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陆

líng lù [ ling lu]
繁体 陵陸
注音 ㄌ一ㄥˊ ㄌㄨˋ

词语释义

山陵与平地。

词语解释

  1. 山陵与平地。

    《管子·地图》:“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

引证解释

⒈ 山陵与平地。

《管子·地图》:“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
汉桓宽《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

陵陆的网络释义

陵陆

  • líng lù ㄌㄧㄥˊ ㄌㄨˋ
  • 陵陆(陵陆)
  • 山陵与平地。《管子·地图》:“名山、通谷、经川、陵陆、丘阜之所在,苴草、林木、蒲苇之所茂,道里之远近,城郭之大小,名邑、废邑、困殖之地,必尽知之。”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
  •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GCE
    四角: 7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动词

    (1) 升,登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英文翻译

    hill, mound; mausoleum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沙头角腔] lin2 [宝安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陆丰腔] lin3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ĭəŋling/liong
    lù,liù [lu,li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F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QU
    四角: 75272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liù

    英文翻译

    land, continental; army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