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钞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从陆路抄掠。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司马宣王 谓 曹爽 ﹞曰:‘设令贼二万人断 沔水 ,三万人与 沔 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 柤中 ,君将何以救之?’”《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淮 言于 爽 曰:‘ 吴 楚 ……自上世以来常为中国患者,盖以 江 汉 为池,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
引证解释
⒈ 从陆路抄掠。
引《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宣王谓曹爽﹞曰:‘设令贼二万人断沔水,三万人与沔南诸军相持,万人陆钞柤中,君将何以救之?’”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冬十二月” 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袁淮言于爽曰:‘ 吴楚 ……自上世以来常为中国患者,盖以江汉为池,舟楫为用,利则陆钞,不利则入水。’”
陆钞的国语词典
从陆路包抄。
陆钞的网络释义
陆钞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lù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掠取;抢掠。后作“抄”
钞,叉取也。从金,少声。——《说文》。俗字作抄。
遮取谓之抄掠。——《通俗文》
攻钞郡县。——《后汉书·公孙瓒传》
(2) 又如:钞掠(劫掠骚扰;劫夺他人财物)
(3) 誊写。也作“抄”
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明史·张溥传》
(4) 又如:钞白(抄录的公文副本);钞胥(担任誊录钞写工作的小吏。也作“抄胥”)
名词
(1) 纸币名。现在称纸币为钞票,简称钞
递制交钞,与钱并用。——《金史·食货志三》
(2) 又如:外钞(外国的钞票);冥钞(迷信人给死人烧的假钞票,有些地方叫纸钱)
(3) 泛指钱 。如:破钞(请客送礼破费钱);钱钞(旧时泛指钱)
(4) 文学作品等经过选录而成的集子 。如:《北堂书钞》、《章太炎文钞》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ca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