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

líng mù [ ling mu]
注音 ㄌ一ㄥˊ ㄇㄨ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陵墓 língmù

(1) 领袖、烈士、知名人士或帝王及后妃的坟墓

mausoleum; magnificent and monumental tomb

词语解释

  1. 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汉 张衡 《西京赋》:“若歷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逝慙陵墓,存愧闕庭。”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二·葬》:“胡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十一:“ 乾州 武则天 陵墓,遇客题诗訕笑者,必有风雷之异。” 李瑛 《一月的哀思·三》诗:“敬爱的 周总理 呀,你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

引证解释

⒈ 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

汉张衡《西京赋》:“若歷世而长存,何遽营乎陵墓。”
三国魏曹植《责躬》诗:“逝慙陵墓,存愧闕庭。”
明郎瑛《七修类稿·义理二·葬》:“胡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一:“乾州武则天陵墓,遇客题诗訕笑者,必有风雷之异。”
李瑛《一月的哀思·三》诗:“敬爱的周总理呀,你没有陵墓,没有碑文,你的名字却镌刻在亿万人心里。”

陵墓的国语词典

帝王或诸侯的坟墓。

陵墓的网络释义

陵墓

  • 陵墓:指帝王、诸侯的坟墓。现多指领袖或先烈的坟地。亦泛指坟墓。中国古代习用土葬,以秦始皇陵为代表。
  • 陵墓的翻译

    英语: tomb, mausoleum
    德语: Grabmal, Grab (S)​, Mausole (S)​
    法语: tombeau

    陵墓造句

    没错,这里是西汉广陵国王的陵墓。
    北郊邙山上有中国最大的古墓群,主要是皇家陵墓,最远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
    不过,我要请孙先生帮一个忙,请你把福善公主岭、四娘山、东西风凰岭的风水看看,是否这里真有一个公主陵墓?
    秦始皇殉葬夜明珠,在陵墓中“以代膏烛”。
    两黄旗的大臣都是多尔衮亲信,索尼都守陵墓去了,鳌拜当了老百姓,图尔格、图赖也死了几年了。
    这座陵墓有三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里面的金器、象牙、木雕等陪葬品超过五千件,泰晤士报曾发表社评,将它誉为“现代人发掘出的最伟大的宝藏”。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后魂归何处?成吉思汗陵墓谜案。
    明初宫廷建筑所用琉璃瓦,在陵墓照壁、宗教庙宇、佛塔供器以及器具饰件中,很多都用到琉璃制品。
    早春某夜,她提着一只未点燃的蜡烛灯笼走进陵墓,穿过地下陵墓径直走到红岩石门起左手第二条走道。
    奥古斯都大帝把这里建成了他的陵墓。
    干尸腐臭传千里,世事难料金陵墓。
    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卡特相信,这只金丝雀将会指引他们找到陵墓的所在。
    在这一方陵墓面前跪着一群人,这群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正在那里撕心裂肺地痛哭着,其悲伤之态让萧让不禁为之扼腕长叹。
    宁风与余馨月瞪大了眼睛,小嘴长得老大!整个陵墓,并没有像书籍记载,珍宝无数,有的,只是一片银茫茫的小世界。
    清东陵作为一座皇家陵墓,与清朝宫廷的兴衰紧密相关。
    这不,京城百姓听说要掘傅太后的陵墓,也不用官府差使,成千上万的人都自携械具奔渭陵挖土开穴去了。
    八月一日,挥剑自刎、奄奄一息的安东尼被人抬到克里欧佩特拉的陵墓中。在那里,安东尼轻啜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口酒,在女王的怀中死去。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没有留下皇陵的朝代,到目前为止所有蒙古大汗和皇族的陵墓都渺无踪迹,给后世留下无数千古谜团。
    陵墓内除了曹操本人预先准备的四箱送终衣服,以及质朴无华的陶制明器,没有金玉珠宝铜铁之累的陪葬品。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B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GCE
    四角: 742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 líng)声。本义:大土山)

    (2)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3) 又

    循陵而走。

    (4)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丘陵地)

    (5)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昭陵。——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举一滴可包陵谷。——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其南陵,其北陵;陵屋(帝王墓地的建筑);陵田(陵墓旁的田地);陵表(墓碑;墓表);陵户(看守帝王陵墓的人);陵寝;陵庙

    (7) 山,山头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孙子·军争》

    山无陵,江水为竭。——《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

    (8) 姓。如:陵尹(复姓)

    动词

    (1) 升,登

    陵重巘。——张衡《西京赋》

    (2) 又如:陵云(升上云霄。比喻超尘绝俗或神仙的境界);陵霄(升上云霄。比喻志气高远。通凌云)

    (3) 超越,逾越

    陵水经地。——《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陵忽(超越;欺侮);陵架(超越其上);陵越(超越。也作凌越);凌迈(超越)

    (5) 欺侮;欺压

    在上位,不陵下。——《礼记》

    为巡缴所陵。——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见陵之耻。——《战国策·燕策》

    修成子仲骄恣陵折,吏民皆患苦之。——《加急记·外戚世家》

    (6) 又如:陵折(欺压,折辱);陵虐(欺侮虐待。也作凌虐);陵侮(欺侮)

    (7) 日渐衰微

    帝王之道,日以陵夷。——《汉书·成帝纪》

    (8) 又如:陵夷(渐次衰颓。同陵迟);陵弛(渐次衰颓、废弛)

    (9) 凌驾

    (宁成)好气,为人小吏,必陵其长吏。——《史记·酷吏列传》

    (10) 又如:凌架(凌驾);陵跨(跨越;凌驾)

    英文翻译

    hill, mound; mausoleum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沙头角腔] lin2 [宝安腔] lin2 [客英字典] lin2 [陆丰腔] lin3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ĭəŋling/liong
    [mu]
    部首: 334
    笔画: 13
    五笔: AJDF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TAKG
    四角: 44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莫声。本义:上古时期凡掘塘穴葬棺木,盖土与堆平,不植树者称墓。泛指坟墓)

    (2) 同本义。后不加区别,统称作墓

    墓,丘也。——《说文》

    墓,冢也。——《广雅》

    墓,土也。——《论衡·讥日》

    冢茔之地。——《周礼·墓大夫》注

    适墓不登垄。——《礼记·曲礼》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注:“墓谓兆域,今之封茔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古诗十九首》

    古也墓而不坟。——《礼记·檀弓上》

    且立石于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如:墓庐(墓旁的房屋);墓隧(墓前或墓室前的甬道);墓堂(坟墓前的祭堂);墓庭(坟墓周围的庭院)

    (4) 墓地 。如:墓厉(茔地周围界域的标志);墓工(旧指以看风水择墓地为职业的人);墓邻(相邻墓地的墓主);墓亭(墓地上的碑亭)

    (5) 墓志 。如:墓石(墓志;墓碑);墓文(墓志);墓铭(刻在石上埋入坟中的文字);墓刻(指墓碑上的刻文)

    (6) 宏伟的陵墓 。如:烈士墓;墓阙(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

    动词

    (1) 葬

    因以宜阳郭为墓。——《战国策·秦策》。注:“葬也。”

    去今之墓而葬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墓穴(埋棺材的坑穴);墓俑(殉葬用的偶像)

    英文翻译

    grave, tomb

    方言集汇

    ◎ 粤语:m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u5 [梅县腔] mu5 [东莞腔] mu5 [客英字典] mu5 [台湾四县腔] mu5 [客语拼音字汇] mu4 [宝安腔] mu5 [沙头角腔] mu5 [陆丰腔] mu6
    ◎ 潮州话:mo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莫故去聲開口一等mumoh/mu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