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胶

ē jiāo [e jiao]
繁体 阿膠
注音 ㄜ ㄐ一ㄠ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阿胶 ējiāo

(1) 中药名。别名驴皮胶。为驴皮加水熬成的胶

Ejiao don1hide glue produced in Dongexian of Shandong province

词语解释

  1. 中药名。是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原产 山东省 东阿县 ,以 阿井 水煎黑驴皮制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敝箄不能救 盐池 之咸,阿胶不能止 黄河 之浊。”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东阿 亦 济水 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疎痰,止吐。皆取 济水 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阿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郭沫若 《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参见“ 阿井 ”。

引证解释

⒈ 中药名。是用驴皮加水熬成的胶。原产山东省东阿县,以阿井水煎黑驴皮制成。佳者带琥珀色,透明,无臭味。亦称驴皮胶。参见“阿井”。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敝箄不能救盐池之咸,阿胶不能止黄河之浊。”
宋沉括《梦溪笔谈·辩证一》:“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疎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清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阿胶》:“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郭沫若《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它是澄清河浊的阿胶,它是鼓舞革命的醍醐。”

阿胶的国语词典

一种中药名。呈长方形块状,表面乌黑或棕黑色,有光泽,质地脆而易碎。具有补血止血,滋阴养肺的功效。原产于山东省东阿县,以驴皮加阿井水熬制而成,故也称为「驴皮胶」。

阿胶的网络释义

阿胶

  • 阿胶:阿胶
  • 阿胶:中药
  • 阿胶的翻译

    英语: donkey-hide gelatin
    法语: brutes
    德语: A-yeong.

    阿胶造句

    为回报广大读者和顾客,商城今起推出多款折上折特惠物品,包括纤丝鸟保暖内衣、阿胶礼盒、玫瑰系列产品等。
    这是阿胶,别名驴皮胶,它是用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慢慢找着关于阿胶制作和中药的书,云肆有了自己的一点点想法。
    应用黄连阿胶汤加减做成的胶囊剂,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先将花雕酒放入锅中加热,待酒烧热后放入冰糖粉继续熬制,糖熬制稀稠时加入阿胶粉搅拌熬制。
    把阿胶、芝麻、核桃仁、红枣、冰糖弄细了,和着黄酒蒸,得到的东西就叫“固元膏”。
    冬天熬膏用得最多的,往往是阿胶、龟甲胶、鹿角胶等贵细药材。
    治宜滋养肾阴,可选用熟地、山药、何首乌、桑椹、阿胶、女贞子、龟甲胶等药。
    而九甄贡阿胶糕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不仅出去了腥腻之气口感更好,而且更好的锁住了营养成分,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发挥营养价值。
    羚羊角平肝息风;黄芩、水牛角、白蔹、大豆黄卷清热解毒;麝香、冰片开窍醒神;山药、白术补气健脾;当归、白芍、阿胶、大枣补血养血,共为臣药。
    虽说他吃过阿胶,也吃过驴肉,可是活生生的驴子,却见得少。
    阿胶枣干芦荟干柠檬泡茶喝有没有好处?
    而男性服含阿胶的膏方时,多会配以鹿角胶、龟甲胶等滋阴、补肾的药材,起到平衡进补的作用。
    家里老人看了非常心疼,就特地委托亲戚从外地带回来一些补品,想给孩子补补身体,主要是一些蛋白质粉、灵芝粉、阿胶等高档滋补品。
    东阿县做为阿胶发祥地,生产阿胶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故有“阿胶之乡”的美称。
    夏天阿胶可冲入竹蔗马蹄水,补血又不上火。
    从中医角度分析,红糖的补血效果远比不上阿胶、当归等常用补血药。
    这与国医大师王绵之早前对阿胶的论述不谋而合,他认为,“阿胶就是阿胶,它是因得到阿井水炼制而成,驴皮胶就是驴皮胶,它们是有区别的。
    我扶着玉儿回了她的房间,去厨房要了些滋补的鸡汤和红糖水,又厚着脸去周慕烟那蹭了些人参、阿胶之类的补品,弄回来给玉儿吃下去。
    而按药典标准检验合格的阿胶不一定就是驴皮胶,有可能就是马皮胶。

    汉字详情

    ā,ē,a [a,e]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SKG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NLMNR
    四角: 71220

    详细解释

    ē

    名词

    (1) (形声。从阜,可声。本义:大的山陵,大的土山)

    (2) 同本义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3) 又如:阿丘(一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又如:阿阜(山峰,峰峦);崇阿(高大的山)

    (6) 山坡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水边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

    (11) 近旁 。如:阿门(旁门)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县 。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动词

    (1) 曲从;迎合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ā

    (1) 在排行或者用在小名的前面:阿大。阿宝。

    (2) 在称呼上的词头:阿大。阿爷。阿爹。阿罗汉。

    a

    同“啊”。

    英文翻译

    prefix for people's names; used i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aa2 aa3 aak3 o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a1 a6 o1 [陆丰腔] o1 a3 [沙头角腔] a1 a5 o1 [客英字典] a1 o1 [梅县腔] a1 a5 o1 [东莞腔] a1 o1 [台湾四县腔] a1 o1 [宝安腔] o1 | a1 [客语拼音字汇] a1 o1
    ◎ 潮州话:a1 a7 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七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烏何平聲開口一等qa/a
    jiāo [jiao]
    部首: 444
    笔画: 10
    五笔: EUQY
    五行:
    仓颉: BYCK
    四角: 70248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古代“胶”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所以从“肉”。 段玉裁说:“皮近肉,故字从肉。”本义:粘性物质,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

    (2) 同本义

    胶也者,以为和也。——《考工记·弓人》

    (3) 又如:胶鳔(用鱼鳔煮治而成的胶);胶漆(胶与漆。比喻事物的结合非常紧密;或比喻交情深厚);胶青(胶清。已制成的色质纯正的胶质);胶革(用皮革熬成的胶)

    (4) 古代大学之称,后泛指学校 。如:胶序(殷学名序,周学名胶;后用为学校的通称);胶庠(古代学校名,其中胶为周时大学名,庠为周时小学名,庠为商学名)

    (5) 鸡鸣声,泛指禽类鸣声。如:胶胶;胶胶角角;胶胶膊膊

    (6) 橡胶

    (7) 酸性橡胶,天然橡胶。如:乳胶

    (8) 合成橡胶,人造橡胶。如:胶轮

    (9) 在某些方面类似树胶的物质 。如:香口胶

    (10) 特指制成胶制的药物 。如:驴皮胶(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11) 姓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是鱼盐贩子。西伯(文王)发现了他,举荐给商纣王。)——《孟子·告子下》

    形容词

    (1) 牢固

    德音孔胶。——《诗·小雅·隰桑》

    (2) 又如:胶固(牢固)

    (3) 诡辩的

    胶,诈也。——《方言三》

    胶,欺也。——《广雅》

    牵胶而喻侈。——左思《魏都赋》

    (4) 又如:胶言(诡辩不合法度的言论)

    (5) 固执 。如:胶固(固执);胶执(固执己见);胶滞(拘泥);胶让(坚辞)

    (6) 纠缠纷扰的样子 。如:胶加(乖戾,纠缠);胶扰(胶胶扰扰。纷乱;纠结);胶葛(交错的样子)

    动词

    (1) 用胶粘牢;粘住;使不能移动 。如:胶续(用胶粘接断弦。后转指续娶);胶附(胶合。比喻志趣相投);胶致(解送犯人时,槛车四周以木版密封,不能开启,以防脱逃)

    (2) 船搁浅 。如:胶浅(搁浅);胶溺(搁浅沉溺)

    英文翻译

    glue, gum, resin, rubber; sound; shin bon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u1
    ◎ 潮州话:g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五肴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茅平聲開口二等ghrau/heauɣ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