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抑

zǔ yì [ zu yi]
注音 ㄗㄨˇ 一ˋ

词语释义

阻止抑制。

词语解释

  1. 阻止抑制。

    《旧唐书·裴延龄传》:“今希旨自默,浸以成风,奬之使言,犹惧不既,若又阻抑,谁当贡诚。” 清 王韬 《睦邻》:“勿外示以覊縻,勿内行以阻抑。”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不过另有一种不愿意详说的心情阻抑着他,使他只能概括地回答。”

引证解释

⒈ 阻止抑制。

《旧唐书·裴延龄传》:“今希旨自默,浸以成风,奬之使言,犹惧不既,若又阻抑,谁当贡诚。”
清王韬《睦邻》:“勿外示以覊縻,勿内行以阻抑。”
叶圣陶《倪焕之》二一:“不过另有一种不愿意详说的心情阻抑着他,使他只能概括地回答。”

阻抑的网络释义

阻抑

  • 不让其前进或发展
  • 阻抑造句

    微生物感染所致脑炎、中枢梅毒等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可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并可阻抑儿童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成为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炸了群的惊马嘶吼奔窜,好象翻翻滚滚不可阻抑的滔天洪水,激腾着翻卷着四散冲荡开去……
    逆雷穿透力可以抵消相应的阻抑效果,这样说来,夏尔即使是个魔法师也可以照穿皮甲不误。
    但同时也应看到,阻抑和消除这种危险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势力的发展。
    因此,阻抑肺癌发生转移是治疗肺癌的关键。
    目的观察化纤方对博莱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探索其阻抑肺纤维化的效应与机制。
    超剂量的麻醉镇痛药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阻抑、呼吸停止以及死亡。
    ,不仅会毁掉公有制经济,还会因此阻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与发挥,从而阻抑生产力发展。
    讲述在谢玲和罗零初三的一次偶然相遇,日久生情,同时遭到家庭的阻抑,被迫分开。
    残余的黑线缠绕大手,竭力阻抑大手向着关驹这面的驶来,不料周围岩石猛然滚咧,一坨又一坨椭圆滚动而来。
    细胞松弛素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可以切断微丝,并结合在微丝末端阻抑肌动蛋白聚合,因而可以破坏微丝的三维网络。
    女孩突然愣了愣神,这气息,这本应流畅的呼吸似乎受到了什么阻抑。
    在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多个动力吸振器的阻抑效果较单个的阻抑效果好。
    爱情必然跟踪着魅惑与美貌的感觉;它受着阻抑时便死灭了;爱情真正的原素只是自由。它与服从、嫉妒、恐惧,都是不两立的。他是最精纯的最完满的。沉静在爱情中的人,是在互相信赖的而且毫无保留的平等中生活着的。安德烈·莫洛亚。
    本文报道了激发媒质中非线性动力学的最新进展,特别以心室纤维性颤动、化学涡波和大脑皮层扩布性阻抑作为例子。
    没错,就是经脉无法联通!我看了你的经脉,虽然经脉粗阔,柔韧有力,但是,两根经脉间却相互阻抑,气息无法贯通!
    雨越下越大,激发了雨蛇猎杀的冲动,管不了眼前这肉身是否鲜活,难以阻抑的欲望催使着它,一口咬下!“轰!”。
    引诱剂,排斥剂还是其他的兴奋剂都是嗅觉物质,但刺激剂和阻抑剂常常是味觉物质。
    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目的研究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的新体系。

    汉字详情

    [zu]
    部首: 212
    笔画: 7
    五笔: BEG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LBM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声,且( )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

    (2) 同本义

    阻,险也。——《说文》

    德行恒简以知阻。——《易·系辞》

    黎民阻饥。——《书·舜典》

    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周礼·司险》

    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 太华、 终南之山。—— 汉· 班固《西都赋》

    罙入其阻。——《诗·商颂·殷武》

    (3) 又如:阻隘(险要之地);阻阨(据守险要)

    (4) 妨碍物;障隔

    保其岩阻。——《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险阻(险要阻塞之地);阻障(障碍);阻寻(排除险阻寻访);阻积(险阻众多)

    形容词

    (1) 地形崎岖多阻隔,道路难行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诗·秦风·蒹葭》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孙子·军争》

    (2) 又如:阻修(阻隔而长远);阻长(道路艰险而遥远);阻深(险阻幽深)

    (3) 沮丧。也作“沮”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诗·邶风·雄雉》

    其人惭阻,即日去苏。——《清稗类钞》

    (4) 又如:意阻(意志消沉沮丧);阻丧(沮丧失色)

    动词

    (1) 阻止;阻隔;阻拦

    夫仆俱阻。——《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阻风不行。——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幸亡阻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阻人走报。(阻止人家来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西后阻挠。——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阻掯(阻挡刁难);阻拗(阻拦;阻挡);阻睽(阻隔分离);阻乏(阻止和减少);阻抑(阻止抑制);阻滞(阻碍滞留)

    (3) 隔绝;断绝

    竄伏村墟,迁延岁月,音容久阻,书问莫传。——《剪灯新话》

    (4) 又如:阻旷(隔绝)

    (5) 感到疑惑不解

    是服也,狂夫阻之。——《左传·闵公二年》

    (6) 凭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左传·隐公四年》

    (7) 又如:阻山带河(靠山环河);阻山(凭借高山的险阻);阻众(凭借人众力大)

    (8) 离别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唐·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9) 推却,拒绝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诗·邶风·谷风》

    (10) 又如:阻拒(拒绝;推却)

    英文翻译

    impede, hinder, obstruct; oppose

    方言集汇

    ◎ 粤语:zo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o3 zih3 [海陆丰腔] zu3 [宝安腔] zu3 zo3 [台湾四县腔] zu3 [东莞腔] zo3 [梅县腔] zii3 [客语拼音字汇] zo3 zu3
    ◎ 潮州话:z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側吕上聲開口三等criox/trvv
    [y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QBH
    五行:
    仓颉: QHVL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写作“归”。会意。小篆字形,象用手抑人使跽。本义:按,向下压)

    (2) 同本义

    抑之欲其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抑按(按压);抑首(按其首);抑搔(按摩抓搔);抑扬(按下与上举)

    (4) 抑制

    抑其兼并。——清· 洪亮吉《治平篇》

    不可遏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抑勒(压制被扣);抑情(克制感情);抑引(抑制情欲而导之以善);抑末(抑制商贾);抑志(抑制自己的志向);抑枉(抑制邪辟);抑削(抑制削弱);抑挫(抑制折挫)

    (6) 贬

    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国语·楚语上》

    (7) 又如:抑卑(贬低);抑贬(贬低);抑退(黜退;贬退);抑损(贬低;贬损);抑黜(亦作“抑绌”。贬废;排斥)

    (8) 阻止 。如:抑割(遏止舍弃);抑阻(阻挠;阻止)

    (9) 强行;强迫

    乙卯,诏诸路散青苗钱,禁抑配。——《宋史·神宗纪二》

    (10) 又如:抑配(强行分配);抑勒(强逼;压制);抑逼(强迫);抑留(强行留住);抑掠(强夺);抑买(强行购买);抑夺(剥夺;强行夺取);抑籴(强行收购粮食)

    (11) 忧郁 。如:抑抑(忧郁的样子);抑悒(忧郁)

    (1) 或是,还是

    抑其无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抑未死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但是;不过

    抑愈所谓。——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抑不知生。

    抑又有难。

    (3) 又如:抑岂(难道);抑且

    (4) 而且

    非独晓其文,抑亦深其义。——《太平广记》

    (5) 又如:抑且(而且)

    表示推测,可译为“或许”、“也许”

    抑本其成。——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用在句首,无义

    抑又闻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英文翻译

    press down, repress; curb, hinder

    方言集汇

    ◎ 粤语:j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ngiong3 [梅县腔] jit7 [海陆丰腔] rit7 et7 (ra6)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et7 (ja5)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宝安腔] jit7 [东莞腔] ji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力職開入聲開口三等ʔĭəkqik/iok