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犹碌碌。无所作为貌。
《后汉书·马援传》:“ 季孟 ( 隗嚣 字)尝折愧 子阳 ( 公孙述 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李贤 注:“陆陆犹碌碌也。” 宋 陆游 《山堂陆先生墓志铭》:“ 象山 晚为朝士,陆陆百寮底,旋復斥死。” 清 王士禛 《漫兴》诗之二:“陆陆将谁附,苍苍逈不迷。”
象声词。
汉 扬雄 《太玄·法》:“繘陆陆,缾窴腹,井潢洋,终不得食。” 司马光 集注:“陆陆,索下貌。”
引证解释
⒈ 犹碌碌。无所作为貌。
引《后汉书·马援传》:“季孟(隗嚣字)尝折愧子阳(公孙述字)而不受其爵,今更共陆陆,欲往附之,将难为颜乎?”
李贤注:“陆陆犹碌碌也。”
宋陆游《山堂陆先生墓志铭》:“象山晚为朝士,陆陆百寮底,旋復斥死。”
清王士禛《漫兴》诗之二:“陆陆将谁附,苍苍逈不迷。”
⒉ 象声词。
引汉扬雄《太玄·法》:“繘陆陆,缾窴腹,井潢洋,终不得食。”
司马光集注:“陆陆,索下貌。”
陆陆的网络释义
陆陆
陆陆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lù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lù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