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郁

táo yù [ tao yu]
繁体 陶鬱
注音 ㄊㄠˊ ㄩˋ

词语释义

郁结。

词语解释

  1. 郁结。

    晋 挚虞 《思游赋》:“戚溽暑之陶鬱兮,余安能乎留斯?”

引证解释

⒈ 郁结。

晋挚虞《思游赋》:“戚溽暑之陶鬱兮,余安能乎留斯?”

陶郁的网络释义

陶郁

  • 陶郁,是汉语词汇,解释是郁结。
  • 汉字详情

    táo,yáo [tao,yao]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QRM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POU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áo

    名词

    (1) (形声。从阜,匋( táo)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3)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4)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5)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6) 烧制陶器的匠人 。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7) 姓

    动词

    (1) 制作瓦器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2)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3) 陶冶,化育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4)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5) 烤灼,炎炽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6) 除去 。如:陶洗(革除;涤除)

    (7) 毁谤 。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容词

    (1) 快乐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yáo

    名词

    (1) 通“窑”。窑灶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英文翻译

    pottery, ceramics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2 to2 rau2 [客英字典] jau2 tau2 [沙头角腔] tau2 [梅县腔] tau2 jau2 [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au2 to2 jeu2 j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陆丰腔] jau3 to3 [宝安腔] tau2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
    [yu]
    部首: 212
    笔画: 8
    五笔: DE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NL
    四角: 47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郁夷

    郁,右扶风郁夷也。从邑,有声。——《说文》

    (2) 古地名。汉置县。在今陕西省陇县西

    (3)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

    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斫者谓之朴。——《论衡》

    (4) 又如:郁朴(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或未加工的木料,借喻缺乏教养的人)

    形容词

    (1) 文采美盛

    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论语·八佾》

    纷郁郁其远承兮。——《楚辞·九章·思美人》

    (2) 又如:郁郁桓桓(文采明盛、勇武出众的样子)

    (3) 丰盛

    蜜房郁毓被其阜。——左思《蜀都赋》。注:“盛多也。”

    (4) 又如:郁毓(丰盛的样子);郁霭(云彩盛多的样子)

    (5) 美好 。如:郁穆(和穆美好的样子)

    (6) 香气浓郁

    践椒涂之郁烈。——曹植《洛神赋》

    (7) 又如:郁芬(浓烈的香气);郁攸(火气;灼热之气);郁郁青青(香气馥郁,青葱繁茂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声。从邑,有声。“郁”本是地名,又作姓。“鬱”为形声,从林,鬱( )省声。本义:繁盛的样子)

    (2) 同本义

    鬱,木丛生也。——《说文》

    郁彼北林。——《诗·秦风·晨风》

    郁郁园中柳。——《古诗》。注:“茂盛也。”

    桑榆郁相望,邑里多鸡鸣。——唐· 王维《赠房卢氏琯》

    (3) 又如:郁秀(茂密秀丽);郁茀(郁勃。茂盛的样子);郁茂(茂盛)

    (4) 隆盛;繁多

    洛阳云树郁崔嵬。——元· 杨果《洛阳怀古》

    (5) 又如:郁盎(旺盛,引申为久长);郁绿(深绿);郁翠(苍翠,浓绿);郁雾(浓雾)

    (6) 忧郁

    故乐愈侈,而民愈郁,国愈乱。——《淮南子·泛论训》

    (7) 又如:郁尼(郁悒不申);郁邑(郁悒);郁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郁沉(忧郁沉闷)

    动词

    (1) 积聚

    郁浊困滞。——《管子·中匡》

    (2) 又如:郁酿(积聚掺和);郁黑(因湿热郁积而变黑);郁伏(蕴藏隐伏);郁聿(蕴积);郁浃(蕴结满溢);郁云(积云)

    (3) 怨恨;愤怒

    或有宛足郁怒。——傅毅《舞赋》

    (4) 又如:郁伊(忧愤郁结);郁怨(怨恨郁结)

    (5) 郁积,阻滞

    精气郁也。——《吕氏春秋》。注:“不通也。”

    郁湮不育。——《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滞也。”

    忠良切言皆郁于胸。——《汉书·路温舒传》

    (6) 又如:郁陶(忧思郁积,思念的样子);郁噎(阻塞,郁积)

    英文翻译

    sweet smelling, rich in aroma; (Cant.) to move, hit

    方言集汇

    ◎ 粤语:juk1 jy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uk7 hiuk7 [客英字典] jut7 [梅县腔] juk7 [陆丰腔] juk8 [东莞腔] juk7 [宝安腔] juk7 [台湾四县腔] juk7 hiuk7 [客语拼音字汇] yug5
    ◎ 潮州话:hiog4(hiok) ug4(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六屋三入聲開口三等ʔĭukqiuk/i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