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

lóng qǐ [ long qi]
注音 ㄌㄨㄥˊ ㄑ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隆起 lóngqǐ

(1) 高出其他物体之上

在他上面不远之处隆起一个小山尖
rise

(2) 膨胀;鼓起

他那宽大的罩衫在他四周隆起
swell;bulge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凸起来。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火山爆发的强大力量使整个地区的土地隆起。
2、不要过多地俯曲或者隆起肩膀,如果可能的话,活动一下你的双腿。
3、过去的地质进程,如大西洋的开放和落基山脉隆起,可能对中西部产生了挤压。
4、由此产生的应力被压存了数百万年,直到隆起伴随着密西西比的侵蚀导致下面的旧断层松脱释放。
5、单一型陨石坑相对较小,呈碗状,而复合型陨石坑则较大,中央隆起边缘突降。
6、要改变这个状况,你就得保证你的电脑屏幕要摆在合适的位置上,你在锻炼时候可以不必压低身体或者隆起身体去看它。
7、对于形成的原因,一开始认为是陨星的撞击造成的,但现在地质学家认为是地壳隆起和腐蚀的结果。
8、自然界中许多东西都会留下类似的圆形轨迹,包括火山活动和(圆形)地台隆起。
9、放在手中你可能会感觉到手机背部有轻微的隆起。
10、科学家们认为是强烈的地震,使得这一地区的海底向上隆起,出了水面,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它越来越高,形成了陆地和山脉。
11、我有一个大大的头,前肩上面有个隆起和一个尖锐突出的角。
12、云层快速地改变它们形状,就会经常增加出现由一些隆起物,泡芙和缕缕云丝所组合、看起来像一张人面的机会。
13、鹿群跨过远处隆起的山脊,象溪流一样冲刷而下。
14、月亮峰附近,隆起的泥炭和黑色水潭、酸性水形成有图案的泥炭地。
15、由于这种相对急剧的卸重作用,地壳反弹回升,从先前位置略微隆起。
16、这样的结果是,由于地球更快的自转速度,月球所造成的地球潮汐隆起实际上在月球拉力点的前面。
17、她慢慢地将手从脖子滑到左边乳头上方软软隆起的地方.
18、希刺克厉夫走向前,把他提起来,靠在一个隆起的草堆上。
19、街对面的那个女人从春天起渐渐隆起了腹部。
20、那一刻,那些月球潮汐隆起与地球成一线,其自转不再放缓:月球被地球潮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是月球的同一面。
21、因此,中华文明的形成不仅与长江、黄河等流域有关,而且与青藏高原的剧烈隆起有密切关系。
22、将近一半的样本培育出带鞭毛(一种精子用来游动的尾状隆起物)的细胞。
23、在这之后两个月间,北侧山体变形并出现一个巨大的隆起——这是底部岩浆上涌,岩石被推起来的标志。
24、NGC5866是一个透镜状的星系。它与我们银河系相类似,很像一张中央隆起,周边平坦的光碟,只不过缺少几条起装饰作用的螺旋臂。
25、克里赛特-2上搭载的另一个探测器将会测定冰层的形状,使有关人员能够对南极冰盖和格林兰岛冰层边缘的倾斜和隆起进行研究。

隆起的国语词典

高起、突起。

隆起的网络释义

隆起

  • 隆起:隆起,高出其他物体之上。
  • 隆起:骨或某些器官的一般突起,又称隆凸
  • 隆起的翻译

    英语: to swell, to bulge
    法语: se gonfler, se bomber

    隆起造句

    她的小鼻子微微隆起,显得又稚气,又逗人。
    到震旦纪时期,又经历了著名的“五台隆起”运动,形成了华北地区最雄浑壮伟的山地。
    由于箕状凹陷的扭转沉降效应,盆地陡坡、缓坡、边坡及低隆起,都是形成地层油藏的有利地区,而反旋回岩相带则是这些地区中的重点勘探对象。
    物源来自伊盟隆起,受板块碰撞作用影响,物源区差异性抬升明显,具东西分区的特征。
    瓠果,扁球形、壶形、圆柱形等,表面有纵沟和隆起,光滑或有瘤状突起。
    他的圆滚滚的大肚子高高隆起,像一口上百人煮饭用的大锅反扣在他的身上。
    而且第四式手印捏起之时,手掌上的筋络会尽数隆起,手掌变得遒劲有力,这种特殊的发劲技巧使得云潇抓握之力凭空增强了三成不止。
    大约一米七二的高挑身材,瓜子脸蛋,小麦色的皮肤,一身警服也丝毫不能掩盖其型的诱人身材,胸前两团隆起呼之欲出,最令人遐想的是两条修长的大腿。
    康滇地轴中部为台背斜隆起,大面积出露地台基底。
    和脸一样,手的特征也是算命师的工具,其中的要害因素是“掌丘”,也就是手掌隆起的部分,以及介于之间的低陷部份的大小和外形。
    古隆起形成后,在漫长的地史演化过程中,受不同时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研究了绵羊皮中的疤状隆起,肋条纹及疤痕的组织结构。
    浅棕色的火山灰在慢慢隆起的熔岩穹丘上呈现羽毛状,火山周围的植被被染成了红色。
    塔中、塔北及柯坪三大古隆起控制着沥青砂岩的分布。
    鲸鱼图片美术馆白色的隆起物在一条脊美鲸的头部是皮肤磨损称为老茧皮。
    在全球化时代高峰的山脚,日夜奔涌着中华民族自亘古至未来的逝水滔滔汩汩;在五千年历史的大河之滨,左右耸立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隆起的峨峨巍巍。
    没过多久,那些隆起的灰烬消失了,莫高雷又回复成为曾经的肥沃草场。
    说明了地幔隆起可在盆地区产生拉张环境,正是这种拉张应力场导致了地裂缝的产生。
    这种生物多样性是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以其环境为生存条件,因而比较独特,不乏特有种、珍禽异兽、名贵药材和受到国家保护的物种。
    黄龙沟是一条由南向北,逐渐隆起的钙华体山脊,地势极像一条昂首腾跃的巨龙,歇息在雪峰冰川晶莹的怀抱中。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T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HEM
    四角: 77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高)

    (2) 丰大;高

    隆,丰大也。——《说文》

    宛中隆。——《尔雅·释山》。注:“山中央高。”

    虽隆薛之城。——《战国策·齐策一》

    隆准而龙颜。——《史记·高祖纪》

    段干木之隆。——《吕氏春秋·秋期贤》

    降冲以攻。——《淮南子·泛论》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隆穷(隆起的样子);隆颓(高低不平的样子);隆岳(高山);隆恩(皇帝给予的特大的恩典)

    (4) 国家逢勃发展;隆盛

    陛下都洛阳,岂欲与 周室比隆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室之隆。——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兴隆(兴盛);隆替(兴废);隆替无步(即好坏各不相关)

    (6) 丰厚 。如:隆杀(指尊卑、厚薄之别);隆眄(即厚顾,器重);隆爱(厚爱);隆遇(优厚的待遇)

    (7) 指程度深

    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隆情厚谊(情谊深厚);隆寒(严寒,酷寒);隆冬

    动词

    (1) 升高;增高

    虽隆薛之城至于天,犹之无益也。——《战国策》

    (2) 又如:隆平(升平)

    (3) 尊崇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4) 又如:隆礼(重用;重视);隆德(尊德,崇高的品德);隆贵(尊贵,显贵)

    (5) 高出;高起

    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6) 使成长

    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汉书》

    (7) 使兴盛

    隆国保家。——房玄龄《晋书》

    克定天下,以隆王室。——曹操《褒枣祗令》

    (8) 假借为“降”。下,落

    天命融隆火。——《墨子·非攻下》

    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庄子·天运》

    毋犯天之隆。——《管子·轻重己》

    象词

    (1) 常用于雷声或炮声

    枪声隆然。——《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黄洋界上炮声隆

    英文翻译

    prosperous, plentiful,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ung2 [东莞腔] lung2 [海陆丰腔] lung2 [陆丰腔] lun3 [客语拼音字汇] lung2 [宝安腔] lung2 [台湾四县腔] lung2 [梅县腔] lung2 [客英字典] l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中東三平聲開口三等liunglĭuŋ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