隍鹿
注音
ㄏㄨㄤˊ ㄌㄨˋ
词语释义
《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因以"隍鹿"喻梦幻虚无。
词语解释
《列子·周穆王》:“ 郑 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后因以“隍鹿”喻梦幻虚无。
宋 文天祥 《挽龚用和》诗:“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亦作“ 隍下鹿 ”。 王德锺 《十九岁述怀》诗之二:“得失浑忘隍下鹿,餐眠应笑栅中豚。”参见“ 覆鹿寻蕉 ”。
引证解释
⒈ 参见“覆鹿寻蕉”。参见“覆鹿寻蕉”。
引《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於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之见之也,遽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涂而咏其事,傍人有闻者,用其言而取之。”
后因以“隍鹿”喻梦幻虚无。 宋文天祥《挽龚用和》诗:“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
亦作“隍下鹿”。 王德锺《十九岁述怀》诗之二:“得失浑忘隍下鹿,餐眠应笑栅中豚。”
隍鹿的网络释义
隍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皇声。本义:没有水的护城壕) 同本义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说文》
城复干隍。——《易·泰》
(2) 又如:隍陴(城壕与女墙);隍阱(城壕、陷坑);隍堑(城壕)
英文翻译
dry ditch, dry moat
方言集汇
◎ 粤语:wo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宝安腔]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 潮州话:huang5 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ong2 [宝安腔] fong2 [梅县腔] fong2 [客英字典] fong2 [台湾四县腔] fong2 [客语拼音字汇] fong2
◎ 潮州话:huang5 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黃 | 胡光 | 匣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ɣuɑŋ | ghuang/h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