典);颓败(犹败坏);颓坏(败坏);颓亏(衰败缺损);颓毁(毁坏);颓替(犹陵夷;衰颓);颓弛(脱落;弃置)
(8) 水向下流 。如:颓波(水波下泻)
名词
(1) 雄马生殖器
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元· 马致远《耍孩儿》
(2) 颊下
颓,颊下。——《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