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匏

táo páo [ tao pao]
注音 ㄊㄠˊ ㄆㄠˊ

词语释义

1.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 2.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3.指古代乐器。 4.比喻教化。

词语解释

  1. 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

    《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孔颖达 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

  2. 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汉 班固 《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宋 苏辙 《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 清 黄宗羲 《<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

  3. 指古代乐器。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4. 比喻教化。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輦路,就我陶匏。”

引证解释

⒈ 陶制的尊、簋、俎豆和壶等器皿。

《礼记·郊特牲》:“扫地而祭,於其质也,器用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
孔颖达疏:“陶谓瓦器,谓酒尊及豆簋之属,故《周礼》旊人为簋。匏谓酒爵。”

⒉ 泛指实用而合于古制的器用。

汉班固《东都赋》:“女脩织絍,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
宋苏辙《代南京留守贺南郊表》:“藁秸陶匏,致精微於德产;牺牲玉帛,来职贡於多方。”
清黄宗羲《<陆石溪先生文集>序》:“圜丘祭器,先生以为器用陶匏,牺尊则製作像牛,穴背置酒。”

⒊ 指古代乐器。

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譬陶匏异器,并为入耳之虞;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

⒋ 比喻教化。

唐元稹《郊天日五色祥云赋》:“苟顺夫人理之父子君臣,安知夫云物之赤黄苍黑?进我輦路,就我陶匏。”

陶匏的网络释义

陶匏

  • 古代一种陶质礼器。《礼记·郊特牲》:“器用陶匏,尚礼然也。”1973年山西闻喜县邱家庄战国墓葬中出土一件陶匏,通高30厘米、口径4厘米、鸟兽盖高9厘米,形似壶,盖形象一鸟头。匏,是葫芦的一种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中的壶就是从匏瓜造型演化而来。
  • 汉字详情

    táo,yáo [tao,yao]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QRM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POU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áo

    名词

    (1) (形声。从阜,匋( táo)声,阜,土山。从“阜”,与土有关。本义:陶丘)

    (2) 同本义。本为两重的山丘,后为地名专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因陶丘在定陶,故定陶亦省称陶

    陶,再成丘也。——《说文》

    再成为陶丘。——《尔雅》。孙注:“形如累两盆。”

    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作之,如陶灶也。——《释名》

    在济阴,《夏书》曰,东至于 陶丘北, 陶丘有 尧城,尧尝所居,故 尧号 陶唐氏。——《说文》

    (3) 又如:陶丘(重叠的山丘)

    (4) 瓦器,陶器

    器用陶匏。——《礼记·郊特牲》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吕氏春秋·仲冬纪》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治。——《孟子·滕文公上》。朱注:“陶,为甑者;冶,为釜铁者。”

    (5) 又如:彩陶(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白陶(殷代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陶甓(陶砖);陶桴(陶瓦与木棍)

    (6) 烧制陶器的匠人 。如:陶匠(陶工与木匠;亦专指陶工);陶冶(陶工与铸工)

    (7) 姓

    动词

    (1) 制作瓦器

    陶,作瓦器也。——《玉篇》

    陶子河滨。——《吕氏春秋·慎人》

    譬若陶人之埏埴。——《淮南子·精神》

    万室之国,一人陶。——《孟子·告子下》

    (2) 又如:陶渔(制陶与捕鱼);陶钧(制陶用的转轮);陶埴(烧制砖瓦);陶俑(古代陪葬用的陶制偶人);陶人(陶工,陶师,陶家。烧制陶器的匠人)

    (3) 陶冶,化育

    文王能陶冶天下之士。——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延师择友,陶成佳士。——范景文《贺王甥申之首入泮宫序》

    (4) 又如:陶熔(培养教育);陶成(培养,教晦);陶写(抒发,陶冶);陶化(陶铸化育);陶育(造就化育)

    (5) 烤灼,炎炽

    跻日中于昆吾兮,憩炎天之所陶。——《后汉书》

    (6) 除去 。如:陶洗(革除;涤除)

    (7) 毁谤 。如:陶诞(毁谤夸诞)

    形容词

    (1) 快乐

    共陶暮春时。——《文选·谢灵运·酬从弟惠连》

    何以称这情,浊酒且自陶。——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2) 又如:陶春(使人快乐的春天);陶欣(快乐欣喜);陶煦(和乐的样子)

    yáo

    名词

    (1) 通“窑”。窑灶

    《集训》:“陶,烧瓦器土室也。”——《一切经音义》

    (2) 另见 táo

    英文翻译

    pottery, ceramics

    方言集汇

    ◎ 粤语:jiu4 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au2 to2 rau2 [客英字典] jau2 tau2 [沙头角腔] tau2 [梅县腔] tau2 jau2 [东莞腔] tau2 [台湾四县腔] tau2 to2 jeu2 jau2 [客语拼音字汇] tau2 to2 [陆丰腔] jau3 to3 [宝安腔] tau2
    ◎ 潮州话:t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餘昭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jeujĭɛu
    páo [pao]
    部首: 308
    笔画: 11
    五笔: DF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SPRU
    四角: 4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包从瓠省。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 )葫芦。省:即省形,选取“瓠”字形体的一部分“夸”,与“包”会合成义。本义:葫芦的一种,即匏瓜)

    (2) 同本义

    匏,瓠也。——《说文》

    匏有苦叶。——《诗·邶风·匏有苦叶》

    吾岂匏瓜也哉?——《论语·阳货》

    其器陶匏。——《汉书·郊祀志下》

    英文翻译

    gourd; musica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paau4
    ◎ 客家话:[梅县腔] pau2 [海陆丰腔] pau2 [客英字典] pau2 [宝安腔] pau2 [客语拼音字汇] pau2 po2 [台湾四县腔] pau2 [陆丰腔] pau3
    ◎ 潮州话:颇欧5(袍)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薄交平聲開口二等bʰaubrau/beau

    陶匏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