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阻隔
(1) 两地之间隔绝,难以往来
词语解释
阻挡隔绝。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答王卫军问》:“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八无,果无阻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今 东京 阻隔,而 临安 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復也。” 明 刘基 《二鬼》诗:“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她的心通向小伙子 杨明山 的那条肉眼看不到的线,不受任何暴风雨和炮火的阻隔。”
引证解释
⒈ 阻挡隔绝。
引南朝宋谢灵运《辨宗论·答王卫军问》:“远不必携,聊借此语,以况八无,果无阻隔。”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今东京阻隔,而临安官司犹曰:‘行在某司’,示不忘恢復也。”
明刘基《二鬼》诗:“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她的心通向小伙子杨明山的那条肉眼看不到的线,不受任何暴风雨和炮火的阻隔。”
阻隔的国语词典
阻碍、隔绝。
阻隔的网络释义
阻隔
阻隔的翻译
反义词
阻隔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声,且( )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2) 同本义
阻,险也。——《说文》
德行恒简以知阻。——《易·系辞》
黎民阻饥。——《书·舜典》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周礼·司险》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 太华、 终南之山。—— 汉· 班固《西都赋》
罙入其阻。——《诗·商颂·殷武》
(3) 又如:阻隘(险要之地);阻阨(据守险要)
(4) 妨碍物;障隔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险阻(险要阻塞之地);阻障(障碍);阻寻(排除险阻寻访);阻积(险阻众多)
形容词
(1) 地形崎岖多阻隔,道路难行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孙子·军争》
(2) 又如:阻修(阻隔而长远);阻长(道路艰险而遥远);阻深(险阻幽深)
(3) 沮丧。也作“沮”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其人惭阻,即日去苏。——《清稗类钞》
(4) 又如:意阻(意志消沉沮丧);阻丧(沮丧失色)
动词
(1) 阻止;阻隔;阻拦
夫仆俱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阻风不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幸亡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阻人走报。(阻止人家来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西后阻挠。——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阻掯(阻挡刁难);阻拗(阻拦;阻挡);阻睽(阻隔分离);阻乏(阻止和减少);阻抑(阻止抑制);阻滞(阻碍滞留)
(3) 隔绝;断绝
竄伏村墟,迁延岁月,音容久阻,书问莫传。——《剪灯新话》
(4) 又如:阻旷(隔绝)
(5) 感到疑惑不解
是服也,狂夫阻之。——《左传·闵公二年》
(6) 凭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左传·隐公四年》
(7) 又如:阻山带河(靠山环河);阻山(凭借高山的险阻);阻众(凭借人众力大)
(8) 离别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唐·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9) 推却,拒绝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诗·邶风·谷风》
(10) 又如:阻拒(拒绝;推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o3 zih3 [海陆丰腔] zu3 [宝安腔] zu3 zo3 [台湾四县腔] zu3 [东莞腔] zo3 [梅县腔] zii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zu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阻 | 側吕 | 莊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遇 | 魚 | criox/trv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阜,鬲(
)声。从“阜”,表示与地势高低上下有关。本义:阻隔、遮断)(2) 同本义
隔,障也。——《说文》
右有陇坻之隘,隔阂华戎。——《文选·张衡·西京赋》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把一间房隔成两间;隔越(阻隔,隔绝);隔碍(阻隔。即隔越)
(4) 间隔;距离
隔了七八年,虽模样儿出脱的齐整,然大段未改,所以认得。——《红楼梦》
(5) 又如:隔涉(远隔);隔三差五(每隔不长;时常);隔岸(河的对岸);隔了这么多天
(6) 隔绝;断绝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不相合
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8) 抑制
核小者,曰“益智”,含之隔涎秽。——《齐民要术》引《广志》
(9) 别离 。如:隔违(分别;离别)
(10) 通“击”(
)。打,敲打拮隔鸣球,掉八列之舞。——《汉书·扬雄传下》
名词
(1) 界限
褒贬不甚明,得失无大隔。——唐· 魏玄同《请吏部各择寮属疏》
(2) 格子
走了进去,三间花厅,隔子中间,悬着斑竹帘。——《儒林外史》
(3) 通“膈”。膈膜
脾生隔,肺生骨。——《管子·水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ak7 [沙头角腔] gak7 [客英字典] gak7 [东莞腔] gak7 [宝安腔] gak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梅县腔] gak7 [陆丰腔] gak7
◎ 潮州话:gê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krek/kaek | k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