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凯贵盛

lù kǎi guì shèng [ lu kai gui sheng]
繁体 陸凱貴盛
注音 ㄌㄨˋ ㄎㄞˇ ㄍㄨㄟˋ ㄕㄥˋ

词语释义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后因以"陆凯贵盛"为在朝贵盛之典。

词语解释

  1.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 孙皓 问丞相 陆凯 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 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 皓 曰:‘盛哉!’ 陆 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后因以“陆凯贵盛”为在朝贵盛之典。

    五代 李瀚 《蒙求》:“ 陆凯 贵盛, 干木 富义。”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陆凯贵盛”为在朝贵盛之典。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 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餘人。’ 皓曰:‘盛哉!’ 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五代李瀚《蒙求》:“陆凯贵盛, 干木富义。”

陆凯贵盛的网络释义

陆凯贵盛

  • 词语 陆凯贵盛
  • 拼音 lù kǎi guì shèng
  • 解释 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曰: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皓曰:盛哉!陆曰: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后因以陆凯贵盛为在朝贵盛之典。
  • 汉字详情

    lù,liù [lu,li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F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LQU
    四角: 75272

    详细解释

    liù

    数量词

    (1) 数目字“六”的大写

    (2) 另见

    名词

    (1) (会意。从阜( ),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从坴( ),土块很大。“坴”亦兼表字音。本义:陆地,高而平的地方)

    (2) 同本义

    陆,高平地。——《说文》

    鸿渐于陆。——《易·渐卦》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陵衍平陆。——《穆天子传》三

    水陆草木。——宋· 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俱下。——《资治通鉴》

    (3) 又

    水陆并进。

    (4) 又如:大陆(广大的陆地);水陆(水面和陆地上);陆毛(陆地之所产。指兽类);陆田(旱田。对水田而言);陆径(即陆路);陆船(即旱船。船形的花车)

    (5) 路;道

    复陆重阁,转石成雷。——张衡《西京赋》

    (6) 陆路

    运盐之法,凡行百里,陆运斤四钱,船运近一钱。——沈括《梦溪笔谈·官政一》

    (7) 又如:水陆兼程;水陆交通

    (8) 西汉侯国名 ,在今山东省寿光县东

    (9) 象声词。如:陆陆(状声词。形容辘轳沿着绳索下降的声音)

    (10) 姓。如:陆费(复姓)

    形容词

    通“碌”。平凡 。如:陆陆(很平凡的样子。同“碌碌”)

    动词

    (1) 通“踛”。跳跃

    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庄子·马蹄》

    (2) 卸;摘

    一边就摘了帽子,陆了网子,脱了布衫子。——明·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3) 通“虏”。掳掠

    会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后汉书·袁绍传》

    (4) 另见 liù

    英文翻译

    land, continental; army

    方言集汇

    ◎ 粤语:luk6
    ◎ 潮州话:lêg8(lêk) log8(lôk) lag8(lâk) <姓>lêg8

    宋本广韵

    kǎi [kai]
    部首: 214
    笔画: 8
    五笔: MNM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UUHN
    四角: 277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豈,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豈”( ),也作“愷”。从豆,( wèi)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豈,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凱。

    凯以强教之。即以豈胜豈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2)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凯乐(演奏胜利的乐曲 );凯声(胜利的乐歌声);凯期(胜利的日期);凯还(胜利归来)

    形容词

    (1) 和乐;欢乐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嵇康《声无哀乐论》。又如:凯泽(和乐,欢乐);凯乐(和乐,欢乐)

    (2) 安乐;温和

    凯风自南。——《诗·邶风·凯风》

    心凯康以乐欢。——宋玉《神女赋》

    (3) 又如:凯易(平和平易的样子);凯风(和风;南风);凯弟(和顺善良的样子)

    动词

    杀,斩

    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下》

    英文翻译

    triumphant; triumph, victory

    方言集汇

    ◎ 粤语:hoi2
    ◎ 潮州话:kai2

    宋本广韵

    guì [gui]
    部首: 401
    笔画: 9
    五笔: KHGM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MBO
    四角: 508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贝,臾( guì)声。从“贝”,表示与钱物有关。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2) 同本义

    贵,物不贱也。——《说文》

    贵货而贱土。——《国语·晋语》

    不贵难得之货。——《老子》

    国之诸市,屦贱踊贵。——《左传·昭公三年》

    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价)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汉书·食货志上》

    (3) 又如:春雨贵如油;昂贵(价格很高);贵腾(价格暴涨);贵踊(物价上涨);贵贾(高价)

    (4) 社会地位高

    贵,尊也。贵贱以物喻。犹尊卑以器喻。——《广雅》

    一曰爵以驭其贵。——《周礼·太宰》

    民犹犯贵。——《礼记·坊记》

    贵贵为其近于君也。——《礼记·祭义》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显贵;权贵;亲贵(帝王的近亲或亲信);富贵(有钱又有地位);贵地(显达的地位;尊称他人的乡里);贵途(升官晋爵的途径);贵私(一心想私人占有);贵不期骄(显贵者不锲望染上骄恣专横的习气,但仍在不知不觉中滋长起来了)

    (6) 贵重;重要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 又如:贵宝(贵重的宝物);贵献(贵重的献礼);贵器(贵重的器皿。喻大器或高位);贵珍(贵重的珍品)

    (8) 敬辞,尊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时用

    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儒林外史》

    (9) 又如:贵国;贵府;贵地;贵上下(询问对方姓名的敬辞);贵上(对别人的仆役称其主人的敬称)

    名词

    (1) 地位显要的人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唐· 于之贲《山村臾》

    (2) 又如:贵门(权贵人家);贵阶(唐代品秩之制有九品,五品以上称贵阶);贵游(没有官职的王公贵族);贵躬(指王公贵人)

    (3) 贵州省的简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4) 又如:云贵高原

    (5) 姓。汉有庐江太守贵迁

    动词

    (1) 抬高物价

    而粜谷之人贵贱其价。——《论衡·变动》

    欲民务农,在于贵粟。——晁错《论贵粟疏》

    (2) 崇尚,重视

    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礼·中庸》

    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商君书·画策》

    (3) 又如:贵德(崇尚道德);贵爱(珍贵爱重);贵农贱商(重农轻商);贵尚(崇尚;尊崇);贵好(崇尚和喜好);贵贵(尊敬显贵的人);贵敬(敬重);贵异(特别看重;不作一般看待;珍视);贵信(尊重和信任)

    英文翻译

    expensive, costly, valu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宋本广韵

    shèng,chéng [sheng,cheng]
    部首: 510
    笔画: 11
    五笔: DNNL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SBT
    四角: 53102

    详细解释

    chéng

    名词

    (1) 放在祭器里的谷物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说文》

    天子亲耕以共粢盛。——《谷梁传·桓公十四年》。注:“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2) 又如:粢盛

    (3) 器皿,如杯、碗之类

    旨酒一盛兮。——《左传·哀公十三年》。注:“一器也。”

    食粥于盛。——《礼记·丧大记》

    (4) 春秋时国名 。即郕。故址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

    动词

    (1) 把东西放进去 。如:盛水不漏(喻说理严密);盛饭

    (2) 用勺舀或运送 。如:给他自己盛汤

    (3) 容纳 。如:礼堂能盛三千人

    (4) 〈方〉∶居住;生活

    豹子沟我也不想盛了,盛够了。—— 欧阳山《高干大》

    (5) 整饬;端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

    (6) 另见 shèng

    shèng

    形容词

    (1) (形声。从皿,成声。( chéng)本义:盛在祭器中的黍稷)

    (2) 旺盛;兴盛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

    国家之盛。——韩愈《送孟东野序》

    物盛则衰。——《史记·蔡泽列传》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盛古(指远古兴盛时代);盛族(名门望族);盛气(气势旺盛);盛阳(旺盛的阳气)

    (4) 茂盛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 白居易《游大林寺》

    (5) 又如:盛茂(茂盛)

    (6) 丰盛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论语》

    俯祭品类之盛。——王羲之《兰亭集序》

    (7) 盛大;隆重

    官盛任使。——《礼记·中庸》。疏:“谓官之盛大。”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8) 又如:盛作(犹大作);盛烈(盛大的功业);盛乐(盛大的乐曲);盛礼(盛大的礼仪)

    (9) 众,多;极充足

    盛,多也。——《广雅》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李斯《谏逐客书》

    (10) 又如:盛多(众多)

    (11) 大,高,显赫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唐· 韩愈《师说》

    (12) 美好

    早有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红楼梦》第三回

    (13) 又如:盛心(深厚美好的情意);盛轨(美好的典范);盛则(美好的法则);盛美(美善;称美);盛藻(华美的辞藻)

    (14) 范围广大;广泛

    唐人尚未盛为之。——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赵亦盛设兵以待 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又如:盛行;盛传

    副词

    (1) 极力;表程度深

    今又盛寒,马无稿草。——《资治通鉴》

    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盛酌(盛情款待);盛言(极力申说);盛推(极力推许);盛道(极力称说);盛夸(极力夸大)

    名词

    (1) 极点;顶点

    尧者,圣人之盛也。—— 王安石《九变而赏罚可言》

    (2) 姓

    动词

    (1) 赞美

    盛夏后之致美。—— 张衡《东京赋》

    (2) 又如:盛口(交口称誉);盛尊(尊贵至极);盛介(盛价。对别人的尊称);盛使(对对方办事人员的敬称);盛从(称对方仆从的客套话)

    (3) 抚育

    周公盛养 成王。——《书·大传·金縢》

    (4) 又如:盛养(培育)

    (5) 另见 chéng

    英文翻译

    abundant, flourishing; contain; fill

    方言集汇

    ◎ 粤语:sing4 si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in2 shin5 [沙头角腔]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sang4 sin2 sin4 [海陆丰腔] shin5 [宝安腔] sin2 | sin5 [台湾四县腔] siin5 [梅县腔] shin2 shin5 [陆丰腔] shin5 [东莞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是征清開平聲開口三等ʑĭɛŋzj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