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寒

lóng hán [ long han]
注音 ㄌㄨㄥˊ ㄏㄢˊ

词语释义

严寒;天气极冷: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词语解释

  1. 严寒。

    三国 魏 曹操 《土不同》诗:“乡土不同, 河 朔隆寒。”《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唐 韩愈 《苦寒》诗:“隆寒夺春序, 顓頊 固不廉。”

引证解释

⒈ 严寒。

三国魏曹操《土不同》诗:“乡土不同, 河朔隆寒。”
《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唐韩愈《苦寒》诗:“隆寒夺春序, 顓頊固不廉。”

隆寒的国语词典

严寒。

隆寒的网络释义

隆寒

  • 三国 魏 曹操 《土不同》诗:“乡土不同, 河 朔隆寒。”《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唐 韩愈 《苦寒》诗:“隆寒夺春序, 颛顼 固不廉。”
  • 汉字详情

    lóng [long]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TG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HEM
    四角: 77215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生,降省声。本义:高)

    (2) 丰大;高

    隆,丰大也。——《说文》

    宛中隆。——《尔雅·释山》。注:“山中央高。”

    虽隆薛之城。——《战国策·齐策一》

    隆准而龙颜。——《史记·高祖纪》

    段干木之隆。——《吕氏春秋·秋期贤》

    降冲以攻。——《淮南子·泛论》

    德隆望尊。——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隆穷(隆起的样子);隆颓(高低不平的样子);隆岳(高山);隆恩(皇帝给予的特大的恩典)

    (4) 国家逢勃发展;隆盛

    陛下都洛阳,岂欲与 周室比隆哉?——《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室之隆。—— 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兴隆(兴盛);隆替(兴废);隆替无步(即好坏各不相关)

    (6) 丰厚 。如:隆杀(指尊卑、厚薄之别);隆眄(即厚顾,器重);隆爱(厚爱);隆遇(优厚的待遇)

    (7) 指程度深

    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隆情厚谊(情谊深厚);隆寒(严寒,酷寒);隆冬

    动词

    (1) 升高;增高

    虽隆薛之城至于天,犹之无益也。——《战国策》

    (2) 又如:隆平(升平)

    (3) 尊崇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

    (4) 又如:隆礼(重用;重视);隆德(尊德,崇高的品德);隆贵(尊贵,显贵)

    (5) 高出;高起

    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后汉书·张衡传》

    (6) 使成长

    臣莽夙夜养育隆就孺子。——《汉书》

    (7) 使兴盛

    隆国保家。——房玄龄《晋书》

    克定天下,以隆王室。——曹操《褒枣祗令》

    (8) 假借为“降”。下,落

    天命融隆火。——《墨子·非攻下》

    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庄子·天运》

    毋犯天之隆。——《管子·轻重己》

    象词

    (1) 常用于雷声或炮声

    枪声隆然。——《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黄洋界上炮声隆

    英文翻译

    prosperous, plentiful, abundant

    方言集汇

    ◎ 粤语:lu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ung2 [东莞腔] lung2 [海陆丰腔] lung2 [陆丰腔] lun3 [客语拼音字汇] lung2 [宝安腔] lung2 [台湾四县腔] lung2 [梅县腔] lung2 [客英字典] l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中東三平聲開口三等liunglĭuŋ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